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使徒行傳 17:11)
and these were more noble than those in Thessalonica, they received the word with all readiness of mind, every day examining the Writings whether those things were so(YLT)
οὗτοι δὲ ἦσαν εὐγενέστεροι τῶν ἐν Θεσσαλονίκῃ, οἵτινες ἐδέξαντο τὸν λόγον μετὰ πάσης προθυμίας καθʼ ἡμέραν ἀνακρίνοντες τὰς γραφὰς εἰ ἔχοι ταῦτα οὕτως. (NA27)
今日經文+讀經靈修
1/2019
「今日經文」from YouVersion,「讀經靈修」by 唐興-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牧師
1/29/2019 星期二
今日經文:
馬太福音 11:25-27
25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26 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27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
25 Ἐν ἐκείνῳ τῷ καιρῷ ἀποκριθεὶς ὁ Ἰησοῦς εἶπεν· ἐξομολογοῦμαί σοι, πάτερ, κύριε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καὶ τῆς γῆς, ὅτι ἔκρυψας ταῦτα ἀπὸ σοφῶν καὶ συνετῶν καὶ ἀπεκάλυψας αὐτὰ νηπίοις· 26 ναὶ ὁ πατήρ, ὅτι οὕτως εὐδοκία ἐγένετο ἔμπροσθέν σου. 27 Πάντα μοι παρεδόθη ὑπὸ τοῦ πατρός μου, * καὶ οὐδεὶς ἐπιγινώσκει τὸν υἱὸν εἰ μὴ ὁ πατήρ, οὐδὲ τὸν πατέρα τις ἐπιγινώσκει εἰ μὴ ὁ υἱὸς καὶ ᾧ ἐὰν βούληται ὁ υἱὸς ἀποκαλύψαι.
讀經靈修:
這一段經文與前面2-24節的內容產生一種強烈的對比:從約翰的疑惑開始,到耶穌對加利利地區猶太人的負面回應,和無動於衷提出強烈的警告和責備。耶穌在這一段經文則一掃警告和責備的言語,祂正面地教導和解釋福音產生的兩方面果效(25-27節),並且發出全面性,對所有人的邀請(28-30節)。
我們要如何理解這一段經文的重要關鍵在於地25節後半:「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這一節經文講到兩件事,第一,「這些事」。「這些事」就是整個段落一開始引起約翰疑惑的問題:「基督所做的事」(11:2節)。主耶穌在加利利地區所傳講的神國度信息,所行的醫治神蹟。「基督所做的事」總括而言是傳達關於「神國度的啟示」。因此耶穌用了「隱藏」和「顯露(與啟示是同一個字)」[ἀποκαλύπτω] (apokalypo),來形容對神國度真理的理解和接受與否。
中心思想:聖約中保基督教導神國度啟示的執行。耶穌在這一段經文中,不但對前面加利利人的負面回應提出了解釋,祂更進一步地教導神國度啟示是如何傳遞給人的法則(參:羅10章)。
25-26節,耶穌說明國度啟示的源頭與法則:耶穌解釋為什麼人會對神國度的信息產生負面的回應。27節,祂說明國度啟示的權柄與施行:耶穌解釋神國度的啟示是如何執行的。28-30節,國度君王的邀請與應許:耶穌對所有的人提出邀請和應許。
1-啟示的源頭與法則(25-26節)。「25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26 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那時」。在路加福音10章中,耶穌說的這一段話,發生在受祂差遣去傳福音的七十個門徒回來,帶來福音果效的好消息時,被聖靈感動歡樂所說的話。耶穌在福音的事工發生果效時,把榮耀歸給天父。耶穌在這裡說的同樣的話,馬太省略了「被聖靈感動就歡樂」,因為背景是加利利人的負面回應和無動於衷。
我們看到:主耶穌面對神國度的啟示,產生兩種不同的果效時,祂的回應都一樣:歸於天父的主權。所以,當神國度強力往前推進的時候,無論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果效,都是按照神的旨意成就的。
1a-感謝和讚美創造主(25a)。當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這一句話除了包含了耶穌是神的兒子的關係之外,也指出這是父與子之間的聖約關係:基督作為地上的附庸君王,向創造統管天地的宗主君王禱告。
1b-隱藏和顯明的法則(25b)。「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馬太福音注釋作者法蘭斯(R. T. France) 說:「這些事,必須在耶穌執事的整個啟示過程的背景中,理解為耶穌所教導的真理,和關於祂自己本身的真理。而對耶穌信息的不同回應,在這裡清楚地追溯到神本身的旨意上。不同回應產生的基礎,不是出於一種武斷的選擇,而是出於神聖啟示的基本原則。 」
「聰明和通達的人/智慧和聰明人 [σοφῶν καὶ συνετῶν]wise and intelligent or wise and understanding」與「嬰孩/小孩子」 的對比,不能以直接的字面意思來理解。智慧和聰明人,是指那些依靠堅持自己對事物的解釋高於一切,不願意思想神國度的啟示的人 。因此神國度的啟示,對這樣的人而言是隱藏的,是無法理解的。「小孩子」是指那些人不依靠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並且願意去思考和接受的人。他們好像小孩一樣的受教。這裡是指受教者和批評責備者之對比。即使一個有學問、智慧和聰明人,當他知道自己在對神的認識,和對神國度的認識上,他必須完全依靠從神而來的啟示,他就是一無所知的 「小孩子」,神國度的啟示就向他顯露。即使是一個人沒有學問、智慧和聰明,但是他依靠自己的理解力,把自己看為是批判解釋一切的最高權威,他就是智慧和聰明人。神國度的啟示對這樣的人而言,是隱密的。
若是從「悔改」心意更新變化的角度來看,當神的啟示被人以受教的心接受時,他對事物就開始產生一種完全嶄新的看法:他從神國度的角度看發生在周遭,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心意更新變化是一個過程,一個被神國度啟示漸漸更新、光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智慧和聰明,人對事物的理解、看法、價值觀,會被漸漸提升和轉變。這正是保羅在林前1:18-29 所說的:「18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19 就如經上所記: “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 廢棄聰明人的聰明。”
「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τὴν σοφίαν τῶν σοφῶν], 廢棄聰明人的聰明[τὴν σύνεσιν τῶν συνετῶν]」其實就是神主權的使人的思想模式,智慧悟性被轉換更新,使神國度的啟示,十字架的道理,越來越清楚地照亮人的悟性。
耶穌在這裡首先解釋,人不信和信的原因是兩方面:第一,神的主權:把神國度的啟示隱藏,或顯露起來。第二,人的選擇: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聰明作為對事物的看法,或依靠神的啟示作為對事物的看法。 這是講到神國度啟示隱藏或顯明的法則。
1c-啟示的源頭和旨意(26節)。「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耶穌指出,神國度啟示的源頭是出於創造天地的父神的美意。美意 [εὐδοκία]也可以翻譯為「美好的旨意」。這裡強調的是啟示的隱藏或顯露與是出於神主權的旨意。換言之,人接受或不接受,和人如何回應,都不是偶然發生的例外,而是神的「美好的旨意」 。耶穌在這裡教導:神國度啟示執行的源頭和旨意是父神,創造和統管天地萬物的宗主君王。接下來,祂繼續說明:神國度啟示施行的權柄。
2-啟示的權柄與施行(27節)。「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按照上下文來看,「一切的事情」是指神國度的啟示,或神國度的真理知識。這裡說明兩件事:第一,基督中保君王的權柄。我們看到耶穌在這裡以神兒子的身分,說明祂在執行父的旨意和啟示神國度真理上的中保君王職分。雖然,「聖約中保」的名稱沒有出現在這一節經文中,但是其意思非常明顯:父作為天上大君王,把啟示的權柄和內容都交付給子,子把啟示(靠著聖靈)施行在那些像小孩子一樣的人身上。第二,人如何領受啟示的施行 。這裡說明了那些信的人,當他們不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聰明,以受教的心態領受神國度的啟示,乃出自於中保基督的執事。
「知道」[ἐπιγινώσκω](epiginosko)。第一, 「知道」具有希臘文的字首ἐπι- (epi-),在這裡應該理解為:(根據BDAG) 確實、全面、透徹地知道。第二,這裡的「知道」更是指一種關係;一種個人的親密關係(亞當與夏娃同房,瑪利亞與約瑟同房)。 法蘭斯(R. T. France) 指出:「當舊約和新約的作者講到人知道父(除了子知道父之外)時(耶 9:24; 31:34; 何 6:6; 約14:7; 17:3; 加4:9),這種「知識」被理解為:不是所有各式各樣的人都可以獲得的資訊(除了羅1:21中侷限性的意思),而是一種神特別的恩賜,並且在新約中特別與對基督的信心有關。」
結論:第一,正如25-26節,神國度真理的啟示的源頭是父神的「美好旨意」,27節說明認識父的知識是出於子的「旨意」。這是一種白白的恩典,但是無法靠著人的智慧聰明,獨立自主地獲得。在整個啟示的過程中,神的兒子是以中保君王的身份,執行父的旨意,把從父而出關於父的知識,把神國度的啟示,傳達給那些不依靠自己聰明智慧的受教者。
第二,19世紀德國加爾文神學家蘭恩(John Peter Lange)指出:「祂在加利利地區傳講的福音,導致了兩方面對比的不同果效。在那個地區開始啟動的救恩和審判是一個保證,同樣的果效會普遍地展開。要點在於一個觀念:不論是蒙拯救的,還是滅亡的,都出於祂。他們拒絕基督,也許會被看為是祂的手放鬆了,祂的全能受到阻擋了。但即使是他們的不信,也正展現祂君王權柄的全知。那些拒絕祂的人正是處於祂的大能之下。因此,這裡清楚地指出了這個真理:基督福音具有絕對的果效的 。」
事實上,耶穌在這裡是更進一步地解釋了祂前面的啟示(11:12節):「神國度是強力往前發展的,強力的人就征服得著了」,即使許多的人不信,即使遭到強力的攻擊,都是福音的果效,都是神國度強力往前發展的事實。關鍵在於:神國度的啟示被傳揚出來。那些強力、竭力、努力尋求神國度的人,在神國度啟示的光照下,他們的心意被更新變化,成為神國度的子民,神的國度就強力往前推進了。
回應禱告:
今日經文:
馬太福音 11:25-27
25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26 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27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
25 Ἐν ἐκείνῳ τῷ καιρῷ ἀποκριθεὶς ὁ Ἰησοῦς εἶπεν· ἐξομολογοῦμαί σοι, πάτερ, κύριε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καὶ τῆς γῆς, ὅτι ἔκρυψας ταῦτα ἀπὸ σοφῶν καὶ συνετῶν καὶ ἀπεκάλυψας αὐτὰ νηπίοις· 26 ναὶ ὁ πατήρ, ὅτι οὕτως εὐδοκία ἐγένετο ἔμπροσθέν σου. 27 Πάντα μοι παρεδόθη ὑπὸ τοῦ πατρός μου, * καὶ οὐδεὶς ἐπιγινώσκει τὸν υἱὸν εἰ μὴ ὁ πατήρ, οὐδὲ τὸν πατέρα τις ἐπιγινώσκει εἰ μὴ ὁ υἱὸς καὶ ᾧ ἐὰν βούληται ὁ υἱὸς ἀποκαλύψαι.
讀經靈修:
這一段經文與前面2-24節的內容產生一種強烈的對比:從約翰的疑惑開始,到耶穌對加利利地區猶太人的負面回應,和無動於衷提出強烈的警告和責備。耶穌在這一段經文則一掃警告和責備的言語,祂正面地教導和解釋福音產生的兩方面果效(25-27節),並且發出全面性,對所有人的邀請(28-30節)。
我們要如何理解這一段經文的重要關鍵在於地25節後半:「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這一節經文講到兩件事,第一,「這些事」。「這些事」就是整個段落一開始引起約翰疑惑的問題:「基督所做的事」(11:2節)。主耶穌在加利利地區所傳講的神國度信息,所行的醫治神蹟。「基督所做的事」總括而言是傳達關於「神國度的啟示」。因此耶穌用了「隱藏」和「顯露(與啟示是同一個字)」[ἀποκαλύπτω] (apokalypo),來形容對神國度真理的理解和接受與否。
中心思想:聖約中保基督教導神國度啟示的執行。耶穌在這一段經文中,不但對前面加利利人的負面回應提出了解釋,祂更進一步地教導神國度啟示是如何傳遞給人的法則(參:羅10章)。
25-26節,耶穌說明國度啟示的源頭與法則:耶穌解釋為什麼人會對神國度的信息產生負面的回應。27節,祂說明國度啟示的權柄與施行:耶穌解釋神國度的啟示是如何執行的。28-30節,國度君王的邀請與應許:耶穌對所有的人提出邀請和應許。
1-啟示的源頭與法則(25-26節)。「25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26 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那時」。在路加福音10章中,耶穌說的這一段話,發生在受祂差遣去傳福音的七十個門徒回來,帶來福音果效的好消息時,被聖靈感動歡樂所說的話。耶穌在福音的事工發生果效時,把榮耀歸給天父。耶穌在這裡說的同樣的話,馬太省略了「被聖靈感動就歡樂」,因為背景是加利利人的負面回應和無動於衷。
我們看到:主耶穌面對神國度的啟示,產生兩種不同的果效時,祂的回應都一樣:歸於天父的主權。所以,當神國度強力往前推進的時候,無論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果效,都是按照神的旨意成就的。
1a-感謝和讚美創造主(25a)。當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這一句話除了包含了耶穌是神的兒子的關係之外,也指出這是父與子之間的聖約關係:基督作為地上的附庸君王,向創造統管天地的宗主君王禱告。
1b-隱藏和顯明的法則(25b)。「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馬太福音注釋作者法蘭斯(R. T. France) 說:「這些事,必須在耶穌執事的整個啟示過程的背景中,理解為耶穌所教導的真理,和關於祂自己本身的真理。而對耶穌信息的不同回應,在這裡清楚地追溯到神本身的旨意上。不同回應產生的基礎,不是出於一種武斷的選擇,而是出於神聖啟示的基本原則。 」
「聰明和通達的人/智慧和聰明人 [σοφῶν καὶ συνετῶν]wise and intelligent or wise and understanding」與「嬰孩/小孩子」 的對比,不能以直接的字面意思來理解。智慧和聰明人,是指那些依靠堅持自己對事物的解釋高於一切,不願意思想神國度的啟示的人 。因此神國度的啟示,對這樣的人而言是隱藏的,是無法理解的。「小孩子」是指那些人不依靠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並且願意去思考和接受的人。他們好像小孩一樣的受教。這裡是指受教者和批評責備者之對比。即使一個有學問、智慧和聰明人,當他知道自己在對神的認識,和對神國度的認識上,他必須完全依靠從神而來的啟示,他就是一無所知的 「小孩子」,神國度的啟示就向他顯露。即使是一個人沒有學問、智慧和聰明,但是他依靠自己的理解力,把自己看為是批判解釋一切的最高權威,他就是智慧和聰明人。神國度的啟示對這樣的人而言,是隱密的。
若是從「悔改」心意更新變化的角度來看,當神的啟示被人以受教的心接受時,他對事物就開始產生一種完全嶄新的看法:他從神國度的角度看發生在周遭,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心意更新變化是一個過程,一個被神國度啟示漸漸更新、光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智慧和聰明,人對事物的理解、看法、價值觀,會被漸漸提升和轉變。這正是保羅在林前1:18-29 所說的:「18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19 就如經上所記: “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 廢棄聰明人的聰明。”
「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τὴν σοφίαν τῶν σοφῶν], 廢棄聰明人的聰明[τὴν σύνεσιν τῶν συνετῶν]」其實就是神主權的使人的思想模式,智慧悟性被轉換更新,使神國度的啟示,十字架的道理,越來越清楚地照亮人的悟性。
耶穌在這裡首先解釋,人不信和信的原因是兩方面:第一,神的主權:把神國度的啟示隱藏,或顯露起來。第二,人的選擇: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聰明作為對事物的看法,或依靠神的啟示作為對事物的看法。 這是講到神國度啟示隱藏或顯明的法則。
1c-啟示的源頭和旨意(26節)。「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耶穌指出,神國度啟示的源頭是出於創造天地的父神的美意。美意 [εὐδοκία]也可以翻譯為「美好的旨意」。這裡強調的是啟示的隱藏或顯露與是出於神主權的旨意。換言之,人接受或不接受,和人如何回應,都不是偶然發生的例外,而是神的「美好的旨意」 。耶穌在這裡教導:神國度啟示執行的源頭和旨意是父神,創造和統管天地萬物的宗主君王。接下來,祂繼續說明:神國度啟示施行的權柄。
2-啟示的權柄與施行(27節)。「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按照上下文來看,「一切的事情」是指神國度的啟示,或神國度的真理知識。這裡說明兩件事:第一,基督中保君王的權柄。我們看到耶穌在這裡以神兒子的身分,說明祂在執行父的旨意和啟示神國度真理上的中保君王職分。雖然,「聖約中保」的名稱沒有出現在這一節經文中,但是其意思非常明顯:父作為天上大君王,把啟示的權柄和內容都交付給子,子把啟示(靠著聖靈)施行在那些像小孩子一樣的人身上。第二,人如何領受啟示的施行 。這裡說明了那些信的人,當他們不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聰明,以受教的心態領受神國度的啟示,乃出自於中保基督的執事。
「知道」[ἐπιγινώσκω](epiginosko)。第一, 「知道」具有希臘文的字首ἐπι- (epi-),在這裡應該理解為:(根據BDAG) 確實、全面、透徹地知道。第二,這裡的「知道」更是指一種關係;一種個人的親密關係(亞當與夏娃同房,瑪利亞與約瑟同房)。 法蘭斯(R. T. France) 指出:「當舊約和新約的作者講到人知道父(除了子知道父之外)時(耶 9:24; 31:34; 何 6:6; 約14:7; 17:3; 加4:9),這種「知識」被理解為:不是所有各式各樣的人都可以獲得的資訊(除了羅1:21中侷限性的意思),而是一種神特別的恩賜,並且在新約中特別與對基督的信心有關。」
結論:第一,正如25-26節,神國度真理的啟示的源頭是父神的「美好旨意」,27節說明認識父的知識是出於子的「旨意」。這是一種白白的恩典,但是無法靠著人的智慧聰明,獨立自主地獲得。在整個啟示的過程中,神的兒子是以中保君王的身份,執行父的旨意,把從父而出關於父的知識,把神國度的啟示,傳達給那些不依靠自己聰明智慧的受教者。
第二,19世紀德國加爾文神學家蘭恩(John Peter Lange)指出:「祂在加利利地區傳講的福音,導致了兩方面對比的不同果效。在那個地區開始啟動的救恩和審判是一個保證,同樣的果效會普遍地展開。要點在於一個觀念:不論是蒙拯救的,還是滅亡的,都出於祂。他們拒絕基督,也許會被看為是祂的手放鬆了,祂的全能受到阻擋了。但即使是他們的不信,也正展現祂君王權柄的全知。那些拒絕祂的人正是處於祂的大能之下。因此,這裡清楚地指出了這個真理:基督福音具有絕對的果效的 。」
事實上,耶穌在這裡是更進一步地解釋了祂前面的啟示(11:12節):「神國度是強力往前發展的,強力的人就征服得著了」,即使許多的人不信,即使遭到強力的攻擊,都是福音的果效,都是神國度強力往前發展的事實。關鍵在於:神國度的啟示被傳揚出來。那些強力、竭力、努力尋求神國度的人,在神國度啟示的光照下,他們的心意被更新變化,成為神國度的子民,神的國度就強力往前推進了。
回應禱告:
1/22/2018 星期二
今日經文:
馬太福音 11:16-17
16 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 17 ‘我們向你們吹笛, 你們不跳舞; 我們向你們舉哀, 你們不捶胸。’
讀經靈修: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主耶穌在第15節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句話出現在福音書中許多次(8次:太11:5;13:9;13:43;可4:9,23;7:16;路8:8;14:35)。在啟示錄中,基督對七教會說話也重複了七次「凡有耳的,就應當聽」,並且那些人就是每個教會中的「得勝的」。 「有耳可聽,就應當聽」是一種對得勝者的呼召!這是強力進入神國度的人的得力的起始點。有耳可聽,是一種信心的、屬靈的洞察力,和悟性的光照。耶穌是呼召人要對神國度的信息有正確的認識和回應。
16-24節的中心思想是:對神國度有正確認識和回應,是強力進入神國度的人。 因為,耶穌仍然是延續2-15節的教導。
主題發展:2-15節是耶穌回答施洗約翰門徒提出的問題。馬太用「基督所做的事」 (the deed of Messiah)[τὰ ἔργα τοῦ Χριστοῦ]君王所做的事。從家譜和2:4節,希律王問「基督當生在何處」之後,這是第一次用「基督」這個字。再下來就是,16:16節,彼得回答耶穌,「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馬太特別在這裡用「基督所做的事」是因為要讀者注意基督是前面所說的彌賽亞君王。而約翰正對基督所引導帶入的國度的外在表彰,基督所做的事,產生疑惑。
耶穌除去約翰疑惑的方法是:第一,祂立刻行了一系列出現在舊約先知書中所預言的醫治神蹟(參:路加福音)。第二,祂用話語啟示了祂當時的作為。耶穌知道這樣就除去了約翰的疑惑:第一,基督的作為證明了祂是舊約預言的那一位要來的彌賽亞。第二,祂所帶來的是舊約先知預言的,在末世的神的國度。第三,祂的醫治神蹟所帶來的是國度最終極完成的預嚐(參考:以賽亞書和啟21:4-除去死亡、悲哀、哭號、疼痛)。第四,祂的醫治神蹟啟示:末世國度是從人屬靈生命的復活(信心)開始的。
當約翰的門徒離開之後,耶穌繼續向周圍的眾人解釋約翰作為國度先知者的角色和地位,以及祂所行的神蹟和告訴約翰的話的意思:「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強力往前推進的,強力的人就征服得著了」(參:1/14/2019 太11:12讀經靈修)。然後祂呼召人們要對神國度有正確的認識和回應:「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1)16-19節:對天國福音的回應。 耶穌的比喻包含了兩個部分:第一,孩童的呼召(16節);第二,同伴的回應(17節)。然後,耶穌把這個比喻應用在人們對約翰的執事的回應(18節),以及人們對人子的回應上。
「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耶穌和約翰的世代是一個不信的世代。「這個世代」的用語在這裡第一次出現。其他出現的地方, 都伴隨著「定罪」、「淫亂」、「邪惡」、「悖謬」的負面形容詞(12:39,41-42,45;16:4;17:17;23:36)這些經文都是在指出耶穌當代的人,不接受祂所傳的信息。因此「這個世代」的用語,包含著一種警告的涵義。在23章中,祂譴責文士和法利賽人時,也用了相同的語言。當祂自己家鄉的人,親眼目睹「基督所做的事」而無動於衷時,耶穌開始轉變了祂的主題:從對約翰的疑惑,提出神國度真理的教導,轉向對加利利城市人們的冷漠,提出一連串嚴厲的責備。「這個世代」是非常強烈的用語。
16-17節,孩童的呼召和同伴的反應。耶穌用比喻的方式說明這種不信的心態:無論一批孩童如何用「吹笛」,像婚禮一樣,或是「舉哀」,如同喪禮一樣,另外一批孩童總是不參與他們。同樣地,約翰和耶穌的世代的人對他們的信息也是無動於衷的。耶穌是指出,人對於天國的信息的沒有回應。
18-19節,對約翰和耶穌執事的反應。「18 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19 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 」耶穌指出一種負面的回應:批判和排斥。人們對神國度的信息一種普遍的回應是「不信」。批判和責備是「不信」的回應。 當「基督的作為」,就是聖經的啟示,與人的理性產生衝突的時候,一種反應是受教的詢問,一種反應是負面的批評責和排斥:「這樣的基督教,我為什麼要信」,「這樣的教義,我無法接受」。因為人要的不是悔改認罪的神國度信信息,他們要聽的是使自己高興舒服的信息,他們要的是看「風吹動的蘆葦」他們要的是看「穿細軟衣服的人」——一切滿足自我的信息。人的批判排斥只是拒絕真理的外在表彰。
「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應該翻譯為:「但智慧是以其作為被判定為義的」 (justified by her deed)。這裡是一種擬人的說法:智慧就是基督。智慧的作為顯然與第2節,「基督的作為」相對應。基督的作為,出於神的智慧,公義和聖潔——是屬靈的作為,帶來屬靈的新生命;是屬天的作為,以人理性和世界不同的原則運作的;是啟示神國度的真理的作為。
2)20-24節:末世審判的警告。耶穌指出第二種負面的回應:無動於衷。施洗約翰的問題和耶穌的回答,引導耶穌對「這個世代」做出了批判,因為他們對耶穌和約翰的信息和執事沒有產生回應。不是約翰的疑惑,而是這些人的無動於衷,使耶穌對三個最著名的城市發出責備。這三個城市坐落於加利利湖的北邊,是耶穌執事的重點。
其實,耶穌在加利利地區的執事一開始的確造成大的轟動(4:23-25;7:28-29;8:1;9:35-36;8:16;8:18-22; 9:8;10:26;10:31;10:33)。雖然有許多人大發熱心跟隨耶穌,但顯然沒有產生悔改認罪的回應。那些真正跟隨耶穌的人,只是特殊的例外少數人。雖然,耶穌的醫治神蹟和傳講的信息,造成一時的轟動,但是卻快速煙消雲散了。
祂用了三個城市的名字:哥拉汛、伯賽大,和迦百農。無論是哥拉汛或是伯賽大的名字都沒有在馬太福音其他地方出現過。但是考古發現兩個城都離開迦百農不遠,大約走路兩小時的距離。馬可、路加和約翰福音都提到伯賽大這個地方,是耶穌執事的範圍(可6:45;8:22;路9:10),並且是彼得、安得烈和腓力的家鄉(約1:44;12:21)。因此它們基本上是猶太人居住的城市。這樣看來,耶穌是在對祂當代的猶太人,也就是當時的聖約團體/教會,提出的責備和審判的警告。同時也是向今天的教會提出的警告。
「有禍了」!是一個《以賽亞書》中用了22次的用語,用來對那些聯合起來,敵對神的人,發出的責備和審判的警告。在馬太福音23章中,耶穌對耶路撒冷的宗教領導人,用同樣的話發出審判的警告。
「推羅和西頓」。兩個城市,在新約中通常一起出現。這兩個城市與加利利西北的邊緣靠近(15:21)。它們是舊約先知書中被責備的外邦城市,特別是推羅城(賽23:1-17;結25-28)。推羅和西頓象徵抵擋耶和華和其百姓的外邦敵對勢力。耶穌說:「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祂可能是指舊約時期,約拿的信息使尼尼微人的悔改(拿3:6-8),以利亞的信息時西頓婦人悔改(王上17:8-14)
「迦百農」。 雖然耶穌把啟示的光帶到了迦百農(4:13-16;8:5-17;9:1-34),但是文士法利賽人的敵對勢力暗流湧動:9:3節,當耶穌赦免癱子的罪時,文士說耶穌說「僭妄的話」;9:11節,法利賽人責問耶穌為什麼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吃飯;9:34節,耶穌把鬼從啞巴身上趕出去,法利賽人說祂是靠著鬼王趕鬼。耶穌把這些無動於衷、沒有悔改的猶太人,稱為迦百農,並與所多瑪相提並論。所多瑪不像是推羅和西頓,因為當時雖然是外邦城市,但還存在。所多瑪是舊約受到完全毀滅的審判之城市,被埋葬在死海之下。
不悔改[μετανοέω](metanoeo)是整個沒有回應的根結,就是沒有悟性的轉變帶來的思想、言語、行為的轉變,是耶穌對當時猶太教會的責備和警告,也是對今天教會的責備和警告。那我們應該如何對神國度有正確的認識和回應呢?
不要去看「風吹動的蘆葦」,因為那裡沒有神國度的信息!不要去看「穿細軟衣服的人」,因為健康財富的福音,無法使人強力進入神的國度。充其量,只是文士法利賽人對神國度的理解,停留在一種膚淺的外在宗教活動,社會道德,慈善事工的層面。
結論:耶穌的教導,是要我們以受教的心聽神國度的信息,聽罪與悔改的福音,正確地認識神的國度,真知道神國度是如何在先驅者約翰和耶穌的執事下,被強力往前推進的。以謙卑受教的心,靠著聖靈,努力地、強有力地從聖經中學習神國度的真理,並且應用在生活事奉中。
回應禱告:
今日經文:
馬太福音 11:16-17
16 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 17 ‘我們向你們吹笛, 你們不跳舞; 我們向你們舉哀, 你們不捶胸。’
讀經靈修: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主耶穌在第15節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句話出現在福音書中許多次(8次:太11:5;13:9;13:43;可4:9,23;7:16;路8:8;14:35)。在啟示錄中,基督對七教會說話也重複了七次「凡有耳的,就應當聽」,並且那些人就是每個教會中的「得勝的」。 「有耳可聽,就應當聽」是一種對得勝者的呼召!這是強力進入神國度的人的得力的起始點。有耳可聽,是一種信心的、屬靈的洞察力,和悟性的光照。耶穌是呼召人要對神國度的信息有正確的認識和回應。
16-24節的中心思想是:對神國度有正確認識和回應,是強力進入神國度的人。 因為,耶穌仍然是延續2-15節的教導。
主題發展:2-15節是耶穌回答施洗約翰門徒提出的問題。馬太用「基督所做的事」 (the deed of Messiah)[τὰ ἔργα τοῦ Χριστοῦ]君王所做的事。從家譜和2:4節,希律王問「基督當生在何處」之後,這是第一次用「基督」這個字。再下來就是,16:16節,彼得回答耶穌,「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馬太特別在這裡用「基督所做的事」是因為要讀者注意基督是前面所說的彌賽亞君王。而約翰正對基督所引導帶入的國度的外在表彰,基督所做的事,產生疑惑。
耶穌除去約翰疑惑的方法是:第一,祂立刻行了一系列出現在舊約先知書中所預言的醫治神蹟(參:路加福音)。第二,祂用話語啟示了祂當時的作為。耶穌知道這樣就除去了約翰的疑惑:第一,基督的作為證明了祂是舊約預言的那一位要來的彌賽亞。第二,祂所帶來的是舊約先知預言的,在末世的神的國度。第三,祂的醫治神蹟所帶來的是國度最終極完成的預嚐(參考:以賽亞書和啟21:4-除去死亡、悲哀、哭號、疼痛)。第四,祂的醫治神蹟啟示:末世國度是從人屬靈生命的復活(信心)開始的。
當約翰的門徒離開之後,耶穌繼續向周圍的眾人解釋約翰作為國度先知者的角色和地位,以及祂所行的神蹟和告訴約翰的話的意思:「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強力往前推進的,強力的人就征服得著了」(參:1/14/2019 太11:12讀經靈修)。然後祂呼召人們要對神國度有正確的認識和回應:「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1)16-19節:對天國福音的回應。 耶穌的比喻包含了兩個部分:第一,孩童的呼召(16節);第二,同伴的回應(17節)。然後,耶穌把這個比喻應用在人們對約翰的執事的回應(18節),以及人們對人子的回應上。
「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耶穌和約翰的世代是一個不信的世代。「這個世代」的用語在這裡第一次出現。其他出現的地方, 都伴隨著「定罪」、「淫亂」、「邪惡」、「悖謬」的負面形容詞(12:39,41-42,45;16:4;17:17;23:36)這些經文都是在指出耶穌當代的人,不接受祂所傳的信息。因此「這個世代」的用語,包含著一種警告的涵義。在23章中,祂譴責文士和法利賽人時,也用了相同的語言。當祂自己家鄉的人,親眼目睹「基督所做的事」而無動於衷時,耶穌開始轉變了祂的主題:從對約翰的疑惑,提出神國度真理的教導,轉向對加利利城市人們的冷漠,提出一連串嚴厲的責備。「這個世代」是非常強烈的用語。
16-17節,孩童的呼召和同伴的反應。耶穌用比喻的方式說明這種不信的心態:無論一批孩童如何用「吹笛」,像婚禮一樣,或是「舉哀」,如同喪禮一樣,另外一批孩童總是不參與他們。同樣地,約翰和耶穌的世代的人對他們的信息也是無動於衷的。耶穌是指出,人對於天國的信息的沒有回應。
18-19節,對約翰和耶穌執事的反應。「18 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19 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 」耶穌指出一種負面的回應:批判和排斥。人們對神國度的信息一種普遍的回應是「不信」。批判和責備是「不信」的回應。 當「基督的作為」,就是聖經的啟示,與人的理性產生衝突的時候,一種反應是受教的詢問,一種反應是負面的批評責和排斥:「這樣的基督教,我為什麼要信」,「這樣的教義,我無法接受」。因為人要的不是悔改認罪的神國度信信息,他們要聽的是使自己高興舒服的信息,他們要的是看「風吹動的蘆葦」他們要的是看「穿細軟衣服的人」——一切滿足自我的信息。人的批判排斥只是拒絕真理的外在表彰。
「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應該翻譯為:「但智慧是以其作為被判定為義的」 (justified by her deed)。這裡是一種擬人的說法:智慧就是基督。智慧的作為顯然與第2節,「基督的作為」相對應。基督的作為,出於神的智慧,公義和聖潔——是屬靈的作為,帶來屬靈的新生命;是屬天的作為,以人理性和世界不同的原則運作的;是啟示神國度的真理的作為。
2)20-24節:末世審判的警告。耶穌指出第二種負面的回應:無動於衷。施洗約翰的問題和耶穌的回答,引導耶穌對「這個世代」做出了批判,因為他們對耶穌和約翰的信息和執事沒有產生回應。不是約翰的疑惑,而是這些人的無動於衷,使耶穌對三個最著名的城市發出責備。這三個城市坐落於加利利湖的北邊,是耶穌執事的重點。
其實,耶穌在加利利地區的執事一開始的確造成大的轟動(4:23-25;7:28-29;8:1;9:35-36;8:16;8:18-22; 9:8;10:26;10:31;10:33)。雖然有許多人大發熱心跟隨耶穌,但顯然沒有產生悔改認罪的回應。那些真正跟隨耶穌的人,只是特殊的例外少數人。雖然,耶穌的醫治神蹟和傳講的信息,造成一時的轟動,但是卻快速煙消雲散了。
祂用了三個城市的名字:哥拉汛、伯賽大,和迦百農。無論是哥拉汛或是伯賽大的名字都沒有在馬太福音其他地方出現過。但是考古發現兩個城都離開迦百農不遠,大約走路兩小時的距離。馬可、路加和約翰福音都提到伯賽大這個地方,是耶穌執事的範圍(可6:45;8:22;路9:10),並且是彼得、安得烈和腓力的家鄉(約1:44;12:21)。因此它們基本上是猶太人居住的城市。這樣看來,耶穌是在對祂當代的猶太人,也就是當時的聖約團體/教會,提出的責備和審判的警告。同時也是向今天的教會提出的警告。
「有禍了」!是一個《以賽亞書》中用了22次的用語,用來對那些聯合起來,敵對神的人,發出的責備和審判的警告。在馬太福音23章中,耶穌對耶路撒冷的宗教領導人,用同樣的話發出審判的警告。
「推羅和西頓」。兩個城市,在新約中通常一起出現。這兩個城市與加利利西北的邊緣靠近(15:21)。它們是舊約先知書中被責備的外邦城市,特別是推羅城(賽23:1-17;結25-28)。推羅和西頓象徵抵擋耶和華和其百姓的外邦敵對勢力。耶穌說:「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祂可能是指舊約時期,約拿的信息使尼尼微人的悔改(拿3:6-8),以利亞的信息時西頓婦人悔改(王上17:8-14)
「迦百農」。 雖然耶穌把啟示的光帶到了迦百農(4:13-16;8:5-17;9:1-34),但是文士法利賽人的敵對勢力暗流湧動:9:3節,當耶穌赦免癱子的罪時,文士說耶穌說「僭妄的話」;9:11節,法利賽人責問耶穌為什麼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吃飯;9:34節,耶穌把鬼從啞巴身上趕出去,法利賽人說祂是靠著鬼王趕鬼。耶穌把這些無動於衷、沒有悔改的猶太人,稱為迦百農,並與所多瑪相提並論。所多瑪不像是推羅和西頓,因為當時雖然是外邦城市,但還存在。所多瑪是舊約受到完全毀滅的審判之城市,被埋葬在死海之下。
不悔改[μετανοέω](metanoeo)是整個沒有回應的根結,就是沒有悟性的轉變帶來的思想、言語、行為的轉變,是耶穌對當時猶太教會的責備和警告,也是對今天教會的責備和警告。那我們應該如何對神國度有正確的認識和回應呢?
不要去看「風吹動的蘆葦」,因為那裡沒有神國度的信息!不要去看「穿細軟衣服的人」,因為健康財富的福音,無法使人強力進入神的國度。充其量,只是文士法利賽人對神國度的理解,停留在一種膚淺的外在宗教活動,社會道德,慈善事工的層面。
結論:耶穌的教導,是要我們以受教的心聽神國度的信息,聽罪與悔改的福音,正確地認識神的國度,真知道神國度是如何在先驅者約翰和耶穌的執事下,被強力往前推進的。以謙卑受教的心,靠著聖靈,努力地、強有力地從聖經中學習神國度的真理,並且應用在生活事奉中。
回應禱告:
1/14/2019 星期一
今日經文:
馬太福音 11:12
12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12 ἀπὸ δὲ τῶν ἡμερῶν Ἰωάννου τοῦ βαπτιστοῦ ἕως ἄρτι ἡ 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οὐρανῶν βιάζεται καὶ βιασταὶ ἁρπάζουσιν αὐτήν.
讀經靈修:
這一節經文是新約聖經中最難解釋的經文之一。關鍵在於: 第一,如何解釋希臘文的 [βιάζω](biazo),中文翻譯為「努力」;以及希臘文的[ἁρπάζω] (harpazo) ,中文翻譯為「得著」。第二,如何理解上下文的主題。因為這兩個希臘文字的意思是寬廣的,因此必須靠著上下文的主題思路,才能決定字的意思。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正確和清楚地理解主耶穌的教導。因為,對上下文的主題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本節經文產生不同的翻譯:
1-《和合本聖經》翻譯為「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四福音書:共同譯本》翻譯為「天國遭受猛烈的攻擊,猛烈的人會奪取它」。英文版聖經也有不同的翻譯:
2- ESV, NRSV, NKJV :「From the days of John the Baptist until now the kingdom of heaven has suffered violence, and the violent take it by force.」天國是遭受暴力的,暴力的人就以力量奪取了。
Darby :「But from the days of John the Baptist until now, the kingdom of the heavens is taken by violence, and the violent seize on it.」天國是被暴力奪取的,暴力的人就奪取了。
NIV84:「From the days of John the Baptist until now, the kingdom of heaven has been forcefully advancing, and forceful men lay hold of it.」天國是強有力地往前進展的,強有力的人就得著了。
第一,希臘文[βιάζω](biazo)(中文翻譯為「努力」)的解釋。 [βιάζω](biazo)可以是負面的意思:遭受暴力,壓制,約束。同時也可以是正面的意思:「以得勝的力量展開 」(BDAG);「強力地往前進展 (forcefully advancing)」(D. A. Carson)。要如何取決那一種解釋,就必須正確的理解經文論述的主題。
第二,本段上下文的意思。本節經文的背景,是被希律王下在監牢裡的施洗約翰,差遣其門徒向耶穌提出關於神國度君王的問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11:3)。約翰的意思是說,如果耶穌是那一位要來的彌賽亞君王,為什麼沒有勝過希律王的權勢呢?如果神國度的君王到來了,作為國度的先知還會遭受地上君王的暴力呢?約翰把目光焦點放在國度受到抵擋的外在現象上。這是約翰產生疑惑的原因:他不理解神國度要如何實現在地上的原則和過程。這正是耶穌要教導他(和我們)的。
耶穌的教導是什麼呢?根據《路加福音》祂立刻施行了一系列的醫治神蹟,而這些醫治的神蹟都與《以賽亞書》中的預言相吻合(並且,醫治大麻瘋病人,更證明祂的力量出於神)。耶穌用神蹟證明他是那一位舊約所應許的受膏君王。耶穌吩咐約翰的門徒把這些醫治神蹟的清單告訴約翰。很顯然,耶穌知道這樣就解決了約翰心中的疑惑。
等到約翰的門徒離開後,耶穌立刻向眾人繼續解釋這件事:祂剛才所行的醫治神蹟的意義是什麼。祂首先用三個連續堆疊的問題,把眾人的思路從看風景和聽好聽入耳的話(風吹動的蘆葦),以及看光鮮亮麗功成名就的人(穿細軟衣服的人),轉向約翰先知在神國度進展中的角色和功用(7-9節)。祂對約翰提出了正面的評估和說明:「10 經上記著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所說的就是這個人。11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
耶穌首先,給予約翰的評估是:約翰是舊約所應許的那一位神國度的先驅者,他不但親眼看到了彌賽亞,並且還替耶穌施洗,見證了耶穌受聖靈膏抹。約翰是最後和最偉大的先知,完成了末世國度先驅者的角色和功用。他是馬拉基書3:1節中預言的人物,引領進入了新的救贖時代,但自己本身在某種程度上,是局外人。約翰看到了神應許的國度君王,他也宣告神國度的來到,但他沒有看到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勝,復活和升天,帶下無限量的聖靈(我們生活在聖靈的世代):約翰仍然生活在舊約時期。當神國度(在五旬節)快速展開的時候,約翰不在其中。另外,從領受啟示的角度看來,天國裡最小的也比他還大。新約教會的成員當時經歷了神國度的實現和啟示;而我們今天正經歷神國度進展在我們裡面,領受神國度的啟示,並且正經歷神國度的擴展。
今日經文,12節,耶穌啟示了神國度的真理,祂解釋了前面所行的神蹟的意義:「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強力往前推進發展的,那些強力的人就得著了。」這裡講到兩件事:天國和進入天國的人。
「天國是強力往前推進發展的」。「從施洗約會的時候到如今」是指舊的世代被耶穌所帶來的天國所取代的一個轉捩點,或轉接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天國是「強力往前發展的」;天國是「以得勝的力量開展的」(BDAG聖經辭典)。就好像耶穌所行的醫治神蹟一樣,強力的除去了撒旦的權勢:疾病和死亡。耶穌的執事強力地把神的國度帶進和侵入了撒旦的權勢領域。
如果把這裡的主題看為是天國的進展遭受到暴力,就與耶穌所教導的主題向違背了。雖然天國的確會,並正遭受到暴力和敵對,但這不是這裡的主題。相反的,耶穌要遭受希律王暴力的約翰理解什麼是天國的進展原則。耶穌行了一系列的神蹟,就是要證明這件事:天國是被天國的君王強力往前推進發展的,就好像祂使疾病得醫治,死人復活一樣。
最重要的一點是: 「天國的福音」是君王施行統治,天國被強力往前推進發展的動力。這要到13章的時候才被啟示出來,在這裡主耶穌只在清單中提到:「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這才是耶穌在這裡要說明的天國發展推進的原則,原因如下:
我們必須記得:神國度的四個特性:1)末世性的;2)屬天的;3)屬靈的;4)以耶穌為中心的。因此,耶穌醫治的神蹟,一方面表示末世神國度的到來。但是終極完成的國度才帶來全面的更新:除去病痛、死亡,並且帶來身體復活。另一方面,耶穌醫治的神蹟是在啟示,「天國的福音」成就了一群屬天的子民,使他們在屬靈上得著醫治和復活: 耶穌所傳的天國福音,透過聖靈的工作,進入人的內心,把人從撒旦的權勢下奪取進入神愛子的國度——屬天的,屬靈的,以基督為中心的國度。而這個國度是受到天國的福音,強力向前推進的。
聖約神學家克萊恩(M. Kline)稱耶穌國度的到來為:神國度的介入、入侵 (intrusion)。舊約時期以色列國的建立,就是耶穌國度來到的預表:以色列人在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帶領下進入迦南地(書5:13-15),絕滅仇敵建立了以色列國。
這樣看來,把希臘文[βιάζω](biazo)翻譯為:「努力」(和合本),「遭受猛烈攻擊」(四福音書:共同譯本), 「遭受暴力」(ESV, NRSV, NKJV),和「被暴力奪取」(Darby)是誤解了經文的上下文。耶穌不是要說明外在的敵對暴力,因為這不是祂教導的主題,祂要啟示的是祂施行醫治神蹟的作為,所蘊含的神國度真理。事實上,祂的醫治神蹟所表示的是:神的國度完全瓦解了撒旦的權勢,是外在的暴力完全無法抵擋的。耶穌是在說明神國度末世的、屬靈的、屬天的、以基督為中心的特質。
「那些強力的人就得著了。」按照希臘文聖經字典 [ἁρπάζω](harpazo) 也可以翻譯為「取得控制」。馬太福音12:28-29節,「28 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29 人怎能進壯士家裡,搶奪[ἁρπάζω](harpazo) 他的家具呢?除非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全部的家財[διαρπάζω] (diarpazo)。」耶穌的意思也是指神國度的入侵進入撒旦的權勢範圍。 這裡的「搶奪」就是11:12節的「得著」[ἁρπάζω](harpazo)或「強力取得控制」。
按照最近的上下文,「那些強力的人」就是指像約翰一樣,沒有被自己因外在現象產生的疑惑絆倒,反倒竭力追求神國度真理的人。按照耶穌前面在登山寶訓的教導,「那些強力的人」就是進窄門走小路,分辨假先知,遵行父旨意的人,他們像聰明的蓋房者。
如果我們把耶穌的教導,延伸到天國後續的發展,並且按照其他新約聖經背景來看,「那些強力的人」就是《羅馬書》中描述的,因信被稱義、 成聖(靠著聖靈治死身體惡行)、得榮耀的人;「那些強力的人」就是《啟示錄》中所描述的「得勝的」(啟2:7,11,17,26;3:5,12,21),啟21:7節說,那些得勝的人承受了神國度的產業。
結論:主耶穌在這裡教導的是, 在救贖歷史的轉捩點時期,神的國度在基督的執事下,被強力推動、發展、入侵到撒旦權勢的領域。天國的福音醫治了百姓屬靈的疾病,帶來了新的生命(祂的醫治神蹟所包涵的屬靈真理),建立了神的國度——教會。那些強力征服內心疑惑的人(像約翰一樣),就承受了神不可震動的國。
回應禱告:
今日經文:
馬太福音 11:12
12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12 ἀπὸ δὲ τῶν ἡμερῶν Ἰωάννου τοῦ βαπτιστοῦ ἕως ἄρτι ἡ 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οὐρανῶν βιάζεται καὶ βιασταὶ ἁρπάζουσιν αὐτήν.
讀經靈修:
這一節經文是新約聖經中最難解釋的經文之一。關鍵在於: 第一,如何解釋希臘文的 [βιάζω](biazo),中文翻譯為「努力」;以及希臘文的[ἁρπάζω] (harpazo) ,中文翻譯為「得著」。第二,如何理解上下文的主題。因為這兩個希臘文字的意思是寬廣的,因此必須靠著上下文的主題思路,才能決定字的意思。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正確和清楚地理解主耶穌的教導。因為,對上下文的主題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本節經文產生不同的翻譯:
1-《和合本聖經》翻譯為「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四福音書:共同譯本》翻譯為「天國遭受猛烈的攻擊,猛烈的人會奪取它」。英文版聖經也有不同的翻譯:
2- ESV, NRSV, NKJV :「From the days of John the Baptist until now the kingdom of heaven has suffered violence, and the violent take it by force.」天國是遭受暴力的,暴力的人就以力量奪取了。
Darby :「But from the days of John the Baptist until now, the kingdom of the heavens is taken by violence, and the violent seize on it.」天國是被暴力奪取的,暴力的人就奪取了。
NIV84:「From the days of John the Baptist until now, the kingdom of heaven has been forcefully advancing, and forceful men lay hold of it.」天國是強有力地往前進展的,強有力的人就得著了。
第一,希臘文[βιάζω](biazo)(中文翻譯為「努力」)的解釋。 [βιάζω](biazo)可以是負面的意思:遭受暴力,壓制,約束。同時也可以是正面的意思:「以得勝的力量展開 」(BDAG);「強力地往前進展 (forcefully advancing)」(D. A. Carson)。要如何取決那一種解釋,就必須正確的理解經文論述的主題。
第二,本段上下文的意思。本節經文的背景,是被希律王下在監牢裡的施洗約翰,差遣其門徒向耶穌提出關於神國度君王的問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11:3)。約翰的意思是說,如果耶穌是那一位要來的彌賽亞君王,為什麼沒有勝過希律王的權勢呢?如果神國度的君王到來了,作為國度的先知還會遭受地上君王的暴力呢?約翰把目光焦點放在國度受到抵擋的外在現象上。這是約翰產生疑惑的原因:他不理解神國度要如何實現在地上的原則和過程。這正是耶穌要教導他(和我們)的。
耶穌的教導是什麼呢?根據《路加福音》祂立刻施行了一系列的醫治神蹟,而這些醫治的神蹟都與《以賽亞書》中的預言相吻合(並且,醫治大麻瘋病人,更證明祂的力量出於神)。耶穌用神蹟證明他是那一位舊約所應許的受膏君王。耶穌吩咐約翰的門徒把這些醫治神蹟的清單告訴約翰。很顯然,耶穌知道這樣就解決了約翰心中的疑惑。
等到約翰的門徒離開後,耶穌立刻向眾人繼續解釋這件事:祂剛才所行的醫治神蹟的意義是什麼。祂首先用三個連續堆疊的問題,把眾人的思路從看風景和聽好聽入耳的話(風吹動的蘆葦),以及看光鮮亮麗功成名就的人(穿細軟衣服的人),轉向約翰先知在神國度進展中的角色和功用(7-9節)。祂對約翰提出了正面的評估和說明:「10 經上記著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所說的就是這個人。11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
耶穌首先,給予約翰的評估是:約翰是舊約所應許的那一位神國度的先驅者,他不但親眼看到了彌賽亞,並且還替耶穌施洗,見證了耶穌受聖靈膏抹。約翰是最後和最偉大的先知,完成了末世國度先驅者的角色和功用。他是馬拉基書3:1節中預言的人物,引領進入了新的救贖時代,但自己本身在某種程度上,是局外人。約翰看到了神應許的國度君王,他也宣告神國度的來到,但他沒有看到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勝,復活和升天,帶下無限量的聖靈(我們生活在聖靈的世代):約翰仍然生活在舊約時期。當神國度(在五旬節)快速展開的時候,約翰不在其中。另外,從領受啟示的角度看來,天國裡最小的也比他還大。新約教會的成員當時經歷了神國度的實現和啟示;而我們今天正經歷神國度進展在我們裡面,領受神國度的啟示,並且正經歷神國度的擴展。
今日經文,12節,耶穌啟示了神國度的真理,祂解釋了前面所行的神蹟的意義:「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強力往前推進發展的,那些強力的人就得著了。」這裡講到兩件事:天國和進入天國的人。
「天國是強力往前推進發展的」。「從施洗約會的時候到如今」是指舊的世代被耶穌所帶來的天國所取代的一個轉捩點,或轉接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天國是「強力往前發展的」;天國是「以得勝的力量開展的」(BDAG聖經辭典)。就好像耶穌所行的醫治神蹟一樣,強力的除去了撒旦的權勢:疾病和死亡。耶穌的執事強力地把神的國度帶進和侵入了撒旦的權勢領域。
如果把這裡的主題看為是天國的進展遭受到暴力,就與耶穌所教導的主題向違背了。雖然天國的確會,並正遭受到暴力和敵對,但這不是這裡的主題。相反的,耶穌要遭受希律王暴力的約翰理解什麼是天國的進展原則。耶穌行了一系列的神蹟,就是要證明這件事:天國是被天國的君王強力往前推進發展的,就好像祂使疾病得醫治,死人復活一樣。
最重要的一點是: 「天國的福音」是君王施行統治,天國被強力往前推進發展的動力。這要到13章的時候才被啟示出來,在這裡主耶穌只在清單中提到:「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這才是耶穌在這裡要說明的天國發展推進的原則,原因如下:
我們必須記得:神國度的四個特性:1)末世性的;2)屬天的;3)屬靈的;4)以耶穌為中心的。因此,耶穌醫治的神蹟,一方面表示末世神國度的到來。但是終極完成的國度才帶來全面的更新:除去病痛、死亡,並且帶來身體復活。另一方面,耶穌醫治的神蹟是在啟示,「天國的福音」成就了一群屬天的子民,使他們在屬靈上得著醫治和復活: 耶穌所傳的天國福音,透過聖靈的工作,進入人的內心,把人從撒旦的權勢下奪取進入神愛子的國度——屬天的,屬靈的,以基督為中心的國度。而這個國度是受到天國的福音,強力向前推進的。
聖約神學家克萊恩(M. Kline)稱耶穌國度的到來為:神國度的介入、入侵 (intrusion)。舊約時期以色列國的建立,就是耶穌國度來到的預表:以色列人在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帶領下進入迦南地(書5:13-15),絕滅仇敵建立了以色列國。
這樣看來,把希臘文[βιάζω](biazo)翻譯為:「努力」(和合本),「遭受猛烈攻擊」(四福音書:共同譯本), 「遭受暴力」(ESV, NRSV, NKJV),和「被暴力奪取」(Darby)是誤解了經文的上下文。耶穌不是要說明外在的敵對暴力,因為這不是祂教導的主題,祂要啟示的是祂施行醫治神蹟的作為,所蘊含的神國度真理。事實上,祂的醫治神蹟所表示的是:神的國度完全瓦解了撒旦的權勢,是外在的暴力完全無法抵擋的。耶穌是在說明神國度末世的、屬靈的、屬天的、以基督為中心的特質。
「那些強力的人就得著了。」按照希臘文聖經字典 [ἁρπάζω](harpazo) 也可以翻譯為「取得控制」。馬太福音12:28-29節,「28 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29 人怎能進壯士家裡,搶奪[ἁρπάζω](harpazo) 他的家具呢?除非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全部的家財[διαρπάζω] (diarpazo)。」耶穌的意思也是指神國度的入侵進入撒旦的權勢範圍。 這裡的「搶奪」就是11:12節的「得著」[ἁρπάζω](harpazo)或「強力取得控制」。
按照最近的上下文,「那些強力的人」就是指像約翰一樣,沒有被自己因外在現象產生的疑惑絆倒,反倒竭力追求神國度真理的人。按照耶穌前面在登山寶訓的教導,「那些強力的人」就是進窄門走小路,分辨假先知,遵行父旨意的人,他們像聰明的蓋房者。
如果我們把耶穌的教導,延伸到天國後續的發展,並且按照其他新約聖經背景來看,「那些強力的人」就是《羅馬書》中描述的,因信被稱義、 成聖(靠著聖靈治死身體惡行)、得榮耀的人;「那些強力的人」就是《啟示錄》中所描述的「得勝的」(啟2:7,11,17,26;3:5,12,21),啟21:7節說,那些得勝的人承受了神國度的產業。
結論:主耶穌在這裡教導的是, 在救贖歷史的轉捩點時期,神的國度在基督的執事下,被強力推動、發展、入侵到撒旦權勢的領域。天國的福音醫治了百姓屬靈的疾病,帶來了新的生命(祂的醫治神蹟所包涵的屬靈真理),建立了神的國度——教會。那些強力征服內心疑惑的人(像約翰一樣),就承受了神不可震動的國。
回應禱告:
1/11/2019 星期五
今日經文:
啟示錄 20:6b
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6 μακάριος καὶ ἅγιος ὁ ἔχων μέρος ἐν τῇ ἀναστάσει τῇ πρώτῃ· ἐπὶ τούτων ὁ δεύτερος θάνατος οὐκ ἔχει ἐξουσίαν, ἀλλʼ ἔσονται ἱερεῖς τοῦ θεοῦ καὶ τοῦ Χριστοῦ καὶ βασιλεύσουσιν μετʼ αὐτοῦ [τὰ] χίλια ἔτη.
讀經靈修:
前千禧年? 後千禧年? 或無千禧年? 千禧年要討論的問題,通常是指那一段前所未有的和平時期,而這個問題反而成為一個千年之久的神學戰場。 因為這個神學爭論,使宣教機構拒絶宣教士,使教會不接納牧師,以及使許多神學院開除教授,為的是他們沒有具備適合的千禧年論述立場。 這些衝突矛盾也許會使我們對約翰的啟示異像具有退縮感,轉而偏好聖經中較清楚、安全的經文。 然而,聖經中的最後一卷書卻對讀者和聽者應許了祝福(啟1:1-3),這是不容忽視的。 卷書中的那些奇異景象是要寫給所有神的僕人——為了要堅固我們,不是要彼此爭戰,而是要與我們真正的仇敵爭戰。
要破解《啟示錄》的密碼,我們必須認識它如何使用反合性(paradox)和重述法(recapitulation)。 《啟示錄》提供了歷史帷幕背後的景象,使我們一瞥前所未見的事實真相。事物並非總是它們所表現的——亮麗的蘋果卻是有毒的,叫花子的衣服卻是國王的偽裝。 同樣的,《啟示錄》中的圖象,是以反合性的方式來描述事件:羔羊的被殺表示了獅子的得勝,殉教者藉著為耶穌拋下頭顱,勝過了龍。
重述法,如同電視體育節目中的片段重播,是文學中相對應的描述手法。 電視觀眾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看美式足球的得分觸地:一個鏡頭把焦點放在四分衛上,另一個鏡頭專注在外接手上,第三個鏡頭注意在跑衛上——這些不是三個不同的觸地得分,而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觸地得分。 同樣的,以《啟示錄》12章為例,其中講到從兩個不同的視點,來觀看同一個改變時代的衝突:就是龍確實被擊敗了,但是還未完全被毀滅。 第一個鏡頭顯示,龍無法滅除天上婦人的兒子,所以彌賽亞的母親得以逃到安全之地(1-6節)。 第二個鏡頭顯示,龍從天上被逐出,不能再控告聖徒。 在絶望之餘,它追趕逃到曠野安全之地的彌賽亞的母親(7-13節)。 這兩個鏡頭所顯示的,是基督救贖之工的兩個不同的觀點——祂的道成肉身、順服、受苦、死亡、復活、和升天——趕出這個世界的王(約12:31 )。 這些異像宣告:撒旦無法藉著希律王的大屠殺、試探、或是羅馬的十字架擊敗我們的爭戰勇士與君王。 它無法再控告我們的罪,因為耶穌的血已經一次地洗淨了我們所有的罪。 撒旦也不能藉著謊言和暴力敗壞神的子民——因為彌賽亞的母親安全的逃到曠野。
第20章中的千禧年異像,提供了我們另一個“鏡頭角度”來觀看12章中的爭戰。 我們在這裡看到龍確實地被擊敗了——它被捆綁、無法再迷惑外邦國度——但卻未被毀滅。 它的四個名字:“龍、古蛇、魔鬼、撒旦”在12章9節中被重複提到,加深了這兩個不同角度之間的關聯。 這裡,如同在第12章一樣,講到基督第一次到來捆綁了龍,開始了約翰所看到的時代,這個時代以1000年作為象徵。 就是基督的死、復活、和升天啟動了千禧年,因此,千禧年不是一個未來的盼望,而是現今的事實。
然而,認為千禧年已經開始了,並且繼續存在著的這種看法,許多人會有反對的意見。 回答這些反對的意見,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啟示錄》的意義,並且能激勵我們:
(1) “1000年”是指1000年嗎?
有些人認為千禧年不可能開始於基督升天,因為若是如此,基督就會在祂升天后1000年回來!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啟示錄》中的數字都是象徵性的。 啟4:2和5所提供的例子,是每個人都同意的。 約翰被“聖靈”帶到天上——神的聖靈。 他在天上看到七燈台,象徵神的七靈。 這裡的7靈與聖靈是相同的。 所謂的七靈,象徵祂與天上的神和地上的教會完全的同在。七的數字象徵完全或完成。 同樣的,“一千年”必須理解為象徵性的而非字面性的意義。 它表示一段很長的時間:從基督第一次到來捆綁撒旦開始,直到祂第二次到來的最後審判為止。
在《啟示錄》的開始和末了,基督都堅定的講到這些異像是關於將要發生的事,而非指與約翰在第一世紀的讀者相距甚遠的未來(1:1,3;22:10;對照但12:1-4)。 對他的讀者而言,千禧年是一個現在的事實。 然而這個“快要發生”的主題,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千禧年的終極完成還沒有到來。 我們必須認識到主的耽延,是因為忍耐而非疏失,為了要將蒙揀選著帶入信心中(彼後3:9)。 羔羊必須要聚集所有名字被寫在生命冊中的人,祂才會再來。 在這同時,基督徒必須長時間的等候,並且大膽的見證福音,聖靈藉著這些福音的見證招聚耶穌的群羊。
(2) 難道阿米吉多頓的爭戰在千禧年前發生,而非在之後發生?
有些人認為阿米吉多頓的爭戰(《啟示錄》19章末)必须發生在20章的千禧年之前。 如果他們的看法是對的,為什麼千禧年在基督第一次來到時就開始了,而最後的爭戰還未發生? 啟19章提供了最後爭戰的兩個視角中的一個。 它顯示了列國為了爭戰聚集起來,以及獸和假先知災難的下場。 在啟20:7-10中提供了同一個最後爭戰的第二個視角,清楚的描述千禧年之後的衝突。 與第一個視角相同,我們看到列國受到迷惑而聚集爭戰。 與第一視角不同的是,這裡的鏡頭專注在撒旦上面,它是獸的作為和假先知的迷惑背後的大仇敵。 它企圖抹殺在地上為基督作見證的教會,但是,它卻失敗了,被丟進火湖中。 因此,啟19:19-21和啟20:7-10中的兩個鏡頭視角,使得讀者能夠完整地看到,在千禧年結束時所發生的最後爭戰。
(3) 世界的情勢似乎看不出撒旦已經被捆綁了。
我們必須記得,撒旦仍然像獅子一樣的吼叫,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它知道自己的日子近了,所以把怒氣發在神的兒女身上(啟12:12,17)。 但是,我們要特別注意撒旦被捆綁,使得它無法做到的事:它不能像以前一樣迷惑列國。 因此,它不再能夠聚集列國,形成一股全球性的聯合,企圖除滅教會。 許多新約的經文證實這件事。 因為耶穌來到,祂捆綁了撒旦,並且釋放了被擄掠的人(太12:28-29),神的光照進了外邦人的黑暗(太4:15-16)。 神曾經讓外邦人處於他們的無知之中,但不再如此了(徒14:15-16;徒17:30)。 在基督裡,外邦列國看到神的榮耀,耶穌是世界的光(路2:32;徒13:47)。 即使有所企圖,撒旦也無法防止福音傳到地極。
結論 :千禧年宣告:羔羊坐在寶座上,龍被捆綁,以及福音的亮光射入列國的黑暗中。 當然,要看到這些,我們就必須超越表面的外貌。 我們無法靠意見的調查、出席率的統計、文化的趨勢、選舉的結果、或是法律的行動,來評估宇宙衝突的得勝者是誰。 但這並不會使我們感到驚奇。 畢竟,猶大獅子的得勝並不像是勝利,反而像是囚犯受到可悲的處決。 那一個黑暗的下午,撒旦似乎占了上風;但是,在那樣的軟弱中,我們的得勝者逐出了控告者,捆綁了龍。 福音的廣傳於萬民,證明了基督的十字架的確毀壞了撒旦對列國的束縛。 福音的見證證明了現在就是千禧年。
因此,《啟示錄》給予宣教士和教會的宣教事工極大的鼓勵。 因為耶穌已經捆綁了壯士,所以我們可以滿有信心地,致力把福音傳到地極。 我們處在耶穌的升天和祂的再來之間的時代,神在這個時代把迷惑列國的黑暗逐出。 藉著受苦的教會和見證,耶穌“從各國、各族群”招聚了一群人,永遠的歌頌:“救恩屬於我們的神,祂是坐在寶座上的羔羊。”
本文譯自:解碼《啟示錄》:啟20:1-6 (Cracking the Book of Revelation: Revelation 20:1-6)。加州西敏斯特神學院教授,但強生(Dennis E. Johnson)著。原作登載於 Evangelium , Vol. 2, Issue 4。唐興 譯
回應禱告:
今日經文:
啟示錄 20:6b
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6 μακάριος καὶ ἅγιος ὁ ἔχων μέρος ἐν τῇ ἀναστάσει τῇ πρώτῃ· ἐπὶ τούτων ὁ δεύτερος θάνατος οὐκ ἔχει ἐξουσίαν, ἀλλʼ ἔσονται ἱερεῖς τοῦ θεοῦ καὶ τοῦ Χριστοῦ καὶ βασιλεύσουσιν μετʼ αὐτοῦ [τὰ] χίλια ἔτη.
讀經靈修:
前千禧年? 後千禧年? 或無千禧年? 千禧年要討論的問題,通常是指那一段前所未有的和平時期,而這個問題反而成為一個千年之久的神學戰場。 因為這個神學爭論,使宣教機構拒絶宣教士,使教會不接納牧師,以及使許多神學院開除教授,為的是他們沒有具備適合的千禧年論述立場。 這些衝突矛盾也許會使我們對約翰的啟示異像具有退縮感,轉而偏好聖經中較清楚、安全的經文。 然而,聖經中的最後一卷書卻對讀者和聽者應許了祝福(啟1:1-3),這是不容忽視的。 卷書中的那些奇異景象是要寫給所有神的僕人——為了要堅固我們,不是要彼此爭戰,而是要與我們真正的仇敵爭戰。
要破解《啟示錄》的密碼,我們必須認識它如何使用反合性(paradox)和重述法(recapitulation)。 《啟示錄》提供了歷史帷幕背後的景象,使我們一瞥前所未見的事實真相。事物並非總是它們所表現的——亮麗的蘋果卻是有毒的,叫花子的衣服卻是國王的偽裝。 同樣的,《啟示錄》中的圖象,是以反合性的方式來描述事件:羔羊的被殺表示了獅子的得勝,殉教者藉著為耶穌拋下頭顱,勝過了龍。
重述法,如同電視體育節目中的片段重播,是文學中相對應的描述手法。 電視觀眾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看美式足球的得分觸地:一個鏡頭把焦點放在四分衛上,另一個鏡頭專注在外接手上,第三個鏡頭注意在跑衛上——這些不是三個不同的觸地得分,而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觸地得分。 同樣的,以《啟示錄》12章為例,其中講到從兩個不同的視點,來觀看同一個改變時代的衝突:就是龍確實被擊敗了,但是還未完全被毀滅。 第一個鏡頭顯示,龍無法滅除天上婦人的兒子,所以彌賽亞的母親得以逃到安全之地(1-6節)。 第二個鏡頭顯示,龍從天上被逐出,不能再控告聖徒。 在絶望之餘,它追趕逃到曠野安全之地的彌賽亞的母親(7-13節)。 這兩個鏡頭所顯示的,是基督救贖之工的兩個不同的觀點——祂的道成肉身、順服、受苦、死亡、復活、和升天——趕出這個世界的王(約12:31 )。 這些異像宣告:撒旦無法藉著希律王的大屠殺、試探、或是羅馬的十字架擊敗我們的爭戰勇士與君王。 它無法再控告我們的罪,因為耶穌的血已經一次地洗淨了我們所有的罪。 撒旦也不能藉著謊言和暴力敗壞神的子民——因為彌賽亞的母親安全的逃到曠野。
第20章中的千禧年異像,提供了我們另一個“鏡頭角度”來觀看12章中的爭戰。 我們在這裡看到龍確實地被擊敗了——它被捆綁、無法再迷惑外邦國度——但卻未被毀滅。 它的四個名字:“龍、古蛇、魔鬼、撒旦”在12章9節中被重複提到,加深了這兩個不同角度之間的關聯。 這裡,如同在第12章一樣,講到基督第一次到來捆綁了龍,開始了約翰所看到的時代,這個時代以1000年作為象徵。 就是基督的死、復活、和升天啟動了千禧年,因此,千禧年不是一個未來的盼望,而是現今的事實。
然而,認為千禧年已經開始了,並且繼續存在著的這種看法,許多人會有反對的意見。 回答這些反對的意見,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啟示錄》的意義,並且能激勵我們:
(1) “1000年”是指1000年嗎?
有些人認為千禧年不可能開始於基督升天,因為若是如此,基督就會在祂升天后1000年回來!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啟示錄》中的數字都是象徵性的。 啟4:2和5所提供的例子,是每個人都同意的。 約翰被“聖靈”帶到天上——神的聖靈。 他在天上看到七燈台,象徵神的七靈。 這裡的7靈與聖靈是相同的。 所謂的七靈,象徵祂與天上的神和地上的教會完全的同在。七的數字象徵完全或完成。 同樣的,“一千年”必須理解為象徵性的而非字面性的意義。 它表示一段很長的時間:從基督第一次到來捆綁撒旦開始,直到祂第二次到來的最後審判為止。
在《啟示錄》的開始和末了,基督都堅定的講到這些異像是關於將要發生的事,而非指與約翰在第一世紀的讀者相距甚遠的未來(1:1,3;22:10;對照但12:1-4)。 對他的讀者而言,千禧年是一個現在的事實。 然而這個“快要發生”的主題,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千禧年的終極完成還沒有到來。 我們必須認識到主的耽延,是因為忍耐而非疏失,為了要將蒙揀選著帶入信心中(彼後3:9)。 羔羊必須要聚集所有名字被寫在生命冊中的人,祂才會再來。 在這同時,基督徒必須長時間的等候,並且大膽的見證福音,聖靈藉著這些福音的見證招聚耶穌的群羊。
(2) 難道阿米吉多頓的爭戰在千禧年前發生,而非在之後發生?
有些人認為阿米吉多頓的爭戰(《啟示錄》19章末)必须發生在20章的千禧年之前。 如果他們的看法是對的,為什麼千禧年在基督第一次來到時就開始了,而最後的爭戰還未發生? 啟19章提供了最後爭戰的兩個視角中的一個。 它顯示了列國為了爭戰聚集起來,以及獸和假先知災難的下場。 在啟20:7-10中提供了同一個最後爭戰的第二個視角,清楚的描述千禧年之後的衝突。 與第一個視角相同,我們看到列國受到迷惑而聚集爭戰。 與第一視角不同的是,這裡的鏡頭專注在撒旦上面,它是獸的作為和假先知的迷惑背後的大仇敵。 它企圖抹殺在地上為基督作見證的教會,但是,它卻失敗了,被丟進火湖中。 因此,啟19:19-21和啟20:7-10中的兩個鏡頭視角,使得讀者能夠完整地看到,在千禧年結束時所發生的最後爭戰。
(3) 世界的情勢似乎看不出撒旦已經被捆綁了。
我們必須記得,撒旦仍然像獅子一樣的吼叫,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它知道自己的日子近了,所以把怒氣發在神的兒女身上(啟12:12,17)。 但是,我們要特別注意撒旦被捆綁,使得它無法做到的事:它不能像以前一樣迷惑列國。 因此,它不再能夠聚集列國,形成一股全球性的聯合,企圖除滅教會。 許多新約的經文證實這件事。 因為耶穌來到,祂捆綁了撒旦,並且釋放了被擄掠的人(太12:28-29),神的光照進了外邦人的黑暗(太4:15-16)。 神曾經讓外邦人處於他們的無知之中,但不再如此了(徒14:15-16;徒17:30)。 在基督裡,外邦列國看到神的榮耀,耶穌是世界的光(路2:32;徒13:47)。 即使有所企圖,撒旦也無法防止福音傳到地極。
結論 :千禧年宣告:羔羊坐在寶座上,龍被捆綁,以及福音的亮光射入列國的黑暗中。 當然,要看到這些,我們就必須超越表面的外貌。 我們無法靠意見的調查、出席率的統計、文化的趨勢、選舉的結果、或是法律的行動,來評估宇宙衝突的得勝者是誰。 但這並不會使我們感到驚奇。 畢竟,猶大獅子的得勝並不像是勝利,反而像是囚犯受到可悲的處決。 那一個黑暗的下午,撒旦似乎占了上風;但是,在那樣的軟弱中,我們的得勝者逐出了控告者,捆綁了龍。 福音的廣傳於萬民,證明了基督的十字架的確毀壞了撒旦對列國的束縛。 福音的見證證明了現在就是千禧年。
因此,《啟示錄》給予宣教士和教會的宣教事工極大的鼓勵。 因為耶穌已經捆綁了壯士,所以我們可以滿有信心地,致力把福音傳到地極。 我們處在耶穌的升天和祂的再來之間的時代,神在這個時代把迷惑列國的黑暗逐出。 藉著受苦的教會和見證,耶穌“從各國、各族群”招聚了一群人,永遠的歌頌:“救恩屬於我們的神,祂是坐在寶座上的羔羊。”
本文譯自:解碼《啟示錄》:啟20:1-6 (Cracking the Book of Revelation: Revelation 20:1-6)。加州西敏斯特神學院教授,但強生(Dennis E. Johnson)著。原作登載於 Evangelium , Vol. 2, Issue 4。唐興 譯
回應禱告:
1/7/2019 星期一
今日經文:
2 約翰在監裡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3 問他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4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5 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痳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6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讀經靈修:
讓我們先複習一下馬太福音的內容,和今天經文的上下文。
馬太福音內容-基督和基督的工作。馬太福音最主要是在說明:耶穌是誰,以及基督在地上的生平和執事(life and ministry)。馬太用耶穌執事的行程路線,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然後回到加利利,來描述其生平和事奉。他證明耶穌是基督彌賽亞,神的兒子道成肉身,是神所應許的大衛後裔君王。他記錄了基督在地上以祂的話語和權能建立了神的國度/教會。
今天的經文是接著第10章「呼召和訓練門徒」的信息之後的敘述文。馬太開始了一個新的主題:人們對基督在加利利執事所產生的回應,並且這些回應是負面的。11:1-15節,施洗約翰懷疑的回應。11:16-19節,人們對約翰和耶穌執事的回應。11:20-24節,加利利人無動於衷的回應。25-30節,耶穌正面的教導「向嬰孩的啟示」。
D-中心思想:真信心中產生疑惑的原因。基督徒的信心。 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第3卷2章,論述了「信心的定義和其性質的解釋」 。他指出,真信心有的時候是一種參雜的信心,或微弱的信心。真信心也常受到各種疑惑的攪擾,和仇敵的攻擊。施洗約翰對耶穌所問的問題就顯示出了這種疑惑。
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不信,而是有懷疑,這是基督徒幾乎都會有的問題:懷疑是發生在基督徒生命中的事情。施洗約翰的懷疑,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楚懷疑產生的原因。如果舊約歷史中最偉大的先知都會對耶穌有疑惑,可以安慰我們,如果對耶穌有所疑惑的話。事實上,不僅是施洗約翰, 馬太福音一再重複地記錄了耶穌的門徒的懷疑:「你們這些小信的人哪!」(太6:30,8:26,14:31;路12:28);疑惑(14:31;21:21;28:17-復活之後;可11:23;約20:27-多馬的疑惑)甚至,耶穌復活升天之後,徒10:20-彼得對外邦人哥尼流得救,對聖靈的引導感到疑惑。這樣看來,懷疑是基督徒生命中會發生的事。
施洗約翰的執事。施洗約會是舊約最後一位先知。主耶穌後面稱「他比先知大多了」,因為他是為彌賽亞預備道路的使者,基督的先驅者。是他宣告了基督的來到。馬太福音第3章,描述了施洗約翰的執事(太3:2-12)。我們看到:首先,約翰信息的中心思想與耶穌所傳的是一樣的「“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第二,他知道耶穌是「能力比他大者」。第三,他知道耶穌是同時帶來拯救和審判的。換言之,他知道耶穌是彌賽亞:「那在我以後來的」(太3:11),他對自己的門徒說耶穌是「神的羔羊,要除掉世人的罪」(約1:29)。 第四,他看到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 第五,當許多人跟隨耶穌的時候,他說:「 祂必越來越昌盛,我必越來越衰微。」(約3:26-30)。因此,我們可以推論施洗約翰的信心是真的,祂是有真信心的基督徒。
「約翰在監裡」。馬太福音第四章,告訴我們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第9章,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問耶穌和門徒為什麼不禁食。雖然約翰在監牢裡,但是他的門徒把耶穌的執事回報給約翰。 我們可以推論約翰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先知,他的執事彰顯出這個特點:他不怕身體受苦,他指出希律王的惡行。但是,敵對的勢力似乎超過了神國的力量,因為約翰被關在監裡。這是約翰的真信心產生疑惑的第一個原因:困難的處境中產生的疑惑。
產生疑惑的第一個原因:困難的處境。他因為自己困難的處境,他開始思考自己所傳的信息是否是真的,他看見的耶穌是否真是那一位彌賽亞;神的國真的來到了嗎?
應用。彼後3:3,「3 第一要緊的,該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說:4 “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彼得的時代許多人也產生疑惑,懷疑主再來的應許。彼得指出這些疑惑和懷疑是出自「自己的私慾」[ἐπιθυμία](epithymia)(desire)。新約中「私慾/慾望」通常與「肉體/本性」是同樣的意思,是與聖靈對比的:加5:16,「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本性的慾望)了。」懷疑、疑惑是出於肉體本性的。因此,當我們處於困難的環境中,信心產生疑惑時,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那是發自於自己的本性的。
「聽見基督所做的事」。這是一個重要的關鍵:「約翰聽見基督所做的事」。上下文來看,「基督/彌賽亞所做的事」(the deeds of the Messiah) 就是指5-7章的登山寶訓,和8-9章的醫治神蹟。 在4-5節,耶穌指出:「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因此基督所做的事,包括基督傳講的話語,和基督所行的神蹟 。約翰對耶穌彌賽亞身份和權柄的疑惑,是因為「他所聽見的」是他的門徒所告訴他的,他知道要解決自己的疑惑,必須直接問耶穌。也就是說,他要進一步地,從耶穌本身得到答案。真信心產生疑惑的第二個原因:不完全的啟示。
產生懷疑的第二個原因:不全的啟示。彼前1:10-11,「10 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地尋求考察,11 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甚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12 他們得了啟示,知道他們所傳講的一切事,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你們。」約翰作為先知,受差遣傳講神國度的信息,他在疑惑的時候自然詳細地尋求考察他們心裡所認識的基督。
應用:當我們的信心產生懷疑的時候,必須回到聖經中去認識神的國度,認識基督和基督的工作。 因為所處的環境和遭遇,對神感到疑惑,因為不完全的啟示,產生疑惑。主耶穌復活之後,在以馬忤斯路上,向疑惑的門徒解釋聖經,指出舊約聖經中關於基督的事。
2-問題。約翰的疑惑(第3節)。「問祂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約翰產生疑惑的原因是,現實所發生的事,與他所傳講的信息有矛盾的地方。
約翰的意思是:「我把你解釋為那一位所預言的彌賽亞,但是為什麼你沒有帶下「火的洗」的審判呢?為什麼你的國度還沒有勝過地上敵對的國度呢? 難道我們要等的是另外一位嗎?」約翰的疑惑是他的神學與所發生的事情相違背 。這是產生疑惑的第三個原因:基督所做的事與自己的理解不同——事與願違。
產生懷疑的第三個原因:事與願相違。當所發生的事情與我們的神學相違背的時候,就會產生疑惑。這種情形發生在實際生活遭遇中 。當聖經的經文,與我們對神的認識,與我們的理性相違背的時候,也會產生疑惑:揀選、有限的救贖…許多的聖經真理和教義都會產生疑惑。約翰的處理方法是正確的,他把問題帶到主的面前,他派他的門徒直接去問耶穌。當我們發現事與願違時,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問耶穌,回到聖經中認識基督和基督的工作。當約翰這樣做時,耶穌回答了他的問題。
3-教導。耶穌的回答(第4-5節)。「4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5 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痳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耶穌的回答是令人困惑的,因為第2節告訴我們,約翰的門徒已經告訴他耶穌所做的事了,為什麼還要重複呢?其實,耶穌明白約翰的問題是神學的,是關於神國度的,因此祂做了這樣的回答。耶穌是準確地回答了約翰心中的疑惑。
第5節的清單,不僅只是列出了前面8-9章,耶穌所行的神蹟;這裡所列出的5項醫治神蹟,和1項福音傳講,與《以賽亞書》相互對應。而其中的這些經文背景,是在描述神在未來末世的救贖恩典,而非末世的審判: 賽35:5-6,「5 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 聾子的耳必開通; 6 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 啞巴的舌頭必能歌唱; 在曠野必有水發出, 在沙漠必有河湧流。 」(26:19;29:18;42:18)賽26:19,「19 死人要復活, 屍首要興起。 睡在塵埃的啊,要醒起歌唱! 因你的甘露好像菜蔬上的甘露, 地也要交出死人來。」 賽61:1「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 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 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 報告被擄的得釋放, 被囚的出監牢」
耶穌提出的清單超過《以賽亞書》的地方是:「長大痳瘋得潔淨」。大麻風得醫治在舊約中被看為和死人復活一樣,是神的作為(王下5:7)。不僅如此,路加告訴我們,耶穌是「當場立即」醫治了那些人(路7:21)。耶穌是在說明:祂的執事正是《以賽亞書》所預言的,當神的僕人彌賽亞在末世來到時,所施行的的拯救和祝福,而非火的審判。基督第一次來到是要,彰顯「神在肉身顯現」(提前3:6;約1:18)成全救恩,基督第二次再來才是施行全面性的審判(啟20章),並在地上作王 (啟21章)。
結論:耶穌用神蹟再次向約翰啟示神國度的到來,是一個已經開始發生的事實。耶穌的醫治的神蹟,是舊約聖經的應驗,是國度終極完成的預嚐和開始。「 3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4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啟21:3-4)
4-提醒。溫和的責備(第6節)。這是一個小的祝福語,和登山寶訓的八福一樣的用語:「6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耶穌用負面的「跌倒」作為一種溫柔的責備。 耶穌的意思是說,約翰的問題背後的態度,對屬靈的洞察力沒有產生正面的建設。應有的態度是,直接問基督為什麼沒有施行審判,而非對耶穌的身份和工作產生疑惑。
應用:我們可以帶著正面建設性的態度,以受教的態度尋求心中的疑惑,我們也可以用負面的態度來找答案。前者是屬聖靈的,後者是屬肉體的。這是施洗約翰的問題,也是我們的問題:困難的處境,不完全的啟示,事與願違,都可能產生信心的疑惑。耶穌教導我們,有疑惑時要以正面的態度,來到主面前尋求解答。
回應禱告:
今日經文:
2 約翰在監裡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3 問他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4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5 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痳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6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讀經靈修:
讓我們先複習一下馬太福音的內容,和今天經文的上下文。
馬太福音內容-基督和基督的工作。馬太福音最主要是在說明:耶穌是誰,以及基督在地上的生平和執事(life and ministry)。馬太用耶穌執事的行程路線,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然後回到加利利,來描述其生平和事奉。他證明耶穌是基督彌賽亞,神的兒子道成肉身,是神所應許的大衛後裔君王。他記錄了基督在地上以祂的話語和權能建立了神的國度/教會。
今天的經文是接著第10章「呼召和訓練門徒」的信息之後的敘述文。馬太開始了一個新的主題:人們對基督在加利利執事所產生的回應,並且這些回應是負面的。11:1-15節,施洗約翰懷疑的回應。11:16-19節,人們對約翰和耶穌執事的回應。11:20-24節,加利利人無動於衷的回應。25-30節,耶穌正面的教導「向嬰孩的啟示」。
D-中心思想:真信心中產生疑惑的原因。基督徒的信心。 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第3卷2章,論述了「信心的定義和其性質的解釋」 。他指出,真信心有的時候是一種參雜的信心,或微弱的信心。真信心也常受到各種疑惑的攪擾,和仇敵的攻擊。施洗約翰對耶穌所問的問題就顯示出了這種疑惑。
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不信,而是有懷疑,這是基督徒幾乎都會有的問題:懷疑是發生在基督徒生命中的事情。施洗約翰的懷疑,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楚懷疑產生的原因。如果舊約歷史中最偉大的先知都會對耶穌有疑惑,可以安慰我們,如果對耶穌有所疑惑的話。事實上,不僅是施洗約翰, 馬太福音一再重複地記錄了耶穌的門徒的懷疑:「你們這些小信的人哪!」(太6:30,8:26,14:31;路12:28);疑惑(14:31;21:21;28:17-復活之後;可11:23;約20:27-多馬的疑惑)甚至,耶穌復活升天之後,徒10:20-彼得對外邦人哥尼流得救,對聖靈的引導感到疑惑。這樣看來,懷疑是基督徒生命中會發生的事。
施洗約翰的執事。施洗約會是舊約最後一位先知。主耶穌後面稱「他比先知大多了」,因為他是為彌賽亞預備道路的使者,基督的先驅者。是他宣告了基督的來到。馬太福音第3章,描述了施洗約翰的執事(太3:2-12)。我們看到:首先,約翰信息的中心思想與耶穌所傳的是一樣的「“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第二,他知道耶穌是「能力比他大者」。第三,他知道耶穌是同時帶來拯救和審判的。換言之,他知道耶穌是彌賽亞:「那在我以後來的」(太3:11),他對自己的門徒說耶穌是「神的羔羊,要除掉世人的罪」(約1:29)。 第四,他看到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 第五,當許多人跟隨耶穌的時候,他說:「 祂必越來越昌盛,我必越來越衰微。」(約3:26-30)。因此,我們可以推論施洗約翰的信心是真的,祂是有真信心的基督徒。
「約翰在監裡」。馬太福音第四章,告訴我們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第9章,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問耶穌和門徒為什麼不禁食。雖然約翰在監牢裡,但是他的門徒把耶穌的執事回報給約翰。 我們可以推論約翰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先知,他的執事彰顯出這個特點:他不怕身體受苦,他指出希律王的惡行。但是,敵對的勢力似乎超過了神國的力量,因為約翰被關在監裡。這是約翰的真信心產生疑惑的第一個原因:困難的處境中產生的疑惑。
產生疑惑的第一個原因:困難的處境。他因為自己困難的處境,他開始思考自己所傳的信息是否是真的,他看見的耶穌是否真是那一位彌賽亞;神的國真的來到了嗎?
應用。彼後3:3,「3 第一要緊的,該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說:4 “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彼得的時代許多人也產生疑惑,懷疑主再來的應許。彼得指出這些疑惑和懷疑是出自「自己的私慾」[ἐπιθυμία](epithymia)(desire)。新約中「私慾/慾望」通常與「肉體/本性」是同樣的意思,是與聖靈對比的:加5:16,「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本性的慾望)了。」懷疑、疑惑是出於肉體本性的。因此,當我們處於困難的環境中,信心產生疑惑時,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那是發自於自己的本性的。
「聽見基督所做的事」。這是一個重要的關鍵:「約翰聽見基督所做的事」。上下文來看,「基督/彌賽亞所做的事」(the deeds of the Messiah) 就是指5-7章的登山寶訓,和8-9章的醫治神蹟。 在4-5節,耶穌指出:「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因此基督所做的事,包括基督傳講的話語,和基督所行的神蹟 。約翰對耶穌彌賽亞身份和權柄的疑惑,是因為「他所聽見的」是他的門徒所告訴他的,他知道要解決自己的疑惑,必須直接問耶穌。也就是說,他要進一步地,從耶穌本身得到答案。真信心產生疑惑的第二個原因:不完全的啟示。
產生懷疑的第二個原因:不全的啟示。彼前1:10-11,「10 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地尋求考察,11 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甚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12 他們得了啟示,知道他們所傳講的一切事,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你們。」約翰作為先知,受差遣傳講神國度的信息,他在疑惑的時候自然詳細地尋求考察他們心裡所認識的基督。
應用:當我們的信心產生懷疑的時候,必須回到聖經中去認識神的國度,認識基督和基督的工作。 因為所處的環境和遭遇,對神感到疑惑,因為不完全的啟示,產生疑惑。主耶穌復活之後,在以馬忤斯路上,向疑惑的門徒解釋聖經,指出舊約聖經中關於基督的事。
2-問題。約翰的疑惑(第3節)。「問祂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約翰產生疑惑的原因是,現實所發生的事,與他所傳講的信息有矛盾的地方。
約翰的意思是:「我把你解釋為那一位所預言的彌賽亞,但是為什麼你沒有帶下「火的洗」的審判呢?為什麼你的國度還沒有勝過地上敵對的國度呢? 難道我們要等的是另外一位嗎?」約翰的疑惑是他的神學與所發生的事情相違背 。這是產生疑惑的第三個原因:基督所做的事與自己的理解不同——事與願違。
產生懷疑的第三個原因:事與願相違。當所發生的事情與我們的神學相違背的時候,就會產生疑惑。這種情形發生在實際生活遭遇中 。當聖經的經文,與我們對神的認識,與我們的理性相違背的時候,也會產生疑惑:揀選、有限的救贖…許多的聖經真理和教義都會產生疑惑。約翰的處理方法是正確的,他把問題帶到主的面前,他派他的門徒直接去問耶穌。當我們發現事與願違時,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問耶穌,回到聖經中認識基督和基督的工作。當約翰這樣做時,耶穌回答了他的問題。
3-教導。耶穌的回答(第4-5節)。「4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5 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痳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耶穌的回答是令人困惑的,因為第2節告訴我們,約翰的門徒已經告訴他耶穌所做的事了,為什麼還要重複呢?其實,耶穌明白約翰的問題是神學的,是關於神國度的,因此祂做了這樣的回答。耶穌是準確地回答了約翰心中的疑惑。
第5節的清單,不僅只是列出了前面8-9章,耶穌所行的神蹟;這裡所列出的5項醫治神蹟,和1項福音傳講,與《以賽亞書》相互對應。而其中的這些經文背景,是在描述神在未來末世的救贖恩典,而非末世的審判: 賽35:5-6,「5 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 聾子的耳必開通; 6 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 啞巴的舌頭必能歌唱; 在曠野必有水發出, 在沙漠必有河湧流。 」(26:19;29:18;42:18)賽26:19,「19 死人要復活, 屍首要興起。 睡在塵埃的啊,要醒起歌唱! 因你的甘露好像菜蔬上的甘露, 地也要交出死人來。」 賽61:1「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 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 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 報告被擄的得釋放, 被囚的出監牢」
耶穌提出的清單超過《以賽亞書》的地方是:「長大痳瘋得潔淨」。大麻風得醫治在舊約中被看為和死人復活一樣,是神的作為(王下5:7)。不僅如此,路加告訴我們,耶穌是「當場立即」醫治了那些人(路7:21)。耶穌是在說明:祂的執事正是《以賽亞書》所預言的,當神的僕人彌賽亞在末世來到時,所施行的的拯救和祝福,而非火的審判。基督第一次來到是要,彰顯「神在肉身顯現」(提前3:6;約1:18)成全救恩,基督第二次再來才是施行全面性的審判(啟20章),並在地上作王 (啟21章)。
結論:耶穌用神蹟再次向約翰啟示神國度的到來,是一個已經開始發生的事實。耶穌的醫治的神蹟,是舊約聖經的應驗,是國度終極完成的預嚐和開始。「 3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4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啟21:3-4)
4-提醒。溫和的責備(第6節)。這是一個小的祝福語,和登山寶訓的八福一樣的用語:「6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耶穌用負面的「跌倒」作為一種溫柔的責備。 耶穌的意思是說,約翰的問題背後的態度,對屬靈的洞察力沒有產生正面的建設。應有的態度是,直接問基督為什麼沒有施行審判,而非對耶穌的身份和工作產生疑惑。
應用:我們可以帶著正面建設性的態度,以受教的態度尋求心中的疑惑,我們也可以用負面的態度來找答案。前者是屬聖靈的,後者是屬肉體的。這是施洗約翰的問題,也是我們的問題:困難的處境,不完全的啟示,事與願違,都可能產生信心的疑惑。耶穌教導我們,有疑惑時要以正面的態度,來到主面前尋求解答。
回應禱告:
1/1/2019 星期一
弟兄姊妹平安:
新年快樂!感謝主,讓我們用將近六個月的時間,一起思想了126處的經文。從一月份開始,「讀經靈修」將以不定期方式分享主的話。並且,計劃和大家一同從「神的國度」的角度,有系統地來讀整本聖經。
附上兩個不同的「年度讀經計劃」希望可以幫助我們養成每日讀經的習慣,以及讀過的126處經文的一覽表。可以幫助在新的一年回憶並複習這些經文,特別是:「登山寶訓」和「羅馬書第8章1-17節」。盼望大家能夠把這兩部分的「讀經靈修」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若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私下LINE,或e-mail給我([email protected])!
Grace and Peace
主內 唐興 牧師
弟兄姊妹平安:
新年快樂!感謝主,讓我們用將近六個月的時間,一起思想了126處的經文。從一月份開始,「讀經靈修」將以不定期方式分享主的話。並且,計劃和大家一同從「神的國度」的角度,有系統地來讀整本聖經。
附上兩個不同的「年度讀經計劃」希望可以幫助我們養成每日讀經的習慣,以及讀過的126處經文的一覽表。可以幫助在新的一年回憶並複習這些經文,特別是:「登山寶訓」和「羅馬書第8章1-17節」。盼望大家能夠把這兩部分的「讀經靈修」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若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私下LINE,或e-mail給我([email protected])!
Grace and Peace
主內 唐興 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