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
HOLINESS
萊爾(J. C. Ryle )著
張百合譯
轉載自:https://api.yongbuzhixi.com/NODE/11572
08-摩西:一個榜樣 (上)
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
(来11:24—26)
(来11:24—26)
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來11:24—26)
聖經中所描繪與刻畫的上帝的傑出聖徒之性情,構成了上帝話語非常有用的一部分。抽象的教義、信條和教導,就它們的作用而言,都是極其寶貴的;但是,一個例子、一個榜樣,能起到別的不能起的幫助。我們想要知道行出來的聖潔是什麼樣子的嗎?讓我們仔細研究一個非常敬虔之人的榜樣。在這篇文字裡,我為讀者描述一個靠信心而活的人的歷史,他留給我們一個榜樣,就是信心如何能造就一個人品格上的聖潔。如果你想要知道“靠著信心而活”意味著什麼,就請讓我告訴你摩西的榜樣。
《希伯來書》的11章(就是上面這段經文的出處),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篇章:每一個字都是金字。我相信,對一個歸主的猶太人而言,這一章是特別帶來激勵與喜樂的。我相信,在早期教會中,對一名猶太人而言,承認自己是一名基督徒是尤其困難的事情。信主的道路對每一個人來講都是窄路,但是對於猶太人來說尤其如此。十字架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沉重的,但對於一名猶太人來說,是雙重的沉重。而這一章,對於他們來說,會像一杯甜美的飲料使他們重新得力,就如“把清酒給苦心的人喝”,其中的話,“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31:6,16:24)
我要分享的這三節經文,絶不是這一章中讓我們感到無動於衷的部分。事實上,我相信,很少有像這一段經文那樣的抓住我們的心。我會解釋為什麼。
在我看來,摩西的故事及其描述的信心之舉,更是靠近我們今天的情形。在這一章中前半部分,所描繪的信心偉人毫無疑問都是我們的榜樣。但是,無論我們如何從他們的榜樣中獲取力量,我們都不能按著字面去做他們所做的。我們沒有被召像亞伯那樣真的獻上一頭牲畜作祭物,我們也不能像挪亞那樣建一個真的方舟,或者像亞伯拉罕那樣離開我們的國家,住在帳棚裡生活,並且把自己的以撒獻上。但是,摩西的信心之舉和我們更靠近。對於我們的經驗而言,摩西的信心行動是我們所熟悉的。在今天,如果我們是認真的基督徒,那麼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經歷中,有一天我們都要像摩西一樣,面對信心的抉擇。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想我們需要特別地思想這三節經文。
現在,我只要單單地把經文的意思講出來就好了。我要闡明摩西做的是怎樣不凡的事,又是什麼原則驅使他做出如此的抉擇。之後,我們會分享,對於我們,這段經文有什麼具體的指導意義。
聖經中所描繪與刻畫的上帝的傑出聖徒之性情,構成了上帝話語非常有用的一部分。抽象的教義、信條和教導,就它們的作用而言,都是極其寶貴的;但是,一個例子、一個榜樣,能起到別的不能起的幫助。我們想要知道行出來的聖潔是什麼樣子的嗎?讓我們仔細研究一個非常敬虔之人的榜樣。在這篇文字裡,我為讀者描述一個靠信心而活的人的歷史,他留給我們一個榜樣,就是信心如何能造就一個人品格上的聖潔。如果你想要知道“靠著信心而活”意味著什麼,就請讓我告訴你摩西的榜樣。
《希伯來書》的11章(就是上面這段經文的出處),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篇章:每一個字都是金字。我相信,對一個歸主的猶太人而言,這一章是特別帶來激勵與喜樂的。我相信,在早期教會中,對一名猶太人而言,承認自己是一名基督徒是尤其困難的事情。信主的道路對每一個人來講都是窄路,但是對於猶太人來說尤其如此。十字架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沉重的,但對於一名猶太人來說,是雙重的沉重。而這一章,對於他們來說,會像一杯甜美的飲料使他們重新得力,就如“把清酒給苦心的人喝”,其中的話,“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31:6,16:24)
我要分享的這三節經文,絶不是這一章中讓我們感到無動於衷的部分。事實上,我相信,很少有像這一段經文那樣的抓住我們的心。我會解釋為什麼。
在我看來,摩西的故事及其描述的信心之舉,更是靠近我們今天的情形。在這一章中前半部分,所描繪的信心偉人毫無疑問都是我們的榜樣。但是,無論我們如何從他們的榜樣中獲取力量,我們都不能按著字面去做他們所做的。我們沒有被召像亞伯那樣真的獻上一頭牲畜作祭物,我們也不能像挪亞那樣建一個真的方舟,或者像亞伯拉罕那樣離開我們的國家,住在帳棚裡生活,並且把自己的以撒獻上。但是,摩西的信心之舉和我們更靠近。對於我們的經驗而言,摩西的信心行動是我們所熟悉的。在今天,如果我們是認真的基督徒,那麼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經歷中,有一天我們都要像摩西一樣,面對信心的抉擇。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想我們需要特別地思想這三節經文。
現在,我只要單單地把經文的意思講出來就好了。我要闡明摩西做的是怎樣不凡的事,又是什麼原則驅使他做出如此的抉擇。之後,我們會分享,對於我們,這段經文有什麼具體的指導意義。
一、首先,我會分享摩西所放棄、所拒絶的是什麼。
摩西為著自己靈魂的緣故,放棄了三樣東西。他感到,如果他保留這三樣東西,他就會失去自己的靈魂,這樣,他就放棄了它們。我說,當摩西這麼做了,他所放棄的這三樣東西,是一個人所可能做的最大的捨棄。讓我們看看為什麼是這樣。
1.他放棄了身份和地位。
“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我們都知道他的歷史。當摩西是一個嬰孩的時候,法老的女兒保留了他的性命。不僅如此,她還收養了他作為自己的兒子,並且教育他。
如果我們可以相信一些歷史學家的說法,她是法老唯一的孩子。甚至有人說,按著規矩,摩西有一天會成為法老。或許是這樣,或許不是,我們不知道。但我們足以知道的是,基於他和法老女兒的關係,如果摩西願意,他有一天能夠成為一個非常有地位的人。如果摩西喜悅他在法老宮中的地位,那麼他很容易成為埃及全地的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即使不是最偉大的人物。
現在讓我們停下來想一下,這是多麼大的試探啊!
這是一個和我們有一樣性情的人。他可以擁有這個世界能給予一個人的最高的東西。地位、權力、身份、尊榮、頭銜、顯赫——這些都擺在他的面前,並且唾手可得。這些都是男人們終日為之奮鬥之事。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為之不停地競爭而要得到的獎賞。成為一個人物,被人仰慕,在社會階層裡高昇,使人知道自己的名字——這些就是許多人為之願意付出時間、精力、健康甚至生命本身所要得到的東西,但是,摩西不願意把這些作為禮物接受。他向它們轉背,他拒絶了它們,他放棄了它們!
2.不只如此——他拒絶了享樂。
無疑,各式各樣的享樂——感官的享樂、頭腦的享樂、社交的享樂——無論什麼能使摩西喜歡,只要他願意,都隨他支配。埃及是一個滿了藝術家的地方,那裡居住著許多知識分子,是一個人人都擁有技藝的樂土,也充滿各樣的科學。那裡,以摩西的地位,“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沒有一樣不是摩西可以輕易獲得的(約一2:16)。
讓我們再想一下,這是何等大的試探啊!
讓我們記住,享樂這件事情,是無數人為之而活的。或許,對於真正的享樂為何,人與人之間看法不同,但是所有人都把享樂作為最首要和最終極的追求。對於一個上學的孩子而言,假期中的快樂與安逸,是他盼望的極大的目標。對於一個工作的年輕人而言,獲得經濟自由而來的享受和滿足,是他的眼光所注視之處。對千一個商人而窗,他所盼的,是帶著一筆財富退休而來的享樂和安逸。對於一個窮人呢,在家中的安逸與舒適就是他的全部盼望。對於一個有錢人而言,從政治活動中,從旅行中,從獵奇中,從夥伴中,從書中所獲得的享樂與新鮮感,就是他的目標。享樂是所有人追求的影兒,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少年人,都是一樣。或許一個人會瞧不起別人所追求的享樂,但是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在追求享樂。每一個人都為自己沒有找到它而暗自奇怪,又堅信總在某個地方能夠找到它。享樂,這就是擺在摩西唇邊的酒杯。只要他願意,人間的享樂,他想怎麼暢飲就怎麼暢飲。但是他不願意。他向它們轉背,他拒絶了它們,他放棄了它們!
3.不只如此——他還拒絶了財富。
“埃及的財物”似乎可以用來表示摩西能夠享受的、無盡的財富,如果他願意繼續做法老女兒之子的話。我們能夠肯定這些“財物”是巨大的。今天殘存在埃及的一切足夠告訴我們一個模糊的概念,就是法老能享有多少的財富。金字塔、方尖石塔、廟宇、雕塑都還在那裡作為見證。卡納克(Carnac)、盧克索(Luxor),登德拉(Denderah)及其他地方的遺蹟仍舊是今天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直到今日,它們仍在見證:那一位放棄了“埃及的財物”的人,他所放棄的,是今天我們這些現代人的心都難以估算與計量的。
讓我們再一次思想,這是何等大的誘惑啊!
此刻,我們停下來思索一下金錢的力量。對錢的貪愛,在人心裡有怎樣巨大的影響。我們往周圍看一下,就知道人是如何地戀慕錢財,人是願意經受何等的痛苦和麻煩來得到它們。告訴人們在千里之外有一個島嶼,在那上面發現了一些能賺錢的東西,馬上,就會有一支船隊出發去尋找它們。告訴人們一個能多賺百分之一的方法,他們馬上就會說你是最有智慧的人,甚至幾乎要伏在你的面前敬拜你。好像擁有財富就可以掩蓋弱點,就可以忽略錯誤,就是給人披上了一件美德的外衣。如果你有錢,人們就覺得很多事情不再是問題了!但在這裡有一人,他可以變得富有,但是他沒有去做。他不願意擁有埃及的財富。他向它們轉背,他拒絶了它們,他放棄了它們!
這些就是摩西所拒絶的——地位、享樂和財富,同時拒絶了三樣。
不僅如此,他是特意拒絶的,他不是因為年輕時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拒絶的。他四十歲了,他是在盛年,他知道他要做的。他是一個受過很高教育的人,“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徒7:22)。他能夠權衡問題的兩面。
然而,他拒絶了它們,不是因為被迫的。他不像一個將死的人,說“我在這個世上不再渴望任何的東西。”為什麼?因為他就要離開世界,不能再留住它們了。他也不像一個窮人,以樸素為美德,說:“我不想有錢。”為什麼?因為他得不到。他也不像一個老者誇口說:“我已放棄了一切世間的享樂。”為什麼?因為他已經老朽了,不能再享受它們了。不!摩西拒絶了他可以享受的。地位、享樂和財富沒有離開他,是他離開了它們。
現在請來判斷一下,當我說摩西所做的是必朽壞之人中所能做的、最大的捨棄,我是否正確。別的人也放棄了不少,但我想,沒有一個比得上摩西。別的人也在自我犧牲和自我否定之事上做了不少,但摩西超過了他們所有人。
二、摩西選擇了什麼
現在讓我們來思想另一件事,我想分享一下摩西所選擇的。
我想,摩西所選擇的,和他所拒絶的一樣令人驚嘆。為著靈魂的緣故,他選擇了三件事。通向天國之路帶領摩西到了這一步,他就順從了。摩西選擇的是一個男人所最不願意選擇的事情。
1.首先,他選擇了患難與受苦。
他離開了法老宮中的舒適與安逸,公開地與以色列的百姓聯合。他們是奴隷,是被壓迫的民族,是被人懷疑、被人丟棄、被人仇視的對象。任何與他們友好的人,都必然要嘗到一些他們每日所喝的苦杯。
按肉眼看,若沒有一段漫長的、希望又渺茫的掙扎,他們脫離埃及的奴役是根本沒有機會的。不管他們多麼渴望,然而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穩定的家園和國家,看起來好像是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事實上,如果曾有人心甘情願地選擇過苦難、試煉、貧困、缺乏、壓力、焦急甚至死亡,那麼摩西就是那一個人。
現在讓我們想一想摩西的這個選擇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血肉之軀天然是逃避痛苦的。我們的本性就是如此。按著本能,我們在痛苦面前退縮,如果可以,我們會儘可能避免它。如果有兩個選擇擺在我們面前,兩個看起來都可行,那我們自然就會選擇最不讓我們的肉體感到不舒服的一個。當我們感到患難要臨到的時候,我們會整日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並且想盡各種辦法逃避它。當它真的來到的時候,在它的壓力之下,我們會煩躁不安,充滿抱怨;如果我們可以忍耐它,我們就會覺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2.但他所做的不只如此,他還選擇了與一群被人藐視的人同在一處。
他離開了一個由大人物和精英組成的社會階層——而他是在其中長大成人的,卻使自己與以色列的兒女們聯合在一起。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充滿地位、財富和奢華的環境,卻從這高位上走下來,使自己的命運與貧困人連結在一起——他們是奴隷、農民、遊牧者、被人使喚的、被人壓迫的、貧苦的、在患難中的、被虐待的——他們是砌磚的勞工。
再一次,讓我們想一想,這是多麼令人驚嘆的抉擇!
一般而言,我們覺得,如果我們能擔起自己的擔子,就很不錯了。對那些身世坎坷、受人欺凌的人,我們會深表同情。我們甚至會試著幫助他們,我們也許會捐助他們一些錢,在他們所依賴的人面前,我們可能會為他們說話,但是一般來說,我們就到此為止了。
然而這兒有一個人,他所做的遠不只如此。他不只是對以色列百姓有同情心而已,他是實際上去到他們中間,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並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如果一些住在格羅夫諾(Grosvenor)和貝爾格雷弗廣場(Belgrave Square)花園(英國的上流社區)的人,為著公益,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房產、財富和社會地位,靠著一點微薄的救濟住在貝思納爾格林(Bethnal Green)(英國的貧民區)的巷子裡,你一定會為此感到驚嘆。然而,相比於摩西做的,這也只能給我們一個非常微弱的、模糊的概念。摩西看到一個受藐視的人群,他選擇了和他們在一起,而放棄了與一些在那片土地上最有權、有位的人為伍。他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個,他是他們的人,他是他們在苦難中的夥伴,他是他們的戰友,他是他們的兄弟,他是他們的朋友。
3.但是他甚至做了更多,他選擇了受凌辱與被輕看。
誰能夠想像,離開法老宮廷、加入以色列百姓的摩西,要忍受怎樣的嗤笑和嘲弄呢?人們會說,你瘋了,你是個傻子,你是個弱者,你真愚蠢,你失去了理智。摩西會失去他的影響力;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圈子中,他將失去他們的喜愛與讚賞。但是這些事都不能打動他。他離開宮廷,加入了奴隷的行列!
再次讓我們思想,這是怎樣的一個抉擇!
很少有比嘲笑和藐視更有威力的事情了。敵對與逼迫做不到的,它們能做到。很多人肯堵槍口,或者為一個理想而孤獨地活著,或者孤身深入敵陣,但是不能忍受一些人的羞辱,他們從自己的使命中退縮了,只是為著逃避這些事。被人嘲弄!被人當作笑話!被人羞辱和看不起!被人當作軟弱和愚昧!被人當作傻瓜!在這些裡面,沒有什麼偉大的成分,唉,許多人不能鼓足勇氣承受它們!
但是這裡有一個人,他立定心志去忍受這一切,他面對這樣的試煉沒有退縮。摩西看到擺在自己面前的羞辱與嘲笑,他選擇了它們,他接受了它們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這就是摩西所選擇的:苦難、與被藐視的群體在一處以及受凌辱。
除此之外,請記住,摩西不是一個軟弱、無知和未受過教育的人,不知道他所選擇的是什麼。我們特別知道,摩西“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但是他還是做了這樣的抉擇!(徒7:22)
也請記住,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做的選擇。他不是被強迫的,沒有人強迫他去做這樣的選擇。他也不是違背自己的意願去選擇這些事情。他選擇了它們;不是它們追上了他。他做的一切,都是出於他自己的選擇——自願的,符合自己的意願。
現在我們便可以判斷,摩西所選擇的,是不是和他所放棄的一樣偉大。我想,古往今來,恐怕沒有一個人做出像摩西這樣的選擇。
三、使摩西作出如此抉擇的動力
現在讓我分享第三件事情:是什麼驅動著摩西,使他做了他所做的。
我們如何能解釋他所做的呢?能有什麼可能的理由呢?拒絶人所看為好的,選擇人所看為壞的,這不是血肉之軀的道理。這不是人之常情;這需要一些解釋。那解釋是什麼呢?
我們在上下文中有答案。我不知道,是它的簡單還是它的偉大,更值得我們敬佩。這就在於短短的一個詞,那就是“因著信”。
摩西有信心。信心是他令人讚嘆的抉擇的源頭。信心使他做了他所做的,選擇了他所選擇的,拒絶了他所拒絶的。他做了這一切,都因為他有信心。
上帝在摩西眼前顯明了他自己的旨意與目標。上帝向他啟示,有一位救主將要從以色列中降生,他的偉大的應許是和這些亞伯拉罕的子孫連結在一起的,雖然應許尚未完全成就,但是很重要的一環就要在這一代成就了,摩西相信了這一切。摩西生命中的每一步,他離開王宮之後人生旅程中的每一個行動,他之所以選擇了人眼中看為壞的,放棄了人眼中看為好的——所有這一切,都要追溯到這一源頭;所有一切都依賴於這一根基,上帝對他說話了,他信了上帝的話語。
他相信上帝會成就他的應許——他說的,他就一定要成就,他立約了,他就一定要持守。
他相信在上帝沒有不可能的事。理性和感覺也許會說,以色列脫離奴役是不可能的事情:攔阻太多了,困難太大了。但是信心告訴摩西,上帝是無所不能的。巳經動了工的上帝,必要成就這工。
他相信上帝是全智的。理性和感覺或許會告訴他,他所做的是一件荒謬的事。因為他捨掉了有用的影響力,與法老的女兒決裂,使他喪失了一切幫助自己百姓的機會。但是,信心告訴摩西,如果上帝說,“走這條路”,那一定是最好的路。
他相信上帝是慈愛的。理性和感覺或許會覺得,能夠有一種更溫和的方式拯救以色列百姓脫離奴役,可能會達成某種妥協,這樣會少許多艱難。但信心告訴摩西,上帝就是愛,若非絶對必須,上帝不會量給他的百姓多一點的苦澀。
對於摩西而言,信心是一架望遠鏡。它使摩西遠遠看到了那佳美之地——滿有安息、平安與得勝。而視線模糊的理性,只能看到磨難與荒涼、狂風與暴雨、疲乏與痛楚。
對摩西而言,信心是一個解說者。他使摩西在上帝看似幽暗的帶領中,讀到安慰的信息,而憑感覺在其中只能看到迷惘與荒謬。
信心告訴摩西,所有這些地位和身份都是屬地的,都是暫時的,是可憐巴巴、虛妄虛空之事。它們非常脆弱,並且轉瞬即逝;服侍上帝,才是真正的尊貴。上帝是真正的王,屬於上帝家裡的人,才是真正的貴族。在天國排在最末,勝過在地獄排在最先。
信心告訴摩西,世上的享樂都是“罪中之樂”。它們是與罪交織在一起的,它們引向罪,它們毀壞一個人的靈魂,並且令上帝憎惡。如果上帝反對他,享樂便不能安慰他。順服上帝,為他受苦,勝過安逸與享樂。
信心告訴摩西,在天上為信徒預備的賞賜,遠遠超過埃及的財寶,因為那是不能朽壞的,是不能生鏽,賊也不能來偷的。那裡的冠冕是不能朽壞的,那裡的榮耀是極重無比,永遠的。當他的眼睛要被埃及的黃金珠寶所迷惑的時候,信心使摩西抬頭仰望那眼不能見的天國。
信心告訴摩西,受苦與磨難並不真的是壞事。它們是上帝的學校,用來操練他的兒女,預備他們進入榮耀,它們是潔除我們敗壞之心思必需的良藥,它們是除去我們裡面之渣滓必需的煉爐,它們是切斷我們與世界相連之紐帶必需的刀子。
信心告訴摩西,這些被歧視的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選民。他相信,上帝兒女的身份、聖約、應許和榮耀,都屬於他們:有一天,從他們中間要出來女人的後裔,他要打碎蛇的頭。他相信,上帝特別的祝福與他們同在。他相信,在上帝眼中,他們是又可愛、又美麗的一群,在上帝的百姓中間做一個看門人,遠勝過在惡人中間做君王。
信心告訴摩西,所有他承受的羞辱和嘲笑,是“為基督所受的凌辱”,而為著基督的緣故所受的凌辱與藐視,乃是榮幸之事。逼迫基督子民的,就是逼迫基督。有一天,基督所有的敵人會俯伏於塵土之中,屈膝在他面前。所有這一切,還有更多我不能一一講的,摩西都在信心中看到了。這些都是摩西所相信的,因著信,他做了他所做的。摩西信服了這些事,全心擁抱了這些事。在他看來,這些事是實實在在的,是必要成就的。摩西看這些事為如此真實,以至於好像他親眼見到了這些事,以至於這些事是他採取行動的現實基礎——這使得摩西成為摩西。他有信心,他相信了。
不要稀奇摩西放棄了地位、身份、財富和享樂,他看得更遠。他以信心的眼睛看到,王國都一一歸於塵土,財富都如同長了翅膀飛逝而去,罪中之樂引向的是死亡和審判,唯有基督和他的羊群存到永遠。
不要驚訝摩西選擇了苦難,選擇了與一個受歧視的群體在一起,選擇了凌辱。他看到表面以下的事情。他以信心的眼睛看到,苦難只是暫時的,凌辱終會過去,並會帶來永遠的榮耀,而今天受歧視的上帝的百姓,將會與基督一同在榮耀中掌權。
難道他不是對的嗎?難道他不是因著信,雖然死了,今天卻仍舊對我們說話?法老女兒的名字今天我們不再曉得了,至少是難以考察。法老所曾經統治的城市也不再有了。埃及的財寶也不在那裡了。但是凡有聖經被誦讀之處,摩西的名字就被知道,直至今日,摩西的名字見證了:那憑著信心而行的人,真是有福了。
摩西為著自己靈魂的緣故,放棄了三樣東西。他感到,如果他保留這三樣東西,他就會失去自己的靈魂,這樣,他就放棄了它們。我說,當摩西這麼做了,他所放棄的這三樣東西,是一個人所可能做的最大的捨棄。讓我們看看為什麼是這樣。
1.他放棄了身份和地位。
“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我們都知道他的歷史。當摩西是一個嬰孩的時候,法老的女兒保留了他的性命。不僅如此,她還收養了他作為自己的兒子,並且教育他。
如果我們可以相信一些歷史學家的說法,她是法老唯一的孩子。甚至有人說,按著規矩,摩西有一天會成為法老。或許是這樣,或許不是,我們不知道。但我們足以知道的是,基於他和法老女兒的關係,如果摩西願意,他有一天能夠成為一個非常有地位的人。如果摩西喜悅他在法老宮中的地位,那麼他很容易成為埃及全地的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即使不是最偉大的人物。
現在讓我們停下來想一下,這是多麼大的試探啊!
這是一個和我們有一樣性情的人。他可以擁有這個世界能給予一個人的最高的東西。地位、權力、身份、尊榮、頭銜、顯赫——這些都擺在他的面前,並且唾手可得。這些都是男人們終日為之奮鬥之事。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為之不停地競爭而要得到的獎賞。成為一個人物,被人仰慕,在社會階層裡高昇,使人知道自己的名字——這些就是許多人為之願意付出時間、精力、健康甚至生命本身所要得到的東西,但是,摩西不願意把這些作為禮物接受。他向它們轉背,他拒絶了它們,他放棄了它們!
2.不只如此——他拒絶了享樂。
無疑,各式各樣的享樂——感官的享樂、頭腦的享樂、社交的享樂——無論什麼能使摩西喜歡,只要他願意,都隨他支配。埃及是一個滿了藝術家的地方,那裡居住著許多知識分子,是一個人人都擁有技藝的樂土,也充滿各樣的科學。那裡,以摩西的地位,“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沒有一樣不是摩西可以輕易獲得的(約一2:16)。
讓我們再想一下,這是何等大的試探啊!
讓我們記住,享樂這件事情,是無數人為之而活的。或許,對於真正的享樂為何,人與人之間看法不同,但是所有人都把享樂作為最首要和最終極的追求。對於一個上學的孩子而言,假期中的快樂與安逸,是他盼望的極大的目標。對於一個工作的年輕人而言,獲得經濟自由而來的享受和滿足,是他的眼光所注視之處。對千一個商人而窗,他所盼的,是帶著一筆財富退休而來的享樂和安逸。對於一個窮人呢,在家中的安逸與舒適就是他的全部盼望。對於一個有錢人而言,從政治活動中,從旅行中,從獵奇中,從夥伴中,從書中所獲得的享樂與新鮮感,就是他的目標。享樂是所有人追求的影兒,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少年人,都是一樣。或許一個人會瞧不起別人所追求的享樂,但是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在追求享樂。每一個人都為自己沒有找到它而暗自奇怪,又堅信總在某個地方能夠找到它。享樂,這就是擺在摩西唇邊的酒杯。只要他願意,人間的享樂,他想怎麼暢飲就怎麼暢飲。但是他不願意。他向它們轉背,他拒絶了它們,他放棄了它們!
3.不只如此——他還拒絶了財富。
“埃及的財物”似乎可以用來表示摩西能夠享受的、無盡的財富,如果他願意繼續做法老女兒之子的話。我們能夠肯定這些“財物”是巨大的。今天殘存在埃及的一切足夠告訴我們一個模糊的概念,就是法老能享有多少的財富。金字塔、方尖石塔、廟宇、雕塑都還在那裡作為見證。卡納克(Carnac)、盧克索(Luxor),登德拉(Denderah)及其他地方的遺蹟仍舊是今天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直到今日,它們仍在見證:那一位放棄了“埃及的財物”的人,他所放棄的,是今天我們這些現代人的心都難以估算與計量的。
讓我們再一次思想,這是何等大的誘惑啊!
此刻,我們停下來思索一下金錢的力量。對錢的貪愛,在人心裡有怎樣巨大的影響。我們往周圍看一下,就知道人是如何地戀慕錢財,人是願意經受何等的痛苦和麻煩來得到它們。告訴人們在千里之外有一個島嶼,在那上面發現了一些能賺錢的東西,馬上,就會有一支船隊出發去尋找它們。告訴人們一個能多賺百分之一的方法,他們馬上就會說你是最有智慧的人,甚至幾乎要伏在你的面前敬拜你。好像擁有財富就可以掩蓋弱點,就可以忽略錯誤,就是給人披上了一件美德的外衣。如果你有錢,人們就覺得很多事情不再是問題了!但在這裡有一人,他可以變得富有,但是他沒有去做。他不願意擁有埃及的財富。他向它們轉背,他拒絶了它們,他放棄了它們!
這些就是摩西所拒絶的——地位、享樂和財富,同時拒絶了三樣。
不僅如此,他是特意拒絶的,他不是因為年輕時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拒絶的。他四十歲了,他是在盛年,他知道他要做的。他是一個受過很高教育的人,“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徒7:22)。他能夠權衡問題的兩面。
然而,他拒絶了它們,不是因為被迫的。他不像一個將死的人,說“我在這個世上不再渴望任何的東西。”為什麼?因為他就要離開世界,不能再留住它們了。他也不像一個窮人,以樸素為美德,說:“我不想有錢。”為什麼?因為他得不到。他也不像一個老者誇口說:“我已放棄了一切世間的享樂。”為什麼?因為他已經老朽了,不能再享受它們了。不!摩西拒絶了他可以享受的。地位、享樂和財富沒有離開他,是他離開了它們。
現在請來判斷一下,當我說摩西所做的是必朽壞之人中所能做的、最大的捨棄,我是否正確。別的人也放棄了不少,但我想,沒有一個比得上摩西。別的人也在自我犧牲和自我否定之事上做了不少,但摩西超過了他們所有人。
二、摩西選擇了什麼
現在讓我們來思想另一件事,我想分享一下摩西所選擇的。
我想,摩西所選擇的,和他所拒絶的一樣令人驚嘆。為著靈魂的緣故,他選擇了三件事。通向天國之路帶領摩西到了這一步,他就順從了。摩西選擇的是一個男人所最不願意選擇的事情。
1.首先,他選擇了患難與受苦。
他離開了法老宮中的舒適與安逸,公開地與以色列的百姓聯合。他們是奴隷,是被壓迫的民族,是被人懷疑、被人丟棄、被人仇視的對象。任何與他們友好的人,都必然要嘗到一些他們每日所喝的苦杯。
按肉眼看,若沒有一段漫長的、希望又渺茫的掙扎,他們脫離埃及的奴役是根本沒有機會的。不管他們多麼渴望,然而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穩定的家園和國家,看起來好像是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事實上,如果曾有人心甘情願地選擇過苦難、試煉、貧困、缺乏、壓力、焦急甚至死亡,那麼摩西就是那一個人。
現在讓我們想一想摩西的這個選擇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血肉之軀天然是逃避痛苦的。我們的本性就是如此。按著本能,我們在痛苦面前退縮,如果可以,我們會儘可能避免它。如果有兩個選擇擺在我們面前,兩個看起來都可行,那我們自然就會選擇最不讓我們的肉體感到不舒服的一個。當我們感到患難要臨到的時候,我們會整日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並且想盡各種辦法逃避它。當它真的來到的時候,在它的壓力之下,我們會煩躁不安,充滿抱怨;如果我們可以忍耐它,我們就會覺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2.但他所做的不只如此,他還選擇了與一群被人藐視的人同在一處。
他離開了一個由大人物和精英組成的社會階層——而他是在其中長大成人的,卻使自己與以色列的兒女們聯合在一起。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充滿地位、財富和奢華的環境,卻從這高位上走下來,使自己的命運與貧困人連結在一起——他們是奴隷、農民、遊牧者、被人使喚的、被人壓迫的、貧苦的、在患難中的、被虐待的——他們是砌磚的勞工。
再一次,讓我們想一想,這是多麼令人驚嘆的抉擇!
一般而言,我們覺得,如果我們能擔起自己的擔子,就很不錯了。對那些身世坎坷、受人欺凌的人,我們會深表同情。我們甚至會試著幫助他們,我們也許會捐助他們一些錢,在他們所依賴的人面前,我們可能會為他們說話,但是一般來說,我們就到此為止了。
然而這兒有一個人,他所做的遠不只如此。他不只是對以色列百姓有同情心而已,他是實際上去到他們中間,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並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如果一些住在格羅夫諾(Grosvenor)和貝爾格雷弗廣場(Belgrave Square)花園(英國的上流社區)的人,為著公益,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房產、財富和社會地位,靠著一點微薄的救濟住在貝思納爾格林(Bethnal Green)(英國的貧民區)的巷子裡,你一定會為此感到驚嘆。然而,相比於摩西做的,這也只能給我們一個非常微弱的、模糊的概念。摩西看到一個受藐視的人群,他選擇了和他們在一起,而放棄了與一些在那片土地上最有權、有位的人為伍。他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個,他是他們的人,他是他們在苦難中的夥伴,他是他們的戰友,他是他們的兄弟,他是他們的朋友。
3.但是他甚至做了更多,他選擇了受凌辱與被輕看。
誰能夠想像,離開法老宮廷、加入以色列百姓的摩西,要忍受怎樣的嗤笑和嘲弄呢?人們會說,你瘋了,你是個傻子,你是個弱者,你真愚蠢,你失去了理智。摩西會失去他的影響力;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圈子中,他將失去他們的喜愛與讚賞。但是這些事都不能打動他。他離開宮廷,加入了奴隷的行列!
再次讓我們思想,這是怎樣的一個抉擇!
很少有比嘲笑和藐視更有威力的事情了。敵對與逼迫做不到的,它們能做到。很多人肯堵槍口,或者為一個理想而孤獨地活著,或者孤身深入敵陣,但是不能忍受一些人的羞辱,他們從自己的使命中退縮了,只是為著逃避這些事。被人嘲弄!被人當作笑話!被人羞辱和看不起!被人當作軟弱和愚昧!被人當作傻瓜!在這些裡面,沒有什麼偉大的成分,唉,許多人不能鼓足勇氣承受它們!
但是這裡有一個人,他立定心志去忍受這一切,他面對這樣的試煉沒有退縮。摩西看到擺在自己面前的羞辱與嘲笑,他選擇了它們,他接受了它們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這就是摩西所選擇的:苦難、與被藐視的群體在一處以及受凌辱。
除此之外,請記住,摩西不是一個軟弱、無知和未受過教育的人,不知道他所選擇的是什麼。我們特別知道,摩西“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但是他還是做了這樣的抉擇!(徒7:22)
也請記住,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做的選擇。他不是被強迫的,沒有人強迫他去做這樣的選擇。他也不是違背自己的意願去選擇這些事情。他選擇了它們;不是它們追上了他。他做的一切,都是出於他自己的選擇——自願的,符合自己的意願。
現在我們便可以判斷,摩西所選擇的,是不是和他所放棄的一樣偉大。我想,古往今來,恐怕沒有一個人做出像摩西這樣的選擇。
三、使摩西作出如此抉擇的動力
現在讓我分享第三件事情:是什麼驅動著摩西,使他做了他所做的。
我們如何能解釋他所做的呢?能有什麼可能的理由呢?拒絶人所看為好的,選擇人所看為壞的,這不是血肉之軀的道理。這不是人之常情;這需要一些解釋。那解釋是什麼呢?
我們在上下文中有答案。我不知道,是它的簡單還是它的偉大,更值得我們敬佩。這就在於短短的一個詞,那就是“因著信”。
摩西有信心。信心是他令人讚嘆的抉擇的源頭。信心使他做了他所做的,選擇了他所選擇的,拒絶了他所拒絶的。他做了這一切,都因為他有信心。
上帝在摩西眼前顯明了他自己的旨意與目標。上帝向他啟示,有一位救主將要從以色列中降生,他的偉大的應許是和這些亞伯拉罕的子孫連結在一起的,雖然應許尚未完全成就,但是很重要的一環就要在這一代成就了,摩西相信了這一切。摩西生命中的每一步,他離開王宮之後人生旅程中的每一個行動,他之所以選擇了人眼中看為壞的,放棄了人眼中看為好的——所有這一切,都要追溯到這一源頭;所有一切都依賴於這一根基,上帝對他說話了,他信了上帝的話語。
他相信上帝會成就他的應許——他說的,他就一定要成就,他立約了,他就一定要持守。
他相信在上帝沒有不可能的事。理性和感覺也許會說,以色列脫離奴役是不可能的事情:攔阻太多了,困難太大了。但是信心告訴摩西,上帝是無所不能的。巳經動了工的上帝,必要成就這工。
他相信上帝是全智的。理性和感覺或許會告訴他,他所做的是一件荒謬的事。因為他捨掉了有用的影響力,與法老的女兒決裂,使他喪失了一切幫助自己百姓的機會。但是,信心告訴摩西,如果上帝說,“走這條路”,那一定是最好的路。
他相信上帝是慈愛的。理性和感覺或許會覺得,能夠有一種更溫和的方式拯救以色列百姓脫離奴役,可能會達成某種妥協,這樣會少許多艱難。但信心告訴摩西,上帝就是愛,若非絶對必須,上帝不會量給他的百姓多一點的苦澀。
對於摩西而言,信心是一架望遠鏡。它使摩西遠遠看到了那佳美之地——滿有安息、平安與得勝。而視線模糊的理性,只能看到磨難與荒涼、狂風與暴雨、疲乏與痛楚。
對摩西而言,信心是一個解說者。他使摩西在上帝看似幽暗的帶領中,讀到安慰的信息,而憑感覺在其中只能看到迷惘與荒謬。
信心告訴摩西,所有這些地位和身份都是屬地的,都是暫時的,是可憐巴巴、虛妄虛空之事。它們非常脆弱,並且轉瞬即逝;服侍上帝,才是真正的尊貴。上帝是真正的王,屬於上帝家裡的人,才是真正的貴族。在天國排在最末,勝過在地獄排在最先。
信心告訴摩西,世上的享樂都是“罪中之樂”。它們是與罪交織在一起的,它們引向罪,它們毀壞一個人的靈魂,並且令上帝憎惡。如果上帝反對他,享樂便不能安慰他。順服上帝,為他受苦,勝過安逸與享樂。
信心告訴摩西,在天上為信徒預備的賞賜,遠遠超過埃及的財寶,因為那是不能朽壞的,是不能生鏽,賊也不能來偷的。那裡的冠冕是不能朽壞的,那裡的榮耀是極重無比,永遠的。當他的眼睛要被埃及的黃金珠寶所迷惑的時候,信心使摩西抬頭仰望那眼不能見的天國。
信心告訴摩西,受苦與磨難並不真的是壞事。它們是上帝的學校,用來操練他的兒女,預備他們進入榮耀,它們是潔除我們敗壞之心思必需的良藥,它們是除去我們裡面之渣滓必需的煉爐,它們是切斷我們與世界相連之紐帶必需的刀子。
信心告訴摩西,這些被歧視的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選民。他相信,上帝兒女的身份、聖約、應許和榮耀,都屬於他們:有一天,從他們中間要出來女人的後裔,他要打碎蛇的頭。他相信,上帝特別的祝福與他們同在。他相信,在上帝眼中,他們是又可愛、又美麗的一群,在上帝的百姓中間做一個看門人,遠勝過在惡人中間做君王。
信心告訴摩西,所有他承受的羞辱和嘲笑,是“為基督所受的凌辱”,而為著基督的緣故所受的凌辱與藐視,乃是榮幸之事。逼迫基督子民的,就是逼迫基督。有一天,基督所有的敵人會俯伏於塵土之中,屈膝在他面前。所有這一切,還有更多我不能一一講的,摩西都在信心中看到了。這些都是摩西所相信的,因著信,他做了他所做的。摩西信服了這些事,全心擁抱了這些事。在他看來,這些事是實實在在的,是必要成就的。摩西看這些事為如此真實,以至於好像他親眼見到了這些事,以至於這些事是他採取行動的現實基礎——這使得摩西成為摩西。他有信心,他相信了。
不要稀奇摩西放棄了地位、身份、財富和享樂,他看得更遠。他以信心的眼睛看到,王國都一一歸於塵土,財富都如同長了翅膀飛逝而去,罪中之樂引向的是死亡和審判,唯有基督和他的羊群存到永遠。
不要驚訝摩西選擇了苦難,選擇了與一個受歧視的群體在一起,選擇了凌辱。他看到表面以下的事情。他以信心的眼睛看到,苦難只是暫時的,凌辱終會過去,並會帶來永遠的榮耀,而今天受歧視的上帝的百姓,將會與基督一同在榮耀中掌權。
難道他不是對的嗎?難道他不是因著信,雖然死了,今天卻仍舊對我們說話?法老女兒的名字今天我們不再曉得了,至少是難以考察。法老所曾經統治的城市也不再有了。埃及的財寶也不在那裡了。但是凡有聖經被誦讀之處,摩西的名字就被知道,直至今日,摩西的名字見證了:那憑著信心而行的人,真是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