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
  • 主頁 Home
    • 北美改革宗長老會歷史
    •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簡介
  • 我們的信仰 Our Confessions
    • 西敏斯特信仰告白 The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 西敏斯特大要理問答 The Westminster Larger Catechism
    • 西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The 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
    • 多特信條 Canons of Dort
    • 85要理問答補充 Catechism Supplement
    • 孩童教理問答 Catechism For Young Children
  • 主日信息總覽表Sermons
    • 什麼是改革宗長老會
    • 新生命系列-彼得前後書
    • 馬太福音 1-4章
    • 馬太福音 5-7章 登山寶訓
    • 馬太福音13章-天國的奧秘
    • 馬太福音 14-17 章 君王退隱
    • 馬太福音 18 章 天國生命
    • 馬太福音 19-20 天國實際
    • 馬太福音 21-23章 衝突與決裂
    • 馬太福音 24-25 章 橄欖山寶訓
    • 馬太福音 26-28 章 基督的十字架
    • 約翰福音
    • 羅馬書 8 章 生命聖靈律之新生命樣式
    • 以弗所書
    • 創世記
    • 提摩太前書
    • 詩篇 系列
    • 傳道書
    • 箴言書
    • 猶大書 3-4
    • 哈巴谷書
    • 歷代誌
    • 但以理書
    • 帖撒羅尼迦前書
  • 敬拜禮儀 Liturgies
    • 我們的敬拜 Our Worship >
      • 本週-敬拜禮儀 01
      • 本週-敬拜禮儀 02
      • 本週-敬拜禮儀 03
      • 本週-敬拜禮儀 04
      • 本週-敬拜禮儀 05
      • 本週-敬拜禮儀 06
      • 本週-敬拜禮儀 07
      • 本週-敬拜禮儀 08
      • 本週-敬拜禮儀 09
      • 本週-敬拜禮儀 10
      • 敬拜神學入門 Public Worship 101
      • 敬拜詩篇 Psalms for Worship
      • 敬拜之規範性原則 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
      • 聖約敬拜規範原則與命令
      • 讀唱詩篇 Exclusive Psalmody
      • 西敏斯特大會與獨頌詩篇 Westminster Assembly and Exclusive Psalmody
      • 改革宗教會的詩篇頌唱歷史 John Calvin and the Psalmody of the Reformed Church
      • 英文詩歌在敬拜中的演變 The English Hymn: Its Development and Use in Worship
      • 西敏斯特會議與講道的改革
    • 聖餐禮儀 Lord's Supper
    • 領聖餐會員盟約
    • 成人洗禮 Baptism of an Adult
  • ASRPCI 部落格 Blog
  • 1/2019 每日讀經靈修
  • 12/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11/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 10/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9/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 8/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7/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啟示錄 查經】 導論 01-03
    • 啟示錄 導論 04-06
    • 啟示錄 1章 07 天上異象
    • 啟示錄 2-3章 08 七個教會
    • 啟示錄 4-5章 09 神的寶座
    • 啟示錄 6-7章 10 七印
    • 啟示錄 8-11章 11 七號
    • 啟示錄 12-14章 12 七段歷史
    • 啟示錄 15-16章 13 七碗
    • 啟示錄 17-19 章 14 巴比倫
    • 啟示錄 19 章 15 騎白馬的審判
    • 啟示錄 20-21章 16 最後的審判
    • 啟示錄 21-22章 17 新耶路撒冷
    • 啟示錄 22章 18 結尾與勸勉
  • 查經 Bible Study-羅馬書
  • 查經 Bible Study— 加拉太書
  • 最近活動 Latest Events
  • 社區服事 Community Outreach
  • 領聖餐會員盟約 Covenant of Communicant Membership
  • 神聖盟約 Sacred Bond
  • 聖經重要議題
    • 01-神國度的起源
    • 02-神國度的建造與發展
    • 03-普遍恩典之約
    • 04- 亞伯拉罕之約
    • 05- 摩西之約
    • 06- 會幕
  • 改革宗神學 必讀書目
  • 改革宗長老會治會章程RPCNA Constitution
  • 聖經圖表
  • 聖潔-Holiness 萊爾 J.C .Ryle
  • 神的國度 聖經專題講座
  • 準備釋經講道 Danny Prutow
  • 準備釋經講道-Steven Lawson
  • 準備釋經講道-John MacArthur
  • 釋經講道講座-Rev.Sawtelle
    • 1-理論與講道
    • 2-德行與講道
    • 3-神學與講道
    • 4-經文分析與講道
    • 5-應用與講道
    • 6-修辭與講道
    • 7-預備與講道
    • 8-禱告與講道
  • Youtube 視頻操作
  • 聖經的教會論
  • Blog

啟示錄查經
念這書上預言的
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記載的,
都是有福的,
因為日期近了!


啟示錄 查經視頻


再臨君王 1 & 2
1/17 and 1/31/2020
再臨君王 3
2/7/2020
再臨君王 4-6

讀書摘要


再臨君王 - 幫你讀懂啟示錄

第一部-導論
The Returning King: A Guide to The Book of Revelation
1/17/2020
第一部-導論
​

01-我們可以讀懂啟示錄嗎?
02-不同詮釋學派
03-內容與風格
04-作者與成書時間
05-時勢與目的
06-結構

   
第二部 啟示錄註釋                                                                                  
07-天上的異象(啟1:1-20 )
08-給七間教會的信息(啟2:1 ~3:22 )
09-神的寶座(啟4:1 ~5:14 )
10-揭開七印(啟6:1 ~8:1 )
11-七號(啟8:2~11:19 )
12-七段象徵性歷史(啟12:1 ~14:20 )
13-七碗(啟15:1 ~16:21 )
14-大淫婦巴比倫(啟17:1 ~19:10 )
15-基督的顯現與最終之戰(啟19:11-21 ) 
16-最後的審判(啟20:1 ~21:8 )
17-新耶路撒冷(啟21:9~22:5 )
18-末了的告誡(啟22:6一21 ) 

Picture
Picture

相關資料

教會和以色列

解碼啟示錄:《啟示錄》20章1-6節
但強生著
原作登載於 Evangelium , Vol. 2, Issue 4
唐興譯
Cracking the Book of Revelation: Revelation 20:1-6
by Dennis E. Johnson
First published in Evangelium , Vol. 2, Issue 4
前千禧年? 後千禧年? 或無千禧年? 千禧年要討論的問題,通常是指那一段前所未有的和平時期,而這個問題反而成為一個千年之久的神學戰場。 因為這個神學爭論,使宣教機構拒絶宣教士,使教會不接納牧師,以及使許多神學院開除教授,為的是他們沒有具備適合的千禧年論述立場。 這些衝突矛盾也許會使我們對約翰的啟示異像具有退縮感,轉而偏好聖經中較清楚、安全的經文。 然而,聖經中的最後一卷書卻對讀者和聽者應許了祝福(啟1:1-3),這是不容忽視的。 卷書中的那些奇異景象是要寫給所有神的僕人——為了要堅固我們,不是要彼此爭戰,而是要與我們真正的仇敵爭戰。
要破解《啟示錄》的密碼,我們必須認識它如何使用反合性(paradox)和重述法(recapitulation)。 《啟示錄》提供了歷史帷幕背後的景象,使我們一瞥前所未見的事實真相。事物並非總是它們所表現的——亮麗的蘋果卻是有毒的,叫花子的衣服卻是國王的偽裝。 同樣的,《啟示錄》中的圖象,是以反合性的方式來描述事件:羔羊的被殺表示了獅子的得勝,殉教者藉著為耶穌拋下頭顱,勝過了龍。
 
重述法,如同電視體育節目中的片段重播,是文學中相對應的描述手法。 電視觀眾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看美式足球的得分觸地:一個鏡頭把焦點放在四分衛上,另一個鏡頭專注在外接手上,第三個鏡頭注意在跑衛上——這些不是三個不同的觸地得分,而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觸地得分。 同樣的,以《啟示錄》12章為例,其中講到從兩個不同的視點,來觀看同一個改變時代的衝突:就是龍確實被擊敗了,但是還未完全被毀滅。 第一個鏡頭顯示,龍無法滅除天上婦人的兒子,所以彌賽亞的母親得以逃到安全之地(1-6節)。 第二個鏡頭顯示,龍從天上被逐出,不能再控告聖徒。 在絶望之餘,它追趕逃到曠野安全之地的彌賽亞的母親(7-13節)。 這兩個鏡頭所顯示的,是基督救贖之工的兩個不同的觀點——祂的道成肉身、順服、受苦、死亡、復活、和升天——趕出這個世界的王(約12:31 )。 這些異像宣告:撒旦無法藉著希律王的大屠殺、試探、或是羅馬的十字架擊敗我們的爭戰勇士與君王。 它無法再控告我們的罪,因為耶穌的血已經一次地洗淨了我們所有的罪。 撒旦也不能藉著謊言和暴力敗壞神的子民——因為彌賽亞的母親安全的逃到曠野。
 
第20章中的千禧年異像,提供了我們另一個“鏡頭角度”來觀看12章中的爭戰。 我們在這裡看到龍確實地被擊敗了——它被捆綁、無法再迷惑外邦國度——但卻未被毀滅。 它的四個名字:“龍、古蛇、魔鬼、撒旦”在12章9節中被重複提到,加深了這兩個不同角度之間的關聯。 這裡,如同在第12章一樣,講到基督第一次到來捆綁了龍,開始了約翰所看到的時代,這個時代以1000年作為象徵。 就是基督的死、復活、和升天啟動了千禧年,因此,千禧年不是一個未來的盼望,而是現今的事實。 
然而,認為千禧年已經開始了,並且繼續存在著的這種看法,許多人會有反對的意見。 回答這些反對的意見,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啟示錄》的意義,並且能激勵我們:
 
(1) “1000年”是指1000年嗎?
有些人認為千禧年不可能開始於基督升天,因為若是如此,基督就會在祂升天后1000年回來!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啟示錄》中的數字都是象徵性的。 啟4:2和5所提供的例子,是每個人都同意的。 約翰被“聖靈”帶到天上——神的聖靈。 他在天上看到7燈台,象徵神的7靈。 這裡的7靈與聖靈是相同的。 所謂的7靈,象徵祂與天上的神和地上的教會完全的同在。 7的數字象徵完全或完成。 同樣的,“一千年”必須理解為象徵性的而非字面性的意義。 它表示一段很長的時間:從基督第一次到來捆綁撒旦開始,直到祂第二次到來的最後審判為止。
在《啟示錄》的開始和末了,基督都堅定的講到這些異像是關於將要發生的事,而非指與約翰在第一世紀的讀者相距甚遠的未來(1:1,3;22: 10;對照但12:1-4)。 對他的讀者而言,千禧年是一個現在的事實。 然而這個“快要發生”的主題,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千禧年的終極完成還沒有到來。 我們必須認識到主的耽延,是因為忍耐而非疏失,為了要將蒙揀選著帶入信心中(彼後3:9)。 羔羊必須要聚集所有名字被寫在生命冊中的人,祂才會再來。 在這同時,基督徒必須長時間的等候,並且大膽的見證福音,聖靈藉著這些福音的見證招聚耶穌的群羊。
 
(2) 難道阿米吉多頓的爭戰在千禧年前發生,而非在之後發生?
有些人認為阿米吉多頓的爭戰(《啟示錄》19章末)必须發生在20章的千禧年之前。 如果他們的看法是對的,為什麼千禧年在基督第一次來到時就開始了,而最後的爭戰還未發生? 啟19章提供了最後爭戰的兩個視角中的一個。 它顯示了列國為了爭戰聚集起來,以及獸和假先知災難的下場。 在啟20:7-10中提供了同一個最後爭戰的第二個視角,清楚的描述千禧年之後的衝突。 與第一個視角相同,我們看到列國受到迷惑而聚集爭戰。 與第一視角不同的是,這裡的鏡頭專注在撒旦上面,它是獸的作為和假先知的迷惑背後的大仇敵。 它企圖抹殺在地上為基督作見證的教會,但是,它卻失敗了,被丟進火湖中。 因此,啟19:19-21和啟20:7-10中的兩個鏡頭視角,使得讀者能夠完整地看到,在千禧年結束時所發生的最後爭戰。 
 
(3) 世界的情勢似乎看不出撒旦已經被捆綁了。
我們必須記得,撒旦仍然像獅子一樣的吼叫,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它知道自己的日子近了,所以把怒氣發在神的兒女身上(啟12:12,17)。 但是,我們要特別注意撒旦被捆綁,使得它無法做到的事:它不能像以前一樣迷惑列國。 因此,它不再能夠聚集列國,形成一股全球性的聯合,企圖除滅教會。 許多新約的經文證實這件事。 因為耶穌來到,祂捆綁了撒旦,並且釋放了被擄掠的人(太12:28-29),神的光照進了外邦人的黑暗(太4:15-16)。 神曾經讓外邦人處於他們的無知之中,但不再如此了(徒14:15-16;徒17:30)。 在基督裡,外邦列國看到神的榮耀,耶穌是世界的光(路2:32;徒13:47)。 即使有所企圖,撒旦也無法防止福音傳到地極。 
 
結論 :千禧年宣告:羔羊坐在寶座上,龍被捆綁,以及福音的亮光射入列國的黑暗中。 當然,要看到這些,我們就必須超越表面的外貌。 我們無法靠意見的調查、出席率的統計、文化的趨勢、選舉的結果、或是法律的行動,來評估宇宙衝突的得勝者是誰。 但這並不會使我們感到驚奇。 畢竟,猶大獅子的得勝並不像是勝利,反而像是囚犯受到可悲的處決。 那一個黑暗的下午,撒旦似乎占了上風;但是,在那樣的軟弱中,我們的得勝者逐出了控告者,捆綁了龍。 福音的廣傳於萬民,證明了基督的十字架的確毀壞了撒旦對列國的束縛。 福音的見證證明了現在就是千禧年。
 
因此,《啟示錄》給予宣教士和教會的宣教事工極大的鼓勵。 因為耶穌已經捆綁了壯士,所以我們可以滿有信心地,致力把福音傳到地極。 我們處在耶穌的升天和祂的再來之間的時代,神在這個時代把迷惑列國的黑暗逐出。 藉著受苦的教會和見證,耶穌“從各國、各族群”招聚了一群人,永遠的歌頌:“救恩屬於我們的神,祂是坐在寶座上的羔羊。”
 



01-我們可以讀懂啟示錄嗎?
  • 本書信息可以用一句話總結:神統管歷史,並要在基督裡使歷史達到完滿。
  • 使我們獲得「屬靈的益處」
  • 箴1:1-7;詩19:7-13
  • 提後3:16-17
  • 提後4:3​
1)啟示錄的清晰性
1 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僕人約翰。2 約翰便將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凡自己所看見的都證明出來。3 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

在所有聖經書卷中,唯獨啟示錄宣告說:讀這卷書是有福的!

2)為何會造成困惑?
神是啟示錄的中心(啟4-5),我們必須從祂開始,並從祂與屬撒旦的仇敵之間的對比開始。

啟示錄是一本圖畫書,而不是一本謎語或拼圖。不要費心猜測它背後的答案,不要沉迷這個別的細節裡,我們乃是要全神貫注於整個故事。

3)撒旦的仿冒
​啟13:1「
我又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有十角七頭,在十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頭上有褻瀆的名號。」

我們可以從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屬靈爭戰」,來開始舉例說明如何瞭解這卷書。邪惡勢力的首領是撒旦;它於神,天上及神的百姓對抗,但是,最終被得勝者也是基督擊敗。

那獸是龍/撒旦的形象與幫手

那龍、那獸以及假先知:形成一種假冒的三位一體
那獸對基督的仿冒
想成為元首的那獸
那獸的臣服
教會的仇敵:撒旦、那獸、大淫婦

4)實用的功課
歷史跟屬靈爭戰息息相關,而這場戰爭有兩個敵對的陣營,你若不站在神的這一邊,就是與祂為敵;你若不是服事神,那你就是一某種方式敬拜撒旦及其獸類同夥(啟13:7-8)。
「7 又任憑牠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牠,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8 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牠。」

「忠心事主」是個關鍵,決定我們會過怎樣的生活,以及做出怎樣的貢獻。啟示錄表明生命的關鍵議題,以及生命邁向的關鍵結局。

最後,啟示錄節制描述屬靈戰爭,來強調極為重要的一點:神掌管一切。祂不但掌管歷史的大體走向,也掌管歷史的起頭、末了以及細節。祂甚至為了自己的榮耀而掌管撒旦的作為!神掌管邪惡、並從中成就美事的觀念,遍及整本聖經:約伯記1-2章;詩篇67:10;羅馬書8:28;使徒行傳4:25-28。

神預先顯明這場爭戰的完整過程,接觸顯示祂是如何完全掌管整個歷史(賽41:21-29;48:5-8)

1/31/2020
02-不同詮釋學派
1)過去派(Preterists):耶路撒冷淪陷時(AD70)已經應驗(若啟示錄成書時間:67-69 AD)。

2)未來派(Futurists):應驗發生在基督再臨前不久的最後為難期(Final Crisis)。

3)歷史派(Historicists):啟6:1-18:24節是從第一世紀開始,直到基督再臨(啟19:21)。針對教會歷史發展提供一個基本的年代大綱。

4)理想派(Idealists):描述屬靈爭戰的法則,不是指特定事件;這些法則會在整個教會世代中運作,且可能重複地發生。
Picture
舉例-對啟13:1-8節的不同解釋:

​
「我又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有十角七頭,在十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頭上有褻瀆的名號。2 我所看見的獸,形狀像豹,腳像熊的腳,口像獅子的口。那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牠。3 我看見獸的七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死傷,那死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4 又拜那龍,因為牠將自己的權柄給了獸,也拜獸說:“誰能比這獸,誰能與牠交戰呢?”
5 又賜給牠說誇大褻瀆話的口,又有權柄賜給牠,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6 獸就開口向神說褻瀆的話,褻瀆神的名並他的帳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7 又任憑牠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牠,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8 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牠。」
 
「獸」=羅馬皇帝對基督徒的迫害(過去派)
            =未來的敵基督,如帖後2:3-12的「不法之人」(未來派)
            =迫害改教家的的教皇(歷史派)
            =不論何時何地逼迫基督徒的國家和勢力(理想派)

2.1-理想派的見解:重複應驗模式
  1. 撒旦仿冒:一直用同樣的方式出現。
  2. 神的顯現(啟4-5章:全書的核心):啟示錄是關乎神的顯現(theophany)這件事,而神的顯現最終章基督再臨時達到最高峰。即便是現在,它仍舊在天上的寶座統管一切,而且與我們同在。
  3. 展開的末世:以「展開的末世」(inaugurated eschatology)的普遍新約模式:藉著基督的復活與聖靈的賜下,我們現在是神的眾子(羅8:14-17);基督在臨時,我們將要完全得著神兒子的名分(羅8:23)。藉著與基督聯合,我們將有復活的身體(林前15:50-56;腓3:21)。
  4. 內容上支持:啟示錄是描寫基督第一次與第二次降臨之間的整個時間。
  • 「祂的僕人」:對象包括各地、歷代的所有基督徒(1:1,22:6,22:8)
  • 「七教會」:各地所有教會的每一位基督徒。因此,這些信息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 啟示錄使用的象徵具有變動性與多面向的特質,這使讀者可以看出多重的應用。
  • 啟示錄4:1,1:1指出,啟示錄正在展開但以理書2:45中「末後之事」(末世論)的時間,而這時期包含基督第一次與第二次降落之間整個時期。
  • 啟示錄4:1提到「以後必成的事」,這句話的希臘原文,與但以理書2:45的希臘文完全相同。啟示錄1:1也用類似的詞語「必要快成的事」,來揭開整卷書。
  • 但以理書以簡短的敘述(但2:44)涵蓋神國度開展(inauguration)及完滿成全(consummation)。因此,它涵蓋基督第一次降臨(神的國度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展開)與第二次降臨(神國完滿成全)之間的整個時期。
  • 因此,我們必須在第一世紀(過去派)或最後危難期(未來派)所屬的特別狀況之外,另外歸納出普遍性的原則。啟示錄所揭露的普遍性真理,將於理想派的觀點相符。因此,針對現今的應用問題,此四種詮釋進路都會產生與理想派進路大致相同的結果。
 
2.2-未來派的見解:在最後為難期的應驗(有那些跡象可支持未來派的詮釋?)
  1. 盼望基督再臨這個偉大的特定事件
    • 19:6-9);基督顯現以進行最後爭戰(19:11-21);新耶路撒冷異象,顯示基督再臨之後的完美景象(啟21:8,27;22:4-5)
  2. 崇拜式的回應:「阿門!主耶穌啊,我願你來!」(林前16:22)…基督再臨事初代教會的重要盼望,而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是存著這樣的盼望來讀啟示錄的。
2.3-過去派的見解:羅馬帝國中的應驗(有那些跡象可支持過去派的詮釋?)​
  1. 2-3章「七教會」與第一世紀教會的詳細處境相同。
  2. 2-3章所描述的問題一直是全書其餘部分的焦點。4:1-22:5的異象內容,與2-3章的內容多有連結。
  • 2:9,3:9的「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與7:1-8的「真猶太人的異象」相關。
  • 2:13的「撒旦的座位」與12:9的「大龍/撒旦」有關係。
  • 2:10,13的「殉道」與6:9,11:7,13:15,17:6,20:4節中提到的「殉道」相連結。
  • 2:22的「耶洗別」與17章的「淫婦」有關
  • 藉著這些及其他連結,顯明全書(不只是2-3章)處理的是第一世紀七間教會的問題與掙扎。
2.3.1-其他支持過去派的論點:​

1. 天啟文學。
啟示錄屬於天啟文學,因此都是關乎當時所處的時代。(然而,這是解經原則的錯誤:聖經中許多屬於天啟文學的經文,不僅是為了讓當時的聽眾獲得實際的好處,並且是藉著當時的歷史事件,提供有關遙遠未來的「預言」,如:民23-24;以西結書;但7-12,賽24-27,撒迦利亞書,帖前4-5,帖後1-2,橄欖山講論(Olivet Discourse- 太24,可13,路21)和啟示錄。
 
2. 日期的接近
  • 日期接近的主張,可能與支持未來派的觀點產生張力。如果應驗的日期包括基督再臨,那麼著日期如何是「快來」與「近了」呢?
  • 1:3與22:10,好像兩個書夾一樣,將啟示錄的全部預言夾在一起。啟示錄主張一切的應驗近了,而不是一部分應驗近了而已。
  • 啟2:5,16及3:11提到「基督臨到」。這些經文的解釋,都必須按照經文上下文的限制來解釋,或甚至重新定義這是那一種「臨到」。這些限制並未在1:7,22:20及21:1-22:5中出現。
  • 舊約與新約的預言所關心的都不是時鐘可以衡量的時間長度,這些預言更著重於不同時代的特徵。耶穌告誡我們要警醒(可13:23-37),其重點並不在於基督再臨是五日以後或五千年以後,而是強調祂的門徒在祂(即家主)「離開本家」之後的責任(參:約2:18)。
  • 舊約預言的觀點是:這時期是神審判之前的末世(但7:22)。關於啟示錄中日期的接近,也必須以同樣方式來解釋。啟示錄全書都在描述基督兩次降臨期間的特徵。
 
2.4-歷史派的見解:應驗隨著教會歷史的時間順序展開
  1. 這派只不過是在時間軸上,從啟示錄2-3章裡的第一世紀,擴展到19:11-21的基督在臨,讓後試著將當中的異象與世界事件拉上關係。
  2. 但是,在此過程中,它假設啟示錄當中的異象是按著年代順序來描繪各種事件。事實上,異象是按著主題,而不是僅僅按照年代順序出現,這可從12:5得知(參:本書6章《結構》)。因此,歷史派的詮釋進路,若就其嚴格遵循年代順序的前提,我們必須予以放棄。
2.5-集結各派見解:​
  1. 普遍模式。啟示錄當中的異象是「多次應驗」。其原因乃在於他們體現一種普遍模式。
  2. 未來派:啟示錄關切的焦點在於基督再臨,已經在此之前不久的最後危機,這點是具有說服力的(參:帖後2:1-12).但是在最後危難期的應驗不會消除普遍模式下較早發生的具體事件。我們既有普遍模式,也有此模式在最後危難期的獨特應驗。
  3. 過去派:啟示錄關注的焦點在於七間教會及其歷史處境,這點是具有說服力的。因此,書中的象徵事件在第一世紀就有具體的應驗,而我們應當注意此應驗。
  4. 歷史派:我們有責任將啟示錄的信息應驗在自身處境中,因為我們是處在教會歷史的某個階段,即本書卷所論到的基督兩次降臨期間,這是歷史派詮釋進路所具有的一些真理。
  5. 重複模式:我們可以用一個合拼的畫面來總結各家見解。啟示錄中的主要象徵事件,是描述一個重複的模式,這個模式在七間教會所處的第一世紀已實際發生一次,也會在最後危難期再次應驗,並且現今正在應驗。我們之所以特別注意現今的應驗,乃是因為我們必須將啟示錄的功課應用在我們的處境中。

03-內容與風格
2/7/2020
3-內容與風格
3.1-重要主題
1-神
2-敬拜
3-羔羊
4-異象
5-神的顯現
6-屬靈爭戰
7-兩極的對立-純潔與敗壞;美麗與醜陋;真實與欺騙
8-見證與殉道

9-獎賞與懲罰

3.2-天啟文學

3-內容與風格
    總體內容歸納​
1-開頭君王基督顯現異象(1:12-20)​
2-提醒責備和呼召七教會(2:1-3:22)
3-約翰看到一連串的異象(4:1-22:5)

目的:為了讓我們看到神的王權與威嚴、屬靈爭戰的本質、神對邪惡的審判、爭戰的結果。
​
  • 神的軍隊受到撒旦大/紅龍/那迷惑天下,的的頑強抵抗(7:14,12:9,12:3,19:1-2)
  • 撒旦有兩個隨從,那獸與假先知=冒牌三位一體(13:1-8,16:3)
  • 那獸=邪惡權力及國家的逼迫及威脅。
  • 假先知=獸的幫手及宣傳者
  • 巴比倫=世界的大城及拜偶像行淫之人所戀慕的一切,它引誘聖徒行靈性的姦淫(2:20-23,17:1-18)
  • 聖徒爭戰與對抗=持守見證,甚至為此殉道(12:11),保持自己屬靈的純潔(14:4,19:8)。
  • 在新天新地中,他們的見證的最終應驗=神的真理光照全城(21:22-27)=他成為羔羊完美無瑕疵的新婦 (21:7)

4-啟示錄的核心主題是:神統管歷史,並要使其歷史在基督裡得以完滿。本書的核心=基督與神的異象(1:12-16;4:1-5:14)。這些核心的異象預表歷史將來會在神的榮耀充滿萬有時達到完滿(21:22-23,22:5;9章,4:1-5:14)。異象裡的細部元素是這些真理的具體內涵,因此應該被視為整個大局的一部分。
3.1-重要主題
1-神:啟示錄以神為中心,祂掌管歷史的走向,祂保護祂的百姓並懲罰悖逆之人。祂的計劃終將終新天新地裡宏偉地實現。 

2-敬拜:全本書都有敬拜的場景(1:12-20; 4:1-5:14; 7:9-17; 8:3-5; 11:16-19; 12:10-12; 14:;1-7; 15:2-8; 16:5-7; 19:1-10; 20:4-6; 21:1-22:5)  。 

3-羔羊:耶穌基督以羔羊的形式出現中我們面前,藉以代表祂被獻為祭的死(5:1-14)。只有透過這羔羊,藉著祂的死和復活,神對歷史的計劃才能展開(5:1-10)。這羔羊傳達神在歷史當中的審判(6:1; 19:11-21)。 

4-異象:神以異象的形式揭露祂的計劃(1:12-22:5)有時也伴隨著響聲於話語的信息。這是第一世紀的人所熟悉的文體:「天體文學」 

5-神的顯現:在所有異象主題的中心,是一個關於神自己的異象(1:12-16; 4:1-11)。神的顯現在這世代結束時(基督再臨)達到最高峰:這世代所有的事件都朝著基督再臨的方向推進。
神透過基督著1:12-16節的出現而顯現。
基督在2-3章七教會中宣布信息。
4-5章中神的異象,是關鍵性的開場,從此展開全書的情節。
七個循環的審判,每一個循環都導向基督的再臨(結構)。 

6-屬靈爭戰:為了顯明各種正在運行的屬靈勢力,啟示錄在解析歷史時都穿透事件的表層。神及祂的僕人對抗撒旦及其隨從,人則處在這種爭戰當中。人對神或撒旦的效忠,以及人生命的最終結局,共同建構了歷史的意義。 
藉著採用此種屬靈 視角,啟示錄並未摒除人的責任及人類行為的意義,反而將著兩項因素,放在一個宇宙的、終極的、有神的處境中。
 
因此,啟示錄提供強而有力的方法來防備世俗主義;而且,它也藉著向我們顯示現今所處的險境,讓我們有能力來防備假宗教:明顯的非基督教信仰、真基督教的敗壞形式(典型羅馬天主教、現代主義、律法主義或唯名論Nominalism)。

7-兩極的對立:純潔與敗壞;美麗與醜陋;真實與欺騙。…人很難在單一點態度或行動中,清楚地看見良善與邪惡動機糾結在一起的複雜性。啟示錄承認人類現有處境經常是令人困惑且極其混亂的(2-3章)。神的道路與撒旦道路的截然不同,觸及生命的每個層面,無論這層面是關乎純潔、專一的心、道德行為、審美議題(美麗與醜陋)、或認知(事實與錯誤)。 

8-見證與殉道。見證的主題貫穿全本啟示錄。啟示錄可以說是一卷呼召人至死忠心的書(2:10)。 

9-獎賞與懲罰。對基督忠心是有意義的,即便是需要附上代價。啟示錄指向一個事實:神有至高主權而且是公義的。祂懲罰悖逆之人,並獎賞忠心跟從的人。這懲罰與獎賞包含歷史中的預備性審判(在基督來臨前),以及基督再臨之際的最後審判。雖然聖徒在世人的眼中,可能是看似卑微、軟弱且挫敗的一群,但神要在祂的時候滿足時,為我們申冤。

與我們保持聯繫 connect

用 email 與我們聯絡

irvinerpc@gmail.com

與我們聯絡 contact

Submit

我們的資訊 Info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
All Saints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 Irvine
www.asrpci.org
主日午   敬拜         09:30-11:00 
             主日學     11:15-12:00

​
​    與牧師聯絡:949-751-7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