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三卷 (詩73-89): 毀滅
第三卷由十七篇詩篇組成,介紹了對上帝救贖子民生活的完全不同的看法。 焦點不再放在大衛個人身上,也不在大衛在尋求建立自己的王權時不斷的爭戰上,儘管他的仇敵一直地攻擊他。 與第一卷和第二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三卷中只有幾篇詩篇在形式上是屬於個人經歷的。這本書更廣泛地牽涉到上帝子民的團體受外邦列國所造成的迫害。
第三卷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題是上帝的子民,在入侵的列國仇敵手中的失敗。雖然有時會有勝利的記錄,但主要的信息是上帝的子民,在面對這些強大的外國勢力時的驚人失敗。這本書戲劇性地結束於:大衛王的寶座和王冠被扔在塵土中(詩篇 89:38-39, 44)。
第三卷可以分為長度不等的兩部分, 是按照這些詩篇的標題中所顯示的作者來分的。詩篇 73-83 歸於「亞薩」,詩篇 84-89大部分歸於「可拉之子」。第三卷中的這種劃分基本上將前三分之二歸於「亞薩」,然後將三分之一歸於「可拉之子」,這與第二卷的比例相反,後者大致將前三分之一歸於「可拉之子」(詩篇 42) –49*),其次是大衛的詩篇佔三分之二(詩篇 51–71*)。
在上帝名字的主要使用上的不同,加強了第三卷中的這種區分。在「亞薩」部分(詩篇 73-83)中,「神」以 3 比 1 的比例勝過「耶和華」(神 47,耶和華 13)。在「可拉之子」部分(詩篇 84-89*),「耶和華」(Yahweh)以 2 比 1 的比例勝過「耶羅欣」 (Elohim)(Yahweh 31,Elohim 16)。在這本「可拉之子」詩篇中,對「耶和華」的偏愛與第二卷早期「可拉之子」分組中以「耶羅欣」為主要用法形成鮮明對比(詩篇 42-49*)。很難確定這兩個「可拉之子」系列中上帝名字的比例使用發生變化的原因,除了注意到第二卷特別關注通過使用更一般性的上帝的名字與非以色列民族交流上。第三卷所描繪的毀滅以戲劇性地把大衛家族的王冠和寶座都拋到了塵埃中結束,並指出帶來這種毀滅的不是別人,正是立大衛之約的上帝耶和華(詩篇)。 . 89:18, 39, 44-46)。
「亞薩」和「可拉之子」的確切身份無法最終確定,儘管他們的名字出現在編年史中,負責會幕和聖殿神聖音樂的團體中。 在第三卷書中提到的這些人,不能確定是與大衛和所羅門同時代的人,因為這些詩篇的大部分與列國入侵以色列的時間有關,發生在大衛之後大約三到四百年。
「可拉之子」是「聖殿官員的世襲行會」(hereditary guild of temple officials)的說法是一個恰當的假設。 第三卷的內容可以概括如下:(1)兩篇詩篇介紹了這卷書的焦點放在與上帝子民的苦難和毀滅上,一個從個人的角度(詩 73),一個從集體的角度看問題(詩 74); (2) 兩首詩篇肯定了上帝對地上君王的王權,儘管他們可能帶來毀滅(詩篇 75-76); (3) 七篇詩篇報告了以色列南國和北國的毀滅和拯救,焦點集中於詩篇 80 的「兒子」(詩篇 77-83); (4) 本書中「可拉之子」的最初的詩篇以積極的視角提供了驚人的語氣變化(詩篇 84-87*); (5) 這本書的結尾是個人和團體受苦難的悲痛,幾乎沒有被拯救的希望(詩篇 88-89)。
唐興摘譯自:Robertson, O. Palmer. The Flow of the Psalms: Discovering Their Structure and Theology (Kindle Locations 1964-1968). P&R Publishing. Kindle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