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
  • 主頁 Home
    • 北美改革宗長老會歷史
    •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簡介
  • 我們的信仰 Our Confessions
    • 西敏斯特信仰告白 The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 西敏斯特大要理問答 The Westminster Larger Catechism
    • 西敏斯特小要理問答 The 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
    • 多特信條 Canons of Dort
    • 85要理問答補充 Catechism Supplement
    • 孩童教理問答 Catechism For Young Children
  • 主日信息總覽表Sermons
    • 什麼是改革宗長老會
    • 新生命系列-彼得前後書
    • 馬太福音 1-4章
    • 馬太福音 5-7章 登山寶訓
    • 馬太福音13章-天國的奧秘
    • 馬太福音 14-17 章 君王退隱
    • 馬太福音 18 章 天國生命
    • 馬太福音 19-20 天國實際
    • 馬太福音 21-23章 衝突與決裂
    • 馬太福音 24-25 章 橄欖山寶訓
    • 馬太福音 26-28 章 基督的十字架
    • 約翰福音
    • 羅馬書 8 章 生命聖靈律之新生命樣式
    • 以弗所書
    • 創世記
    • 提摩太前書
    • 詩篇 系列
    • 傳道書
    • 箴言書
    • 猶大書 3-4
    • 哈巴谷書
    • 歷代誌
    • 但以理書
    • 帖撒羅尼迦前書
  • 敬拜禮儀 Liturgies
    • 我們的敬拜 Our Worship >
      • 本週-敬拜禮儀 01
      • 本週-敬拜禮儀 02
      • 本週-敬拜禮儀 03
      • 本週-敬拜禮儀 04
      • 本週-敬拜禮儀 05
      • 本週-敬拜禮儀 06
      • 本週-敬拜禮儀 07
      • 本週-敬拜禮儀 08
      • 本週-敬拜禮儀 09
      • 本週-敬拜禮儀 10
      • 敬拜神學入門 Public Worship 101
      • 敬拜詩篇 Psalms for Worship
      • 敬拜之規範性原則 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
      • 聖約敬拜規範原則與命令
      • 讀唱詩篇 Exclusive Psalmody
      • 西敏斯特大會與獨頌詩篇 Westminster Assembly and Exclusive Psalmody
      • 改革宗教會的詩篇頌唱歷史 John Calvin and the Psalmody of the Reformed Church
      • 英文詩歌在敬拜中的演變 The English Hymn: Its Development and Use in Worship
      • 西敏斯特會議與講道的改革
    • 聖餐禮儀 Lord's Supper
    • 領聖餐會員盟約
    • 成人洗禮 Baptism of an Adult
  • ASRPCI 部落格 Blog
  • 1/2019 每日讀經靈修
  • 12/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11/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 10/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9/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 8/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7/2018 每日讀經靈修
  • 【啟示錄 查經】 導論 01-03
    • 啟示錄 導論 04-06
    • 啟示錄 1章 07 天上異象
    • 啟示錄 2-3章 08 七個教會
    • 啟示錄 4-5章 09 神的寶座
    • 啟示錄 6-7章 10 七印
    • 啟示錄 8-11章 11 七號
    • 啟示錄 12-14章 12 七段歷史
    • 啟示錄 15-16章 13 七碗
    • 啟示錄 17-19 章 14 巴比倫
    • 啟示錄 19 章 15 騎白馬的審判
    • 啟示錄 20-21章 16 最後的審判
    • 啟示錄 21-22章 17 新耶路撒冷
    • 啟示錄 22章 18 結尾與勸勉
  • 查經 Bible Study-羅馬書
  • 查經 Bible Study— 加拉太書
  • 最近活動 Latest Events
  • 社區服事 Community Outreach
  • 領聖餐會員盟約 Covenant of Communicant Membership
  • 神聖盟約 Sacred Bond
  • 聖經重要議題
    • 01-神國度的起源
    • 02-神國度的建造與發展
    • 03-普遍恩典之約
    • 04- 亞伯拉罕之約
    • 05- 摩西之約
    • 06- 會幕
  • 改革宗神學 必讀書目
  • 改革宗長老會治會章程RPCNA Constitution
  • 聖經圖表
  • 聖潔-Holiness 萊爾 J.C .Ryle
  • 神的國度 聖經專題講座
  • 準備釋經講道 Danny Prutow
  • 準備釋經講道-Steven Lawson
  • 準備釋經講道-John MacArthur
  • 釋經講道講座-Rev.Sawtelle
    • 1-理論與講道
    • 2-德行與講道
    • 3-神學與講道
    • 4-經文分析與講道
    • 5-應用與講道
    • 6-修辭與講道
    • 7-預備與講道
    • 8-禱告與講道
  • Youtube 視頻操作
  • 聖經的教會論

ASRPCI Blog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  部落格

改革宗長老會(RP)是如何敬拜上帝的?

3/24/2017

1 Comment

 
改革宗長老會(RP)是如何敬拜上帝的?
What It Means To Be A Reformed Presbyterian: Worship
All Saints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 in Orange County
2016/7/24 
牧師: John Sawtelle 
譯者:駱鴻銘

​你如果在1630年代參加英格蘭教會平日的崇拜,你會注意到幾件事。你會發現自己位在一棟優雅、賞心悅目的建築裡。勞德(Laud)主教因為他對崇拜裏「聖潔的美」(beauty of holiness)的評論而出名,他也因企圖恢復在教會建築裏裝設繁複的彩繪玻璃窗,用一些圖像和繪畫來裝飾而著稱。除此之外,你也會看到牧師,被稱為「祭司」(priests,神甫),穿著華麗精巧、被稱為祭袍(vestments)的袍子。至於實際的崇拜內容,你會聽到誦讀許多經文和禱告,同時點著蠟燭和香。如果你找的是講道,大概要費不少功夫,因為所謂的「勞德式改革」(Laudian reforms),其重點就是減少講道,注重儀式和聖禮。最後,如果參加聖餐,你會走到圍著柵欄的祭壇前,跪著領聖體;如果是洗禮,你會看到神甫用水施洗,並且用十字架的手勢來封印洗禮。
 
因此,1630年代,英國聖公會的崇拜儀式注重的是視覺效果,而不是聽覺;注重的是儀式,而不是崇拜內容。信徒不是被合乎聖經的講道所餵養,而是被壯觀的景象所濡養。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才會欣賞威敏思特大會所制定的《公眾敬拜指南》的前言所說的:
 
在英格蘭教會所用的禮拜儀式(儘管編創者付出許多勞苦,胸懷敬虔的目標),已經證明,不僅對於國內許多敬虔聖徒來說,而且對於國外的改革宗教會來說,都是一種冒犯。
 
包括在禮拜儀式中的那些繁冗無益的儀式,已經帶 來了很多害處,也使許多敬虔的牧師和信徒良心不安(因他們不能順從這些儀式)
 
「公禱書」已經成為一種主要的方式:一方面,形成並增進無益、沒有造就性的事奉 ,教會裏面無盡紛爭的端由,成為許多敬虔忠心的牧師的網羅……
 
《公眾敬拜指南》是為了抗議在1630年代盛行的崇拜方式,以公禱書為範本,焦點特別放在儀式和視覺經驗上。它抗議說,公禱書和勞德所規定的禮拜儀式是冒犯人的,毫無裨益的,不能建造人,也引發了無數的爭端。
 
因此,不意外地,崇拜指南所制定的是一種非常不同的敬拜方式,是聖經唯一規定的。《崇拜指南》這樣描述長老會禱告書的崇拜:
 
我們經過恒切呼求上帝的名,經過查考上帝的聖言,並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決定廢除以前所用的《公禱書》以及在敬拜上帝時曾經使用的許多儀文禮節。
 
在此《指南》中,我們專注於提出的,是神所設立的各種禮儀要義,並以基督徒的審慎態度,按照上帝話語的總原則定規其他的事項。
 
請注意最重要的是「我們決定廢除以前所用的《公禱書》以及在敬拜上帝時曾用的許多儀文禮節」,以及我們關注的是「提出神所設立的各種禮儀要義」。
 
威敏思斯特的敬拜風格,即長老會的崇拜是輕儀式而重神的話。長老會的崇拜強調所有的儀式都必須根據上帝的話。
 
這種敬拜方式完全以聖經為模型。這正是1643年《莊嚴同盟合約》(Solemn League and Covenant)所要求的。《莊嚴同盟合約》要求四種合一:
 
我們會努力在這三個國家裡,讓神的教會有最緊密的結合,並且在敬虔、信仰告白、教會治理形式、崇拜指南、要理問答訓練上,達到最可能的合一,以至於我們,和我們的後代,可以像弟兄一樣,生活在信心和愛心中,主也喜悅住在我們當中。
 
請注意《莊嚴同盟合約》要求在敬虔、信仰告白、教會治理形式、崇拜指南、要理問答訓練上達成合一。
 
根據《莊嚴同盟合約》,每一代教會的健康和安全乃是建立在有一份崇拜指南上,這份崇拜指南是「按照神的話,並最好的改革宗教會的榜樣。」
 
今早講道的重點是說明長老宗的崇拜,無論是在原則上和具體事項上,都要唯獨按照上帝的話。
 
我會先解釋原則,然後轉到一些聖經經文,作為具體事項的根據,然後得出總結與應用。
 
一、長老會的敬拜原則
 
A. 不是所有的人在原則上都是長老會友
 
為了把握長老會敬拜原則的特點,我們必須思考十六世紀英格蘭教會普遍流行的崇拜。在許多方面,這也是今日福音派抗議宗的敬拜原則。
 
英格蘭的〈三十九條信條〉的第20條說:
 
教會有權制定禮儀或儀式,也有權決定信仰上的爭議:然而教會若制定任何與上帝成文的話相違背的事,就不是合法的。
 
這是所謂的「基準性原則」(normative principle)——聖經沒有禁止的就可以作。這是天主教、東正教、路德宗、聖公會的敬拜原則,而不是長老會的敬拜原則——我們只按照聖經所吩咐的來敬拜。
 
B. 敬拜唯獨受聖經的管制
1. 長老會的崇拜原則是所謂的「敬拜管制性原則」(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關於這點,加爾文在1543年的〈論改革教會之必要〉裡說到:
 
如果有人問,基督教主要是靠什麼能繼續存在我們當中,並維護其真理,無非就是以下兩者。這兩者不僅佔據了這個答案的主要位置,也是理解其他部分的關鍵,因此是基督信仰的整個內容。它們是:基督教最首要的,是關於如何地正確敬拜上帝(first, of the mode in which God is duly worshipped),以及從哪裡可以得著救恩(secondly, of the source from which salvation is to be obtained)。若我們忽略這些,即使我們以基督徒的名為榮,我們所宣認的也是空洞而無效的。
----John Calvin, The Necessity of Reforming the Church (1543) (論教會改革之必要)
 
請注意,根據加爾文(說他最有資格定義什麼是改革宗信仰,大概不會有爭議),改教運動的兩個柱石是:敬拜與救恩。
 
但是不是任何一種敬拜都是加爾文所說的改教運動的核心,加爾文強調的是上帝要被正確地敬拜(duly worshipped)。換句話說,改革宗的敬拜,是完全由上帝的話來管制的敬拜。
 
改革宗贊同的敬拜到底是哪一種?加爾文為了說明這點,進一步澄清了改革宗的觀點,好叫人不至於誤解:
 
我知道要說服世人,上帝並不贊同任何未經由祂的話所明確批准的所有敬拜形式(God disapproves of all modes of worship not expressly sanctioned by His Word),是很困難的。相反的信念,….是無論他們所作的是什麼,都足以讓上帝認可,只要它是基於為了上帝榮耀的熱情所作的。然而既然上帝將所有出於我們的熱情,卻違背祂命令的敬拜,視為是毫無果效的,也非常憎惡,我們從相反的路到底能得著什麼益處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撒上廿五22;太十五9) 對祂的話所作的任何添加,尤其在這件事情(敬拜)上,都是謊言。「私意崇拜」是虛空的。
 
這就是我們的敬拜管制性原則:上帝不贊同任何未經由祂的話所明確批准的所有敬拜形式。上帝憎惡任何違背祂命令的任何敬拜形式,無論敬拜的人說他們對上帝有多麼熱心。「對祂的話所作的任何添加….都是謊言。『私意崇拜』是虛空。」
 
2. 敬拜的管制性原則在威敏思特標準裡有清楚的說明。
 
我要說明的是,加爾文在1540年代所表達的改革宗的敬拜原則,正是100年後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和大小要理問答,以及《公眾崇拜指引》所遵循的同樣原則!
 
威斯敏斯特信仰標準如何表述這個敬拜管制性原則呢?
 
a. WCF 21.1說:
敬拜這位真上帝,必須要按照祂自己設立的法則,限於祂自己啟示的旨意,才可蒙祂悅納。所以我們不可按人的想像和發明,或撒但的提議,或以任何可見的圖像作為代表,或任何其他非聖經所規定的方法,來敬拜上帝。
 
b. 大要理問答:
大要理問答 108列出第二誡命所要求的責任:
第二誡命中所要求的責任是:要接納遵守上帝在祂的聖道中,所制訂的一切有關敬虔崇拜的典章,保持其純全……並且禁止,棄絕,反對一切虛偽的崇拜……
 
大要理問答109列出被禁止的罪惡:第二誡命中所禁止的罪惡是:任何人為設計,提議,命令,使用,認可的,卻非上帝親自所設立的宗教崇拜……
 
c. 《公眾敬拜指南》
前言說:我們專注於提出的,是神所設立的各種禮儀要義。
 
你會注意到的是一個普遍的要點,即:我們只能按照上帝所吩咐的來敬拜祂。
 
只有上帝的話可以吩咐我們該做什麼,我們的話不能作數。
 
要成為好的改革宗長老會的會友,就不能只是把這些信念當成歷史。當然,前提是這些教導是合乎聖經的。所以,我們來看聖經是否教導這個原則。
 
3. 聖經與敬拜管制原則
 
a. 舊約
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 (Deu 12:32)
這是敬拜管制性原則經典的聖經聲明。在這裡,耶和華藉著摩西說,凡我所吩咐道,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
 
這裡的原則很明顯:照我吩咐的去作;而且,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
 
很清楚,這就排除了基準性原則——這種原則說,只要聖經沒有禁止的,就可以做。因為耶和華在這裡很清楚地說,你們必須照我所吩咐的去做,不可加添或刪減。
 
這的確適用在敬拜的事情神。因為從30節起,耶和華就警告以色列民,不可訪問迦南的國民,問他們是如何敬拜事奉他們的神的。
 
「不可訪問他們的神說:『這些國民怎樣事奉他們的神,我也要照樣行。」(申十二30)
 
這節經文很清楚告訴我們,我們不可企圖從人那裡去認識如何敬拜上帝。這暗示人類的心思本身無法決定我們該如何敬拜上帝。
 
第二段牢靠的經文來自利未記十章1-3節:
 
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 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 於是摩西對亞倫說:「這就是耶和華所說:『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在眾民面前,我要得榮耀。』」亞倫就默默不言。
 
這段經文的重要性在於,它給敬拜管制性原則提供了理由。摩西對亞倫說:「這就是耶和華所說:『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
 
這段經文很清楚說明,尊耶和華為聖是什麼意思。這意思是說,我們不可獻上祂所沒有吩咐的敬拜。
 
b. 新約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五章9節說明假敬拜是什麼。祂定義了什麼是枉然的假敬拜:「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請注意枉然、無用的假敬拜是怎樣的敬拜:它是用人的吩咐來取代上帝的吩咐,甚至把人的吩咐和道理加添在上帝的吩咐之上。
 
我們在歌羅西書二章23節也看到保羅重述了這個原則。他批評假敬拜是歌羅西的假教師所提倡的:
 
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
 
請注意這些話:「私意崇拜」。希臘文是ethelothreskia,意思是「來自人自己的情慾和動機的一套宗教信念和實踐方法」
 
加爾文對這個詞的註釋,呼應了改革宗的敬拜管制性原則,他說道:
 
這個詞的字面意義表明這樣的一種敬拜:人隨自己的喜好,沒有來自上帝的權柄,為自己所作的選擇。
 
保羅對假敬拜的批評是,這是來自人、而不是來自上帝的,因為這是「私意的」(人造的),換句話說,因為這不是上帝吩咐的,所以是假的。
 
這就是長老會的敬拜管制性原則。
 
C. 應用
 
在闡釋長老會敬拜的具體事項前,我要暫停一下,把握住我們剛剛所解釋的,關於長老會的敬拜管制原則到底是什麼。
 
1. 長老會的敬拜來自上帝的敬拜,而不是來自我們自己頭腦的敬拜。
 
很遺憾,我讀過或聽過許多關於敬拜的談話,是這樣開始的:「我相信,好的崇拜是能讓人產生共鳴的崇拜」,或類似的說法。我也聽過長老會的人,拿著麥克風大聲說到「很美」的崇拜,「很有美感,讓人舒暢」的崇拜,或者在視覺、聽覺和情感上都使人「完全投入」的敬拜。
 
若按照聖經來解讀,這些觀念有它的道理。但是問題是,當你接著閱讀並試著明白這些長老會人士的意思,你往往會發現他們談論的敬拜,不是我們的信仰告白所定義的歷史上的長老會的敬拜,和公眾崇拜指南所說明的敬拜,更不是聖經神的話所說的敬拜。
 
在所謂「保守」和「有認信信條的」改革宗和長老會教會,背叛長老會敬拜原則是非常普遍的,而我們可以追溯這種背叛,是源自放棄了敬拜的管制性原則。
 
若改革宗和長老會教會的敬拜和否認敬拜規範性準則的加略山禮拜堂(Calvary Chapel)的敬拜沒什麼兩樣,一定是有些地方出錯了!
 
2. 上帝的百姓,若我們稱自己是改革宗長老會,如同長老教會的歷史文件所總結的,也是歷史所知道的,我們就必須堅持完全由聖經所管制的敬拜。
 
前幾天我聯想起一件事,幫助我思想我們在這裡的責任。這個例子來自武術世界。外面有許多武道館,為了讓大眾到他們那裡上課,就修正了他們的武術原則。我明白他們為什麼這麼作,為了消費者。人們把武術當成一門生意,為了賺錢,他們明白要讓最多人接觸到他們的道館,讓生意興隆,他們就必須稀釋他們教導的武術訓練,讓人覺得他們所呈現的、所教導的不會曲高和寡。因此,他們不要求人出入道館的地毯時要鞠躬,他們不要求人在接受訓練時要彼此尊敬,不要求人正式地稱呼老師的名字或頭銜,不強調傳遞這門武術的技巧和哲學,相反,他們把焦點放在人是否覺得這門武術很有趣,甚至可以幫助人減重。
 
但是,若你到一個傳統的武道館,你會感到震驚。老師會要求紀律。他們對技巧的要求是一絲不苟的。如果你做錯了,他們甚至會對你吼叫。例如,我有個會糾正我的老師。當我做錯了,他會說:「這不是柔道!」對他來說,你要有趣,享受這門課是可以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照著他從前輩老師那裡領受到的,來傳授柔道的技巧和傳統。
 
你明白嗎?在傳統的武術道館裡,有一種管制原則:他們像幾百年來從一代傳給下一代的人一樣,來傳承這門藝術。
 
對他們來說,創新和改變就是在破壞這門藝術。
 
他們寧可關閉他們的武道館,在車庫或公園裡訓練人,而不是建立起一門龐大的生意,在他們的這門藝術裡摻水。
 
當我們討論改革宗長老會的敬拜時,我在其中看到平行的道理。不是我們不想吸引人,我們也不只是在維護一種歷史傳統,更不是我們只是一群愛挑剔、喜歡爭論的人。
 
我們所關切的是我們救主的榮耀!我們相信源自我們的想像的虛偽的敬拜不能榮耀上帝。我們與加爾文的看法一致,相信改革宗致力於照著上帝在聖經裡所吩咐的來敬拜祂。我們相信任何對祂話語的添加,特別在這件事上,都是謊言。私意崇拜是虛空的。
 
當我們看到人們以長老宗主義之名,用人的想像和空洞地添加上帝的話,而褻瀆了對上帝的敬拜,我們的責任就是說:這不是長老會的主張。
 
我們必須堅持這個分際,並且不更改或修改我們一直以來所領受的理由是,我們如何敬拜,如何實踐我們的信仰,主要的著眼點不是我們。這和我們在世人的眼光中是否成功,是否吸引一大群人而變得受到大眾歡迎無關,甚至和我們的品牌,和我們確保對文化的影響無關。
 
我們所掛慮的是我們是否藉著遵行上帝所吩咐的來榮耀祂,討祂的喜悅,而不是其他的。
 
上帝的百姓啊,我明白在一個小教會裡堅持不懈會讓人心灰意冷。我明白為了要變得「切合時代」而改變的這種誘惑。我知道當有人認為那麼是瘋子,很奇怪,因為你們對教義、敬拜、教會治理的方法如此固執,以至於你們甚至不願意稍微變通一下,好叫你們的敬拜可以對更廣的社區能更有吸引力。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我們的職責是什麼?是藉著教導並遵行基督所吩咐的來使人作門徒。
 
基督從來沒有吩咐我們要「成功」,祂只吩咐我們要忠心。
 
我們必須相信和保存的是忠心,堅定地相信上帝在祂自己良善和完美的時刻,會將成功的祝福加給我們。
 
II. 長老會敬拜的具體要素
 
A. 定義這些要素(elements)
 
1. 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21.5提到敬拜的要素:
 
敬拜上帝的崇拜聚會,內容通常包括下列項目: 以虔誠敬畏的心誦讀聖經;純正的講道與誠心的聽道,皆以順服神的心,用悟性、信心、敬虔的態度;心被恩感歌唱詩篇;合宜施行並按理領受基督所設立的聖禮。此外,特殊場合與節期的崇拜聚會,可加上其他項目,例如: 向神宣誓、許願、嚴肅的禁食、感恩等, 都當以聖潔敬虔的方式舉行。
 
2. 還有另一個區分是我們必須先明白的:「環境細節」(circumstances)
 
威斯敏斯特1.6:
關於敬拜上帝和教會治理的環境細節(與人類日常生活以及社會團體有相通之處),這時我們就應該按照聖經的總原則,以自然啟示之光、基督徒的明智來判斷,因為聖經是我們在凡事上都要遵守的。
 
3. 我們必須明白的是長老會區分出敬拜的「要素」和敬拜的「環境細節」。
 
a. 敬拜「要素」是指與一件事物的本質幾乎等同的,失去這個本質,就成不了這件事。
 
b.  敬拜的「環境細節」是與元素在總體上有關聯的事物,但不是絕對必要的;如果拿走這些環境細節,並不會使要素消失。
 
例如,威斯敏斯特標準所說的「環境要素」是指崇拜的地點,聚會的時間,讀經的長短,唱什麼曲調,等等。
 
c. 要素和環境細節的區別,典型的例子是Samuel Rutherford所說的,「有所謂的敬拜方式,或物理的環境細節,無關乎道德,無關乎敬虔,例如講台是石頭或木頭作的,鐘是哪種金屬作的。」
 
看到了嗎?Rutherford提到崇拜事項中有一些環境細節是和道德與敬虔無關的。講道是要素,但是牧師的講台可以是用木頭或石頭或塑膠玻璃作的。但是無論講台的材料或長相如何,並不會改變所講的道。講道是準確而有紀律地闡釋上帝的話。
 
一個牧師一旦要用笑劇表演他的講章,用舞蹈來跳他的講章,把講章變成一齣短劇或一首詩歌,他就不是在講道——因為這個媒介就變成講道的信息,也改變了內容。舞蹈、笑劇或戲劇會從根本上改變聖道的宣講,因此就不再是講道了。但是從玻璃、木頭、金屬或石頭作的講台講道,並不會影響話語。
 
因此長老會區分要素和環境細節是至關重要的。
 
要素是敬拜的一部分,這包括禱告、讚美、講道、聖禮;而環境細節是聚會的時間和地點,或者我們是否要用麥克風等等。
 
B. 長老會的崇拜要素:聖經根據
 
我會從公眾崇拜指南和聖經的立場,為我們的崇拜所包含的要素來辯護。
 
1. 我對長老會敬拜要素的闡釋,很大一部分會來自使徒行傳二42: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並且)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Act 2:42)
 
a. 請注意這是有形教會在其胚胎發展時期的一個快照。
 
這幅圖畫是早期教會成員聚會的情況。他們是在彼得在使徒行傳第二章,在五旬節當天講道後歸信基督的人。
 
b. 我們在這裡學到的是這些人,這些歸信者,「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1) 他們對敬拜的實踐有一種統一的理解。
 
我是從經文裡的「並且」(和合本沒有譯出)看出來的。他們不止遵守使徒的教訓,經文接著說,他們「(並且)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經文的文法要求我們把這些事情看成一個整體。因此這些信徒所遵守的事情,包括:「彼此交接,擘餅,祈禱」這不是說敬拜只有這些層面,但至少總結出敬拜固定包含的要素。
 
2) 使徒的教會「恆心遵守」。
 
二42說:他們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
 
經文中沒有「恆心」這個詞,但是從原文的動詞結構推論出這點是合理的。翻譯為「遵守」的希臘原文的分詞形式和時態,暗示這是不斷重覆的。
 
「遵守」這個詞很重要。也可以翻譯為:不斷地、持續地委身,頑固地持守,或堅守。
 
無論你怎麼分析,這個詞是表面一種熱情、毫不妥協地對某件事的委身。這個詞告訴我們,使徒教會在早期發展階段無怨無悔地委身於某件事。
 
c. 這個敬拜團體恆心遵守的是哪些事情
1)  教會堅持不輟遵守的是「使徒的教訓」
Lawson說,「新信徒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這暗示十二使徒是在一個固定的、持續的基礎上教導。(Steven Lawson, Bib Sac 158:630, p203)
 
「教訓」是指教導的活動或教導的內容。
 
可以不必細分,不過應該主要是指教導的內容。即使是指教導的內容,也仍是指向教導的活動。
 
講道列在敬拜要素的第一位。
 
這說明講道在敬拜事奉裡的重要性。崇拜服事是上帝與祂百姓的會面,敬拜的主要部分是上帝對祂的子民說話。
 
因此,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將宣講聖道放在敬拜的第一個部分。
 
WCF 21.5:純正的講道與誠心的聽道,皆以順服神的心,用悟性、信心、敬虔的態度…..
 
大要理問答這樣解釋講道:
問159: 蒙召傳講神的話的人,應該如何傳講?
答: 蒙召從是神話語職事的人,要以下列方式傳講純正的教義:(1) 殷勤地,不論得時不得時;(2) 清晰地,不用人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3) 信實地,傳講神全備的旨意;(4) 智慧地,委身自己配合聽眾的需要和能力;(5) 熱心地,以火熱的愛來愛神,愛祂子民的靈魂;(6) 真誠地,只求祂的榮耀,為了使他們悔改、受造就、得救恩。
 
看到了嗎?講道是關於清楚、有力、忠心、智慧、熱情地宣講純正的教義,目標是上帝的榮耀,靈魂的歸信,以及聖徒的造就。
 
以上是敬拜的主要部分,即講道。
 
2) 敬拜的下一個要素是「彼此交接」(fellowship)。
 
這個詞基本的意思是「聯絡感情,交流,團契相通,建立緊密關係」。在世俗希臘社會中,有分享好東西的含義,保羅在林後九13似乎就是這麼用的。加爾文主張,這個詞是指彼此的情誼和相通,彼此施捨,善盡兄弟相通的責任。
 
因此這個詞和施捨有關,給窮人所需用的。
 
林前十六2是很好的例子: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 (1Co 16:2)
 
公眾崇拜指南最後在討論施行聖餐時說到:「為窮人收集奉獻應按次序安排,不至於妨礙公共崇拜的其他部分。」
 
換句話說,奉獻是在聖餐之後舉行的,這樣才不會妨礙整個崇拜或成為崇拜的主要部分。接下來是擘餅。
 
3) 「擘餅」是指主的晚餐(聖餐)
 
路加在描述基督設立聖餐時,拿起餅並「擘開」(路廿二19),也是用這個詞。
 
古代敘利亞語在翻譯「擘餅」這個動詞時,譯為「聖餐禮」(the eucharist),或主的晚餐。因此,主的晚餐就是指擘餅。
 
徒廿7有舉例說明:「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 」
 
1) 七日的第一日:被指定為敬拜的日子。
這裡提到在七日的第一日聚會擘餅,許多註釋家相信,這裡一定是指公眾崇拜的聚會。
 
2) 他們「擘餅」。
這是指聖餐。古敘利亞把它翻譯為「擘聖餐」,也就是聖餐的餅。
 
3)「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文法結構表明這是一種常規的、持續的模式:他們在七日第一日為了擘餅而聚會,也就是慶祝主的晚餐這個聖禮。
 
加爾文從徒二42和廿7查考了每週舉行聖餐的證據。他在基督教要義裡說到:
 
我們上面對聖餐的一切教導,充分證明上帝設立這聖禮不是要要我們一年才施行聖餐一次,也不是要我們敷衍了事(像現在常見的那樣,而是要眾信徒經常領聖餐,好叫他們能常常記念基督的受苦,好叫他們的信心得蒙保守和堅固,並且激勵自己向神歌頌……
……教會每一次聚會都應該要有證道,禱告,領聖餐,以及施捨。(4.17.44)
 
因此,根據徒二42的描述,那裡說他們「恆心……擘餅」,加上徒廿7說,他們在七日的第一日聚會擘餅,加爾文總結說,教會應當經常,若不是每週,守主的晚餐。
 
聖餐不單是崇拜的要素,也應該是每週崇拜的固定要素。
 
4) 他們的敬拜裡有許多禱告
經文裡的「禱告」是複數形式。
 
Meyers說,「複數表明有各種的禱告。」
 
提前二1-2給我們看到教會的一些禱告: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1) 保羅呼籲信徒要有各種禱告:「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懇求:為一些需要禱告;
禱告:表明祈求上帝保守和加增我們擁有的各樣美善事物。
代求:為他人禱告,無論是求他們可以避免惡事,或提供他們所需。
感謝:讚美上帝賜給我們或他人的美物。
 
2) 保羅呼籲教會要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
 
加爾文的解釋很有幫助:
 
因此,當我們看到上帝指派了世上的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無論他們如何虧欠了這個神聖的委任,我們仍然不應該因此停止愛那些屬於上帝的,並期望這個委任仍然有其效力。
 
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路是,我們當渴望上帝所指派的政府會永享和平。
 
Poole補充說明我們應該如何為不信的政府官員禱告:
 
我們應該針對政府官員的處境來禱告。如果他們敬拜偶像,壓迫百姓,我們就該為他們歸信基督禱告,求主改變他們的心。不過,我們該為他們的壽命和健康禱告,只要這是為了上帝的榮耀之故,也求上帝引導他們治理政府,使他們在合法的計劃和工作上能順利成功。
 
3) 即使政府官員不敬虔,我們仍應該為他們禱告的理由是: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加爾文這樣說:
 
政府官員的職責是防止人自暴自棄,不去從事卑劣的暴行或兇殘的行為,而是相反地要促進高雅節制的行為。如果政府不能做到這三點,人類生活環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因此,若我們擔心社會的和平、敬虔、高雅,讓我們謹記我們也該關切政府官員,因為我們是藉著他們得到這些顯著好處的。
 
因此,這是公眾崇拜的禱告內容的一部分。
 
4) 有鑑於聖經說到各類的禱告,公眾崇拜指南也要求我們在公眾崇拜中作許多不同的禱告。
 
a) 指南:會眾既已聚集,牧師莊嚴宣召眾人敬拜上帝聖名之後,應以禱告開始。
 
b) 講道前的公眾禱告
讀經(以及唱詩篇)之後,準備講道的牧師,要力圖使自己和聽眾的心感受到自己的罪,可以為此在主面前憂傷,心感恥辱、滿面蒙羞,進入更完全的認罪,懷此心情呼求主,饑渴尋求在耶穌基督裏上帝的恩典。
 
c) 講道後的禱告:
講道結束後,牧師應當感恩禱告:『為著上帝的大愛,把他的兒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為聖靈的交通與感動;為著榮耀福音的光照與釋放,以及福音所顯明豐富的屬天的福氣;即揀選、呼召、收納、稱義、成聖,以及榮耀的盼望;為著上帝的美善,因祂解放了我們的國土,脫離敵基督的黑暗和奴役,以及為了祂所解救的其他所有民族;為著信仰的歸正;為著聖約;也為許多今世的福分。
 
d) 聖餐後祝謝的禱告
牧師要鄭重地向上帝感恩,『為祂在此聖禮中賜下的豐富的憐憫,寶貴的仁慈感謝祂,祈求祂饒恕整個敬拜中一切的虧欠,祈求祂聖善的靈開恩幫助我們靠這恩典的力量行事為人,這正是那些領受如此重要救恩憑據的人們所當行的。』
 
徒二42給了我們崇拜的四個要素,是歷代教會恆心遵守的。
 
2. 其他經文提到的崇拜要素
a. 公開宣讀聖經
 
1) 指南:
在會眾中誦讀聖經,是公共崇拜上帝的一部分,(在此程序中,我們承認我們倚靠於祂、降服於祂),是上帝分別為聖的造就百姓的方式,應該由牧師及教師們施行。
 
保羅在提前四13論到公眾宣讀經文: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 (1Ti 4:13)
 
「宣讀」是描述在會眾當中朗讀經文。
 
因此,當保羅吩咐提摩太要以宣讀經文為念,他說的不是私下的讀經,而是在公眾崇拜中宣讀經文,這也是猶太會堂的模式。
 
b. 唱詩篇
1) 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21.5說到唱詩篇是公眾崇拜的一個要素:要心被恩感歌唱詩篇。
 
2) 公眾崇拜指南在「論唱詩篇」的段落裡說到:基督徒應該通過聚會集體唱詩篇來公開讚美上帝,也當私下在家如此。
3) 聖經的支持
a) 太廿六30,可十四26記載了耶穌和祂的門徒在前往橄欖山之前,「唱了詩」(sang a hymn)。
我們從其他來源知道,他們在這個場合所唱的詩歌是詩篇113~118的「讚美詩」(Hallel)。
 
這裡提到唱詩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和新約聖經設立聖餐的聖禮是有關的。
 
耶穌用詩篇唱讚美詩,來回應主的晚餐,意味著唱詩篇必然是公眾崇拜的固定部分,因為我們已經看到,聖餐應當定期、甚至每週舉行。
 
b) 保羅在林前十四15、26也說到:
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psalm 詩篇)……
 
關於這點,約翰慕理在OPC總會報告說(The Report of the Minority to the Fourteenth [1947] GA):從保羅在15節裡用的動詞,我們可以正確地翻譯為:我要用靈唱詩篇,也要用悟性唱詩篇;如同他在26節所說,「各人或有詩篇」。因此我們必須下結論說,哥林多教會是在唱詩篇,而這是經過使徒認可的,通過這個例子也得到了確認。 
c) 來十三15
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  
 
15節的開始說:「因此」(中文沒有翻譯出來),這是為從第9節起關於基督獻祭的終結性的論證作結論。祂在城門外受苦。
 
這節經文強調要「靠著(藉著)耶穌」,我們以頌讚為祭獻給上帝。
 
基督徒應當持續不斷地(原文是現在假設語氣)獻祭給上帝,而獻祭的內容是頌讚。
 
經文也用「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來修飾與解釋「以頌讚為祭獻給神」是什麼意思。作者的意思是所獻的讚美祭是感恩嘴唇的果子。
 
因此感恩的嘴唇的果子是指口唱讚美。
 
作者說到嘴唇的果子,是引用何西阿書十四2。那裡的字面意義可以翻譯為「嘴唇的牛犢」。
 
學者告訴我們,猶太拉比的教導主張,摩西律法的獻祭,除了感謝祭以外都有結束的時候,所有的禱告也會終止,除了感謝禱告以外。
 
因此重點是基督徒用頌唱詩歌來敬拜,是代替了猶太教的諸種獻祭。
 
加爾文對此的註釋意義深遠,他說:
 
我們還有另一種獻祭,同樣會討神喜悅,甚至不比獻上我們嘴唇的牛犢來得差。
 
我們因此看到這是對上帝最高的敬拜,當我們藉著感謝承認上帝的良善時,比起其他所有的儀式都更討神喜悅;是的,這就是上帝如今吩咐我們的獻祭儀式。
 
因此,頌唱詩篇是公眾崇拜的一個固定要素。最後,我們說到:
 
c. 認罪和赦罪
1)  悔改詩篇被包含在詩篇集裡,這個事實就足以證明認罪是公眾崇拜的一個固定部分。
 
我們已經證明唱詩篇是崇拜的一個固定部分。既然悔罪詩篇和認罪,如詩篇六、卅二、卅八、五十一在詩篇集裡,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結論說認罪是上帝認可的崇拜行動。
 
2) 我們也可以論證,宣告赦罪是崇拜的固定要素。
 
a) 首先說明什麼是赦罪(absolution)。這個字的拉丁文字根是absolutio,意思是宣告赦免罪惡的一種正式行動。因此赦罪是一種宣布的正式行動,宣告人的罪得到寬恕。
 
赦罪是牧師所作的宣告,對那些表達悔罪的人宣告赦免。這是根據基督的救贖工作,有聖經的話為證。
 
當牧師宣告赦罪時,他們不是說自己有特殊權柄。赦罪的宣告,在本質上和呼召聖徒來敬拜、宣講聖道、宣告祝福並無二致。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其中有權柄,也伴隨著祝福,因為基督授權並認可這個行動,作為賜給祂子民的施恩管道。
 
b) 赦罪的聖經基礎。
 
最清楚的聖經證據是來自約翰福音廿23,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海德堡要理問答作者Zacharius Ursinus說:
 
教會打開和關上,捆綁和釋放,是靠著上帝的話,奉基督的名,牧師是代替基督而行動;聖靈也根據基督的應許,靠著祂的話在其中有效地運行。
 
Ursinus所說的很重要。他說,牧師是奉基督的名,代替基督來行動。
 
使這個宣告成為有效的不是牧師,而是聖靈,是祂使得聖經的話成為有效,是按照基督的應許。
 
赦罪宣告的效力是建基於基督的應許: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
 
赦罪的權柄來自聖靈把基督在聖經裡的應許施行在那些悔改的人的心上。
 
在會眾集體認罪後宣告赦罪是完全合乎聖經的,因為這是基督所設立的。
 
如此,我們看到使徒行傳二42和經文其他部分關於崇拜的一些項目。這些崇拜項目包括宣講聖道,禱告,聖禮,頌唱詩篇,認罪,赦罪,誦讀經文,以及施捨。
 
我們證明了長老會的敬拜是唯獨由聖經所管制的,我們也從聖經證明了崇拜的基本要素,因此我們接著來看應用。
 
 III. 應用
 
A. 上帝辛苦地組織敬拜
 
當我們從舊約和新約聖經來查考崇拜管制性原則的聖經根據時,並且查考聖經裡各種崇拜要素的記載時,我們很清楚看到,上帝並沒有把公眾崇拜交給人,要人用他們被分別為聖的想像力和普通常識來自行處理。
 
在崇拜的事情上,聖經並沒有留下一個大空白,要我們自己去填滿。上帝清楚地宣告崇拜的準則以及崇拜的事項。
 
主不只是顯明祂在意地組織了對祂的敬拜,教導我們關於敬拜的原則和具體的做法,祂也顯明祂對純正敬拜的關切,甚至威脅要審判虛假的敬拜,作為對教會的警告,要教會忠心地履行在崇拜中要順服祂的職責。
 
因此,留意上帝對敬拜祂的心意是我們最基本的起點。教會必須承認對上帝的敬拜並沒有留給人來組織,並根據人的權柄來執行。
 
B. 上帝在意地組織了對祂的敬拜,這要求教會的敬拜要有統一的形式
 
我們已經說過《莊嚴同盟合約》呼籲宗教的統一,是藉著公眾崇拜指南來表達的,而這正式威斯敏斯特大會所能夠提供的。
 
因為聖經的證據如此明白且明顯,威斯敏斯特會議相對簡單地就制定出一套非常健全的《公眾崇拜指南》。
 
有趣的是蘇格蘭總會也很容易地就同意這份新出爐的公眾崇拜指南。在蘇格蘭總會的會議記錄裡記載,在1645年總會採納了公眾崇拜指南:
 
總會在經過最慎重的考慮、修改和檢查之前提到的指南後,在數次公開宣讀後,經過再三考慮,無論是公開場合或在私下的委員會裡,都同聲一致,毫無異議地同意通過以下的指南及其內容裡的所有標題,也同意其前言。
 
看到嗎?蘇格蘭總會在許多委員會裡一讀再讀這份文件,而他們毫無異議地一致通過這份指南。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求這個公眾崇拜指南要在蘇格蘭所有教會強制實行,說:「所有的牧師和這個國家中其他的人,都應當仔細並統一地遵守。」
 
當時的蘇格蘭總會比起我們今天任何一個保守的長老會都要大得多。事實上,它比起美國所有的改革宗和長老會的教會加起來都要來得大。然而,這個超大型的教會卻能夠毫無異議地同意公眾崇拜指南,並且同意它適用於全部的教會。
 
今天,我們有當代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草擬的書面陳述,比起威斯敏斯特公眾崇拜指南要寬鬆得多,卻仍然無法在崇拜上得到合一。今天去參訪不同的改革宗和長老會教會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你去的教會會是什麼樣子。有的教會有詩班,有的有戲劇和短劇,其他的有聲音很大的樂隊,也有非常不正式的,這個名單是沒完沒了的。今天在所有改革宗和長老會教會的崇拜是沒有統一性的。
 
 
我必須說,有鑑於聖經關於崇拜管制性原則的清楚教導,也被總結在威斯敏斯特公眾崇拜指南裡,在崇拜上嚴重缺乏統一實在是沒有理由的。
 
上帝在聖經裡已經說的非常清楚,祂說的毫不含糊。祂並沒有把對祂的敬拜交在人的想像力和創意上。然而,今日的教會已經大體上拋棄了聖經清楚的教導,自己發明了許多巧技。
 
在面對今天崇拜樣式的四分五裂的狀況下,我們必須做的是堅守敬拜管制性原則及其應用的底線,並試著全心和堅定地保守我們崇拜的純潔,要完全按照上帝的話,因為這就是身為改革宗長老會的意思。
 
C. 上帝掛念對祂的敬拜,意味著身為個別的會友,我們必須嚴肅看待我們對崇拜的責任。
 
1. 我們的首要責任是務必要出席崇拜。
敬拜管制原則說:「會衆為公共敬拜而聚集的時候,神的子民(在此之前已經預備好他們的心)應全部來參加;不可因疏忽或藉口有私人聚會而缺席公共敬拜。」看到了嗎?當會眾蒙召敬拜,教會會員的職責是要參加聚會,不可缺席。
 
神的百姓,我盼望我不必一說再說,但是按照我經常看到的情況,我感到有必要說:不出席敬拜是不可原諒的!
 
我們有來自上帝直接的命令,要我們在某一天參加崇拜聚會。這個命令從未改變,而這個敬拜的日子是我們都知道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說,因為我的行程與崇拜時間有衝突,所以無法參加敬拜。你的行程不可能和敬拜的時間衝突,是因為你在作任何安排之前,你知道主呼召你要在每個主日來敬拜祂。這個命令和呼召應該是你的人生中最優先的事。必須按此來作計劃。不要請假。不要去找無法出席的一些理由。如果你要找,可以找到一大堆。不要故意錯過崇拜。會衆為公共敬拜而聚集的時候,神的子民應全部來參加。
 
2. 要準時出席
基督呼召你九點整來敬拜,不是九點零一分,九點零三分,或九點十分。祂要你九點前就來到教會作好預備。
 
如果你經常、習慣性地遲到,就是對主極大的不敬。只有急事才能成為遲到的藉口。經常遲到、長期遲到是藐視——不是藐視牧師,不是藐視長老,而是藐視基督。如果你經常遲到,你就是在告訴基督,你的時間比祂的時間更重要。
 
3. 存敬畏的心敬拜
請聽敬拜管制原則怎麼說:
 
除了牧師誦讀或引用的經文,不要閱讀任何的東西;更要避免一切私下的竊竊私語、交頭接耳、彼此問候,或者向在場或正在入場的任何人致敬;也要避免一切的凝視、瞌睡,以及其它不體面的行為,這些有可能打擾到牧師或會衆,或者妨礙自己或者他人敬拜上帝。
 
神的百姓,我們有責任藉著保持肅靜,不讓其他人分心,不打瞌睡,或作白日夢,不進行私下的談話,藉著關掉手機,來維護對上帝的崇敬。無論你在臉書或推特上有多少追踪你的人,或者在崇拜當中有多少即時新聞出現,或誰正在發短信給你,所有這些都不比敬拜上帝來得重要。
 
當基督呼召我們敬拜祂,我們的責任是專心把焦點放在主身上。因此,當你前來敬拜時,關掉你的手機,保持清醒,注意崇拜當中發生的事情,並且預備好歸榮耀給上帝,而不是給你自己。
 
D. 這是為我們的好處
我們當然是一群堅持敬拜管制原則的人,因為我們相信上帝的榮耀是敬拜的核心,而只有當我們遵行祂所吩咐的,上帝才會在我們的敬拜中得著榮耀。
 
但是重點來了,當我們按照祂所吩咐的來敬拜時,結果是這是為了我們的好處。當我們按照上帝的命令來敬拜時,我們就會領受到屬靈的益處。
 
改革宗和長老會在歷史上之所以如此反對假崇拜,是因為我們明白假崇拜,即時當它看起來很神聖、感覺很好,對靈命卻是沒有幫助的。而它之所以無助於靈命,是因為假崇拜總是貶低上帝和祂的基督的重要性,把焦點放在人身上,而不是放在主身上。以人為中心的敬拜也許會讓人暫時感到快樂,但是這種敬拜不可能用基督來濡養我們。
 
假敬拜會使基督暗晦不明,錯誤地強調人,讓敬拜的人回家時,靈性仍然虛空——因為未曾領受到基督的恩典。
 
我還記得那種非常空虛的經驗,即使在改革宗教會裏有一個很大的慶典,尤其在復活節和聖誕節那種盛大的敬拜日子裏。敬拜被合唱團、二重奏、四重奏、獨奏,蠟燭,等等數不盡的活動所佔滿,而講道只剩下一小撮時間。即使我空空地離去,非常不滿意,甚至有點厭煩,我還是會感到很奇怪,為什麼許多人會說這個敬拜服事有多美、多麼有意義。很不幸,這些人對假敬拜已經習以為常,他們不知道那種離開崇拜時充滿屬靈的好處和基督的恩典的感覺是什麼樣子,以至於他們在那些特別的日子敬拜時,連他們的靈魂實際上是多麼空虛和挨餓竟然毫無知覺。
 
神的百姓,我們必須確信,也必須明白,維護和捍衛敬拜管制原則,目的不是要自以為是,而是關係到我們屬靈的好處。當我們按照上帝所指定和吩咐的去做,就保證我們離開敬拜回家時會被基督的恩典所充滿,因為找上帝所設計和諭旨的敬拜,不會混亂、遮蔽,甚至使我們與神在基督裡的恩典和屬靈的益處隔離。持守敬拜管制原則,會確保我們會抓住基督和祂的恩典,因為真正的敬拜是由寶座恩典的手所帶領的。
 
因此,神的百姓,讓我們為敬拜管制原則而心被恩感,感謝聖經的教導,指示我們真敬拜有哪些具體的應用,因為這會保證我們飢渴的靈魂會被基督和祂的恩典所充滿。
 
以此看來,我們的職責就是持守敬拜管制原則,好叫我們可以榮耀上帝,並為我們的靈魂領受屬靈的養分。這就是我所謂的成為改革宗長老會的會友的意思。
 

1 Comment
Christmas Lights Installation Michigan link
10/24/2022 05:50:32 pm

Hi thanks foor posting this

Reply



Leave a Reply.


    我們持守和提倡:

    唯獨聖經
      Sola Scriptura
    唯獨信心
      Sola Fide
    唯獨恩典
      Sola Gratia
    唯獨基督
      Solus Christus
    唯獨神的榮耀
    ​  Soli Deo Gloria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November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December 2020
    January 2018
    October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Categories

    All
    神的國度+教會
    羅馬書
    聖經神學
    聖經輔導
    護教學
    釋經原則
    預表論

    RSS Feed

與我們保持聯繫 connect

用 email 與我們聯絡

irvinerpc@gmail.com

與我們聯絡 contact

Submit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我們的資訊 Info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
All Saints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 Irvine
www.asrpci.org
The Groves Community Clubhouse
5200 Irvine Blvd, Irvine, CA 92620
​
(between Yale and Jeffrey Rd.)
主日午   敬拜         09:30-11:00 
             主日學     11:15-12:00

 造訪者請電:626-329-3788 ​
​    與牧師聯絡:949-751-7816   
Picture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