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
  • 主頁 Home
    • 北美改革宗長老會歷史
    •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簡介
  • 我們的信仰 Our Confessions
    • 西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The 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
    • 要理問答補充 Catechism Supplement
  • 主日信息總覽 Sermons
    • 什麼是改革宗長老會
    • 神國百姓的新生命 系列
    • 馬太福音 1-4章
    • 馬太福音 5-7章 登山寶訓
    • 馬太福音13章-天國的奧秘
    • 馬太福音 14-17 章 君王退隱
    • 馬太福音 18 章 天國生命
    • 馬太福音 19-20 天國實際
    • 馬太福音 21-23章 衝突與決裂
    • 馬太福音 24-25 章 橄欖山寶訓
    • 羅馬書 8 章 生命聖靈律之新生命樣式
    • 創世記
    • 詩篇
    • 猶大書 3-4
    • 哈巴谷書
    • 歷代誌
    • 但以理書
  • 敬拜禮儀 Liturgies
    • 我們的敬拜 Our Worship >
      • 本週-敬拜禮儀01+敬拜詩篇
      • 本週-敬拜禮儀02+敬拜詩篇
      • 本週-敬拜禮儀03+敬拜詩篇
      • 本週-敬拜禮儀04+敬拜詩篇
      • 本週-敬拜禮儀05+敬拜詩篇
      • 本週-敬拜禮儀06+敬拜詩篇
      • 本週-敬拜禮儀07+敬拜詩篇
      • 本週-敬拜禮儀08+敬拜詩篇
      • 本週-敬拜禮儀09+敬拜詩篇
      • 本週-敬拜禮儀10+敬拜詩篇
      • 敬拜神學入門 Public Worship 101
      • 敬拜詩篇 Psalms for Worship
      • 敬拜之規範性原則 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
      • 西敏斯特大會與獨頌詩篇 Westminster Assembly and Exclusive Psalmody
      • 改革宗教會的詩篇頌唱歷史 John Calvin and the Psalmody of the Reformed Church
      • 英文詩歌在敬拜中的演變 The English Hymn: Its Development and Use in Worship
    • 聖餐禮儀 Lord's Supper
    • 領聖餐會員盟約
    • 成人洗禮 Baptism of an Adult
  • 1/2019 每日讀經靈修
  • 12/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11/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 10/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9/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 8/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7/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查經 Bible Study-羅馬書
  • 查經 Bible Study— 加拉太書
  • 最近活動 Latest Events
  • 社區服事 Community Outreach
  • ASRPCI 部落格 Blog
  • 領聖餐會員盟約 Covenant of Communicant Membership
  • 神聖盟約 Sacred Bond
  • 聖經重要議題
    • 01-神國度的起源
    • 02-神國度的建造與發展
    • 03-普遍恩典之約
    • 04- 亞伯拉罕之約
    • 05- 摩西之約
    • 06- 會幕
  • 改革宗神學 必讀書目
  • 改革宗長老會治會章程RPCNA Constitution
  • 聖經圖表
  • 聖潔-Holiness 萊爾 J.C .Ryle
  • 神的國度 聖經專題講座
  • 啟示錄 查經 導論 01-03
    • 啟示錄 導論 04-06
    • 啟示錄 1章 07 天上異象
    • 啟示錄 2-3章 08 七個教會
    • 啟示錄 4-5章 09 神的寶座
    • 啟示錄 6-7章 10 七印
    • 啟示錄 8-11章 11 七號
    • 啟示錄 12-14章 12 七段歷史
    • 啟示錄 15-16章 13 七碗
    • 啟示錄 17-19 章 14 巴比倫
  • 釋經講道講座-Rev.Sawtelle
    • 1-理論與講道
    • 2-德行與講道
    • 3-神學與講道
    • 4-經文分析與講道
    • 5-應用與講道
    • 6-修辭與講道
    • 7-預備與講道
    • 8-禱告與講道
    • 準備釋經講道 Danny Prutow
    • 準備釋經講道-Steven Lawson
    • 準備釋經講道-John MacArthur
  • 以弗所書
  • Youtube 視頻操作

ASRPCI Blog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  部落格

​按照上帝的話來敬拜(莫勒)

1/18/2018

0 Comments

 
Picture
​












Worship According to the Word
作者:莫勒(Albert Mohler)
譯者:駱鴻銘
原文網址:
http://www.ligonier.org/blog/worship-according-word/
 
在《卡拉馬佐夫兄弟們》這部小說中,杜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提供了這個洞見,讓我們看見墮落人性的真實面貌:「只要人還保持自由,他就會沒完沒了地追求虛無,也十分痛苦地想要找到崇拜的對象。」儘管這個宗教大法官遠遠不能作為神學可靠的指引,但是在這點上,他顯然是十分正確的。人類具有非常深刻的宗教意識——即使我們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人——而人們會沒完沒了地追求一個崇拜的對象。
 
不過,所有的人類也都是罪人,因此我們的崇拜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立足於我們個人偏好的異教思想上。如同加爾文曾經深刻解釋過的,墮落的人心是個「偶像製造工場」,總是在製造新的偶像,供人敬拜和崇敬。這個徹底敗壞的工場,如果任由它自生自滅,絕對不會產生出真正的敬拜,反而會敬拜它自己的發明。
 
教會不是由那些靠著在敬拜中的經歷找到真實的、永生的上帝的人所組成的,而是由那些被羔羊的血所救贖,被納入基督身體的人所組成的;然後他們蒙召來從事真正的敬拜;這種敬拜要受聖經所管制,也以聖經為權威。我們被造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敬拜,也只有得贖的人,可以在聖靈中、在真理中敬拜父神。
 
但是,我們是這樣敬拜的嗎?英國一位保守的哲學家史克魯頓(Roger Scruton)曾經這樣忠告他的哲學友人說,要想知道關於上帝、人們究竟相信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當他們敬拜時去觀察他們。神學書籍和教義聲明也許可以透露一個教會說它相信的是什麼,但是敬拜才會真正透露出它真正相信的是什麼。若果如此,我們的麻煩可大了。
 
只要看看這麼多福音派人士,他們所謂的敬拜所表現出來的混亂,就可以一見端倪。許多教會並沒有致力於表明上帝榮耀的敬拜,反而致力於有如一場混亂的嘉年華會的敬拜,並以此為特色。他們的敬拜已經看不出這是一個正在敬拜上帝的基督教會。
 
多年以前,陶恕哀嘆到,許多教會把敬拜當作是「最大程度的娛樂和最小程度的嚴肅教導」。他主張,許多基督徒甚至不承認敬拜是這樣的一種集會:「在那裏,唯一能吸引人的是上帝」。這些話在五十年前是有效的,如今也可以用來直接起訴當代的敬拜。
 
我們問題的病根必須追溯到一些現實的情況上,最基本的就像我們的世界觀,以及我們膚淺的個人品味。在世界觀的層面,我們必須面對這個事實,就是現代主義瓦解了許多人心中對上帝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的認識。敬拜的焦點是「橫向的」,縮減到以人為尺度。神學自由主義很單純地欣然接受這個新的世界觀,也作出現代主義所要求的神學上的妥協。敬拜就被轉換成一種經歷,要靠敬拜者來判斷是否「有意義」,而不是一種對上帝的奇妙與偉大,所表現出來的喜樂順服的行動。
 
既然後現代主義統治著文化菁英的世界觀,以及文化中最有勢力的影響力核心,這種極端的主觀主義、道德相對主義,以及對絕對真理的敵意,就標誌出後現代世界觀也塑造了許多教會的敬拜形式。
 
後現代主義大肆慶祝圖象的勝利,它戰勝了話語,但是基督信仰是一個以聖道(話語)為中心的信仰,其根源在於上帝話語的啟示,以及耶穌基督作為成了肉身的道的身分。
 
後現代主義者斷言,所有的真理都是人建構的,不是絕對的。正如哲學家羅逖(Richard Rorty)所堅持的,真理是人造的,不是人找到的。接受這種極端實用主義的人,會把敬拜視為一種「製造」意義的經歷,而不是一種宣講、聆聽、信靠,並承認上帝以命題的形式所啟示的永恆真理的一種鍛煉。
 
儘管所有的基督徒都認可信仰有經驗的層面,經歷是實在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經歷必須以上帝的話語為根基,也必須受上帝話語的約束,要向上帝負責。關於敬拜,這是最最核心的問題。因為,若敬拜要任由我們自己來發明,我們的傾向就是尋找一種滿足我們私慾的敬拜,要去尋找一種「有意義」的經歷,或者是能滿足我們個人喜好的敬拜,以取代由聖經所規範的真實的敬拜。敬拜應當遵循這個原則:以上帝為中心,而不是以祂的百姓為中心。
 
宗教改革的核心問題,是關注如何以正當的方法來敬拜上帝。這也是我們今天最重要的神學辯論的核心。再也沒有什麼比我們對敬拜的理解更重要的事了,因為我們對敬拜的觀念與我們對上帝的認識是脫不了關係的,也和我們對這點的理解脫不了關係,即祂是如何以至高主權的權柄,啟示祂所渴望的、所配得的、所要求的敬拜。
 
歐德(Hughes Oliphant Old)曾經這樣來總結改教家對敬拜的理解:「它對上帝的莊嚴與主權的認識,對敬畏的認識,對上帝純一尊貴的認識,以及它對敬拜首先必須是用來讚美上帝的信念」。如同歐德認識到的,這個轉換更新的道路「也許不完全是所有的人所追求的」。
 
這當然是對的,但這是回歸上帝所尋找的敬拜,要恢復我們對三一上帝無限的榮耀、完美、價值的見證,唯一的一條路。我們要麼恢復聖經對真正基督信仰的敬拜的異象,要麼就陷入某種形式的異教崇拜。沒有第三種選擇。
 
本文原刊於2005年1月號《桌邊談話雜誌》(Tabletalk Magazine)
 

0 Comments

​失去聖道的「教會」

1/14/2018

0 Comments

 
Picture













The Word-less “Church”
作者:葛弗雷(W. Robert Godfrey)(加州西敏神學院院長)
駱鴻銘譯自:
http://www.ligonier.org/blog/word-less-church/
 
美國許多教會如今是亂七八糟的。從神學上來說,他們的神學是冷漠、混亂的,甚至錯誤到一個危險的地步。從崇拜儀式來說,他們被膚淺的流行時尚所俘虜。從道德上來說,他們多半有大量的會眾、財富、活動,但是他們是真的教會,還是已經敗壞到只不過是特殊的俱樂部而已呢?
 
到底是哪裏出差錯了呢?這團混亂的核心是一個簡單的現象:這些教會似乎對神的聖言失去了熱情,也失去了信心。他們手上仍然拿著聖經,並宣告聖經的權威。他們講道也根據聖經,也還有許多查經課程。但是在他們的崇拜服事裏,實際上並沒有讀很多經文。他們的講道和查經,通常不是在查考聖經所認為的、對上帝的百姓來說很重要的內容。他們逐漸把聖經經文當成一些頗具啟發性的詩歌小品、大眾心理學、勵志自助的建議。那些忽略聖經或濫用聖經的會眾,他們正處於一個最嚴重的危機當中。離開上帝聖言的教會,很快就會發現上帝已經離他們遠去。
 
面對這種可悲的光景,聖經教導要如何解決呢?簡短卻深刻的答案是保羅在歌羅西書三章16節所說的:「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上帝。」我們必須把上帝的聖言存在我們心裏,好叫我們認識上帝所認為的、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真理,並且認識祂的計劃、祂的優先順序。我們應該少關心那些「感覺上的需要」,而是要多關心聖經所教導的,失喪的罪人真正的需要。
 
保羅在此處不僅呼籲我們要把上帝的聖道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裏,也說明這種豐富的經驗是什麼樣子。他用三點來說明(畢竟,保羅是個佈道家):
 
首先,他召喚我們要用上帝的話「彼此教導,互相勸誡 」,好叫我們越來越有智慧。保羅是在提醒我們,我們必須要教導上帝的聖道,並且當它豐豐富富地住在我們心裏時,就可以將它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在講道、查經、閱讀或對話中,要鼓勵並促進這樣的教導。我們必須在聖道上不斷長進。
 
不過,我們從聖道中不只是為了蒐集資料而已,而是要在不斷認識上帝對我們的旨意上成長:「因此,我們自從聽見的日子,也就為你們不住的禱告祈求,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上帝的旨意;」(西一9)認識上帝的旨意可以讓我們有智慧,而藉著這樣的智慧,我們可以在造物主的形象中得到更新,也就是原先被罪所破壞的形象:「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三10)
 
這種智慧也會重新安排我們人生的優先順序和目的,從關心世上的事轉到關心天上的事:「這都是由於那給你們存在天上的盼望,這盼望是你們從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聽過的。」(一5;新譯本)當上帝的聖道豐豐富富地存在我們心裏,我們就有把握,滿心知道上帝的旨意:「我照上帝為你們所賜我的職分作了教會的執事,要把上帝的道理傳得全備」(一25)。 我們可以從聖經認識到關於我們的救恩和敬虔的一切知識。
 
其次,保羅召喚我們要在我們的「歌唱」中,不斷更新我們的心。有趣的是,保羅把歌唱,和讓聖道豐豐富富地住在我們心裏聯繫在一起。他提醒我們,歌唱是把上帝的道理深深放在我們心思意念中具有無上價值的途徑。我認識的一些年長的基督徒,有很嚴重的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但是仍然會唱許多讚美上帝的詩歌。唱詩幫助我們把真理和我們的感情聯繫在一起。它幫助我們得到激勵,並給我們信心的確據:「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上帝的奧秘,就是基督; 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裏面藏著。」(二2-3)
 
當然,唱詩的重要性會顯出我們所唱的內容有多麼重要。如果我們唱的是膚淺的、不斷重覆的詩歌,我們心裏所存放的上帝的聖道就不會太多。但是若我們唱的是上帝完整而豐富的話語本身,我們的確會讓自己變得很富有。我們必須牢記,上帝已經給我們一本詩歌集,也就是詩篇,幫助我們唱歌。
 
第三,保羅召喚我們要記得神的聖道的作用是使我們成為隨時「感恩」的人。在歌羅西書三章15-17節裏,保羅三次召喚我們要感謝。當「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住在我們心裏時,我們就會得到引導,過一個感恩的生活。當我們學習並默想上帝在創造、護理、救贖中為我們所作的一切時,我們心中就會充滿感恩。當我們回想到祂赦罪、更新、保守、得榮耀的應許時,我們也會成為活出真正感恩生活的人。
 
比起以前任何時刻,我們今天更需要讓基督的聖言豐豐富富住在我們心裏。如此,教會才能脫離困境,成為上帝所要的基督榮耀的身體。

0 Comments

信心與悔改(傅格森)

1/13/2018

0 Comments

 
Picture












​信心與悔改

Faith & Repentance
作者:傅格森(Sinclair Ferguson)
譯者:駱鴻銘
https://www.ligonier.org/blog/faith-repentance/
 
當福音被宣告出來,乍看之下似乎會要求人作出兩種不同的、甚至是二選一的回應。有時候福音的要求是「悔改!」所以,「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三1~2;《新譯本》,下同)再者,彼得敦促那些在五旬節當天良心被撕裂開來的聽眾,「你們應當悔改,並且每一個人都要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徒二38)。後來,保羅呼籲雅典人要「悔改」,以回應復活的基督所傳講的信息(徒十七30)。
 
然而,在其他場合,對福音的正當回應是「相信!」當腓立比獄吏問保羅,他必須做什麼才能得救時,使徒告訴他,「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定得救」(徒十六31)。
 
但這裡沒有甚麼奧祕或矛盾,我們進一步看使徒行傳十七章,就會發現福音究竟在哪裏要求人作出悔改的回應,而那些歸信的人就被描述為「相信」(徒十七30、34)。
 
這個事實會破解任何的混淆,那就是當耶穌在加利利傳講「神的福音」時,祂呼籲祂的聽眾,「時候到了,神的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相信福音。」(可一14~15)在這裏,悔改和信心是互為表裡的。它們代表「歸信」(conversion)裏的兩個同等重要、同樣不可或缺的層面。因此,兩個詞都暗示對方的存在,因為每一件事實(無論是悔改或相信)都是另一件事實不可或缺的條件。
 
因此,用文法的術語來說,「悔改」和「相信」這兩個詞都具有「提喻」(synecdoche)的功能——一種比喻的說法,用一部分來代表整體。因此,悔改暗示著信心,而信心也暗示著悔改;失去一方,另一方也無法存在。
 
但是在邏輯上,哪一個首先出現呢?是悔改嗎?是信心嗎?還是兩者沒有絕對的先後?關於這點,改革宗的思想已經辯論了很久。以下三種可能的答案都有人提倡:
 
首先,謝德(W. G. T. Shedd)一口咬定,在自然的順序上,信心必定在悔改之先:「雖然信心和悔改是不可分割、同時存在的,但在自然的順序上,信心乃在悔改之前」(《教義神學》,2.536)。謝德的論證是基於:悔改的動力有賴於信心對神的憐憫的把握。如果悔改在信心之前,那麼悔改和信心都會具有法律的特色,它們會成為恩典的先決條件。
 
其次,伯克富(Louis Berkhof)似乎是採取相反的立場:「毫無疑問,按邏輯來說,悔改和認識罪,必定在信心之前,使人以信靠的愛順服基督」(《系統神學》,頁492)。
 
第三,約翰·慕理(John Murray)認定,這個議題會引發:
 
「一個不必要的問題,而堅持一個比另一個優先是徒勞無功的。沒有誰先誰後的問題。使人得救的信心是一種悔改的信心,而使人得生命的悔改是一種相信的悔改……得救的信心離不開悔改,而悔改也離不開得救的信心。」(《再思救贖奇恩》[Redemption—Accomplished and Applied],頁113;中譯本第98頁,筆者另譯。)
 
這當然是更合乎聖經的觀點,我們不可以把「在悔改中轉離罪惡」和「以信心來到基督面前」拆開來。它們所描述的是同一個人所採取的同一種行動,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在一種情況下(悔改),我們是從這個人與罪的關係來看他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信心),我們是這個人與主耶穌的關係來看他的。但是這位信靠基督的人,也同時轉離了罪惡。他藉著相信悔改了,也藉著悔改相信了。或許達布尼(R. L. Dabney)的說法是最精彩的,他堅持說,悔改和信心是「雙胞胎」的恩典(或者我們可以說是「連體雙胞胎」)。
 
說到這裏,我們該說的話絕非都已經說完了。在任何一種「歸信」的神學裏,都會交織著一種「歸信」的心理學。在任何特定的個體身上,在他的意識層面裏,或許是悔改、或許是信靠,會顯得較為突出。在神學層面上是統一的,在心理層面上也許是分歧多樣的。因此,一個深深被罪咎感定罪、被罪惡綑綁的個體,在他或她的歸信中,可能會以轉離罪惡(悔改)作為他/她所經驗到的最主要的音符。而其他人對基督的愛感到驚奇,也許是最主要的感覺,他們在心理層面沒有那麼痛苦(在他們歸信之後,定罪的經驗會更加深化)。在這裏,這個個體,相對於從罪中悔改,更多意識到的是對基督的信靠。但是在真正的歸信中,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因此,在心理上伴隨著歸信而來的產物是變化多端的,有時候取決於在罪人面前,福音最主要的強調是什麼 (罪的可惡還是恩典的偉大)。這與西敏聖徒機敏的解說是相當一致的,其大意是:信心(即個人對福音話語的信靠回應)「對聖經各處經文,會以不同的行動來回應」(WCF 14.2)。
 
然而,真正的歸信離不開同時會有悔改和信心,因此既會有喜樂、又會有憂傷。只以喜樂來領受福音的話語,卻缺少因罪而來的各種憂傷的「歸信」,必將是暫時的。
 
耶穌撒種的比喻在這裏很有啟發性。有一種土壤,種子會快速發芽,卻突然死亡。這代表「歸信的人」歡喜領受——卻沒有意識到休耕的土地正在被罪的自覺所翻攪,或沒有意識到轉離罪會有任何痛苦 (可四5~6、16~17)。另一方面,一個只為罪憂傷、卻對赦罪絲毫不感到喜樂的歸信,必定會被證明只是「叫人死」的「世俗的憂傷」(林後七10)。到頭來,它必定會化為烏有。
 
然而,這會引發最後的問題:在歸信中悔改的必要性是否會讓悔改構成一種行為,因而損及信心是「兩手空空」而來?這是否會妥協了恩典?
 
一言以蔽之,沒有。罪人必須總是兩手空空而來,而這剛好是重點。從本性來說,我的雙手是充滿的(充滿罪、充滿自我,和我自己的「善行」),然而,充滿的雙手無法憑信心抓住基督,相反,雙手要能抓住祂,必定是空的。那攔阻我們信靠祂的東西,必然會掉落在地上。舊的生活方式不能留在抓住救主的雙手裏。
 
是的,悔改和信心在歸信中是兩個必要元素,它們構成了永遠無法分割的「雙胞胎恩典」。正如約翰加爾文對我們的妥善提醒,這不僅僅適用於一開始,也適用於我們整個的基督徒生活。在邁向榮耀的道路上,我們會是一路相信的悔罪者,又是一路悔改的信徒。
 


0 Comments

「獨唱詩篇」如何改變我的生命

1/12/2018

0 Comments

 
Picture
「獨唱詩篇」如何改變我的生命
How being EP has changed my life....
 
作者:Rebekah Womble
譯者:駱鴻銘
原文來自:「獨唱詩篇」臉書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exclusivepsalmody/permalink/1471441942953800/
 
我今天在想,獨唱詩篇(exclusive psalmody)如何改變了我的人生......
 
當我以前著迷於「Hillsong」的歌曲,和其他的人寫的詩歌/敬拜歌曲時,我在唱歌和聽歌時,會變得非常情緒化。我的情感會被這些歌曲的音樂和聲音挑動起來,更勝於被它們的歌詞所感動。我當時以為,情感和呼喊的程度,代表我「很靠近神」。
 
但是當我開始相信「獨唱詩篇」的立場,並且不再使用人寫的這些詩歌時,我對神的情感確實經歷了一番掙扎。在某種程度上,我把對神的情感等同於那些情緒的高漲,呼喊,等等,而不是立足於不變真理的更深刻情感上。既然我現在不再唱那些所謂的「讚美詩歌」,我如何再次得到那種對神的感覺呢?
 
即使是現在,我有時候也還有掙扎,「我為什麼沒有『感覺』到我更愛神呢?」
 
但是當我每天唱無伴奏的詩篇時,主就幫助我成長,讓我對祂有更深的情感,這種感情不是建立在樂曲或浮動的情緒上的。人造的詩歌不像神的話,有改變人心的超自然能力。詩篇可以轉化人心,是因為這是聖靈在說話,帶領我們,也使我們成聖。
 
透過詩篇,祂向我顯明基督的榮耀、祂的榮美、祂的審判;我們是祂的兒女,祂草場上的羊,而在我們的軟弱和倚靠當中,我們被祂的憐憫所扶持。頌讃主要不是關於我和我的情感,而是關於祂和祂為我所成就的,以及祂繼續要為我成就的。
 
我的心被上帝話語的真理所挑旺,我渴望基督,渴望順服祂。祂藉著祂的應許安慰我,我的情感也像如花綻放。
 
我深深為詩篇這個禮物而感恩。透過詩篇,祂堅固我的心,也牧養我的心。祂如此恩待我。真的,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詩篇卅三12)
 
I’m thinking today about how being EP has changed my life....
 
Back when I was really into Hillsong and other manmade hymns/worship songs, I would get SO emotional while singing and listening. My feelings would be stirred up by the music and the sound of the song, so much more than the actual words. But I thought that level of emotion and crying meant I was “close to God.”
 
When I became convicted of EP and stopped using those songs, I really struggled with my affections toward God. I had equated them, to a certain degree, with those emotional highs, crying, etc. rather than a deeper affection rooted in unchanging truth. Now that I didn’t have those “worship songs,” how would I feel that way toward God again?
 
 
Even now, I sometimes struggle with it still, “Why don’t I ‘feel’ more love for God?”
 
But as I sing the Psalms a cappella each day, the Lord has helped me grow in deeper affections for Him that aren’t based on music or fleeting emotion. Manmade hymns don’t have the supernatural power of His Word to change the heart. The Psalms are transformative because it is the Spirit speaking and leading and sanctifying us.
 
Through them, He shows me Christ’s glory. His beauty. His judgments. That we are His children, His sheep, and in our weakness and dependence, we are held up by His mercy. That it isn’t primarily about me and my feelings, but Him and what He has done, and continues to do for me.
 
My heart is stirred by the truth of God’s Word, and I long for Christ and to obey Him. He comforts me by His promises, and my affections bloom.
I’m so thankful for the gift of the Psalms. By them He has strengthened and shepherded my heart. He is so good to me. Truly, blessed are the people whose God is the Lord.

0 Comments

    我們持守和提倡:

    唯獨聖經
      Sola Scriptura
    唯獨信心
      Sola Fide
    唯獨恩典
      Sola Gratia
    唯獨基督
      Solus Christus
    唯獨神的榮耀
    ​  Soli Deo Gloria


    Archives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December 2020
    January 2018
    October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Categories

    All
    聖經神學
    護教學
    釋經原則
    預表論

    RSS Feed

與我們保持聯繫 connect

用 email 與我們聯絡

irvinerpc@gmail.com

與我們聯絡 contact

Submit

我們的資訊 Info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
All Saints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 Irvine
www.asrpci.org
Northwood Park Community Center
4531 Bryan Avenue, Irvine, CA 92620
​
(Bryan Ave and Yale Ave 轉角公園內)

主日下午 3:30-6:00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