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規範原則(RPW, 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是17世紀的英國改教人士,在1689年西敏斯特信條第21章所提出來的信仰宣言,其目的是要改革歸正當時英國、蘇格蘭、愛爾蘭三國的教會,藉著統一的教義(doctrine)、教會治理(government)、敬拜規範(directory of worship)和要理問答(catechism)形成在聖經真理上合一的教會,清除潔淨羅馬天主教和英國國教不合聖經的世俗腐敗陋習。這些保守的英國改教人士因此被稱作「清教徒」(Puritans)。
《基督教要道初階》的作者魏廉森(G.I.Williamson)於2001年向改革宗教會國際會議(ICR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Reformed Churches)提出了他支持RPW的論文。他的論述包括五部份:
第一,RPW是一個使徒性的原則,在新約中所清楚教導的,舊約中也如此。此敬拜的規範原則是教會的準則,直到基督再來。
他指出:舊約的敬拜清楚地教導了這個原則,所有與會幕和聖殿有關的獻祭敬拜都必須按照神所指示的方式來敬拜。至於新約的教導,耶穌在馬太福音28章託付使徒們的大使命: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明白指出使徒們沒有權柄按照自己的意思和想法去完成使命,而是要忠心把耶穌託付給他們的教訓傳遞下去。使徒保羅也特別在歌羅西書第2章警告不要順服「人吩咐的規條」用「私意崇拜」(self-imposed religion)。他接著提出了一系列經文作為間接支持RPW的證據。
第二,約翰加爾文的教導和實踐。
威廉森引述了加爾文的話:「我知道要說服世界,神不同意任何不受神的話所制裁的敬拜形式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但相對的,就如同抓住骨髓和經脈一樣深刻的那種信念就是: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本身就具有一種足夠的約束,其熱誠是為了彰顯神的榮耀。既然神對我們熱心帶到祂的敬拜中的那些事,若是與祂的命令相違,不但視為是無果效的,並且是可憎的,那我們為什麼要違背祂的命令呢?神的話是那麼清楚明白:“聽命勝於獻祭” 和“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敬拜我也是枉然。”(撒上15:22;太15:8)」
對加爾文而言,改正羅馬天主教腐敗的唯一良藥,就是回歸到使徒的教訓和實踐。當問到加爾文,關於宗教改革最重要的是什麼的時候,他說:「第一,就是對神之合宜的敬拜;第二,就是得救恩的源頭。當這些被忽視的時候,我們就成了空有其名的基督徒。」加爾文把神的榮耀放在首位,甚至高過因信稱義的教義,因此合神心意的敬拜形式,被視為是改教運動最優先的考量。
第三,RPW是改革宗要理問答和信仰宣言中清楚說明,並且實行於歷史當時的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的。
在這段論述中,威廉森提出了許多教會歷史文獻,證明16世紀的歐陸改革宗(Continental Reformed)傳統與17世紀的清教徒一樣,把RPW實踐在教會中。特別是廢除天主教所訂的節日,以及《詩篇》在敬拜中的超越地位。
接著,他駁斥了改革宗教會總會在1956年的大會所通過的《三一神詩歌》(Trinity Hymnal),其中包括了沒有默示的詩歌,以及少數的詩篇;並且反擊了他們所提出支持沒有默示的詩歌的論述。他呼籲學者們不要用模糊的「多數學者同意」作為定論;如果歷史的RPW的意思是它所表示的,那麼公眾敬拜的每一部分都需要受到聖經清楚的約束(sanction)。今天的教會須要誠實的回歸到這個原則上。
第四,現今的長老教會和改革宗教會已經把RPW帶到了一個失喪的地步。
威廉森指出,當我們看到了長老會和改革宗所遺留的產業,就會發現今天非常清楚的一件事就是:許多這些教會已經用了所有的創新,取代了古舊改革宗的單純。150篇神所默示的《詩篇》已經被上百的無默示的詩歌所遮蔽了。許多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的神學家,甚至一些比較保守、正統的宗派,對RPW的看法,都與我們長老會和改革宗的先驅們大相逕庭。今日改革宗傳統所面臨的一個事實就是:改革宗教會要用重新定義的方式,除去RPW。
第五,提出結論並且建議需要急切歸正的地方。
威廉森引用大衛高登(T. David Gordon)的話:「討論改革宗對敬拜的理解,若要合理、有結果的話,就必須充分的尊重改革宗的傳統,並針對那些重要的、已經公開的傳統論述提出辯論。」
他指出: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正站在一個叉路口上,必須要選擇走那一條路,沒有一條路是容易和討喜的。我們若是繼續納入越來越多明顯抵觸傳統RPW的解釋的作法,或是至少是把RPW曲解到一個垮掉的地步,那麼我們就必須跟隨那些要藉著重新定義,把RPW廢掉的人;或是加入那些宣稱他們已經被解放的人。既然這二者的結果其實是相同的,威廉森把他們看為是單一的選項。
另一選項,當然就是開始這個艱鉅的工作,除去那些違反我們的信仰宣言的作法。這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加爾文的時代就不是容易的事,在此時此刻也是如此。但是此選項的確有明顯的優勢:「做這件事是對的」,並且做對的事最後會產生豐富的益處。
威廉森最後認為,改革宗先祖們單純的敬拜方式,會重新成為吸引人之處。許多的基督徒已經對那些誠心好意的人,對教會敬拜所帶來的改變、花招和創新感到憂心忡忡。他相信那一天將會很快到來, 歷史改革宗在聖靈和真理中的敬拜,會被認為是最新奇的事,甚至認識到這是最蒙福的敬拜!
《基督教要道初階》的作者魏廉森(G.I.Williamson)於2001年向改革宗教會國際會議(ICR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Reformed Churches)提出了他支持RPW的論文。他的論述包括五部份:
第一,RPW是一個使徒性的原則,在新約中所清楚教導的,舊約中也如此。此敬拜的規範原則是教會的準則,直到基督再來。
他指出:舊約的敬拜清楚地教導了這個原則,所有與會幕和聖殿有關的獻祭敬拜都必須按照神所指示的方式來敬拜。至於新約的教導,耶穌在馬太福音28章託付使徒們的大使命: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明白指出使徒們沒有權柄按照自己的意思和想法去完成使命,而是要忠心把耶穌託付給他們的教訓傳遞下去。使徒保羅也特別在歌羅西書第2章警告不要順服「人吩咐的規條」用「私意崇拜」(self-imposed religion)。他接著提出了一系列經文作為間接支持RPW的證據。
第二,約翰加爾文的教導和實踐。
威廉森引述了加爾文的話:「我知道要說服世界,神不同意任何不受神的話所制裁的敬拜形式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但相對的,就如同抓住骨髓和經脈一樣深刻的那種信念就是: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本身就具有一種足夠的約束,其熱誠是為了彰顯神的榮耀。既然神對我們熱心帶到祂的敬拜中的那些事,若是與祂的命令相違,不但視為是無果效的,並且是可憎的,那我們為什麼要違背祂的命令呢?神的話是那麼清楚明白:“聽命勝於獻祭” 和“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敬拜我也是枉然。”(撒上15:22;太15:8)」
對加爾文而言,改正羅馬天主教腐敗的唯一良藥,就是回歸到使徒的教訓和實踐。當問到加爾文,關於宗教改革最重要的是什麼的時候,他說:「第一,就是對神之合宜的敬拜;第二,就是得救恩的源頭。當這些被忽視的時候,我們就成了空有其名的基督徒。」加爾文把神的榮耀放在首位,甚至高過因信稱義的教義,因此合神心意的敬拜形式,被視為是改教運動最優先的考量。
第三,RPW是改革宗要理問答和信仰宣言中清楚說明,並且實行於歷史當時的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的。
在這段論述中,威廉森提出了許多教會歷史文獻,證明16世紀的歐陸改革宗(Continental Reformed)傳統與17世紀的清教徒一樣,把RPW實踐在教會中。特別是廢除天主教所訂的節日,以及《詩篇》在敬拜中的超越地位。
接著,他駁斥了改革宗教會總會在1956年的大會所通過的《三一神詩歌》(Trinity Hymnal),其中包括了沒有默示的詩歌,以及少數的詩篇;並且反擊了他們所提出支持沒有默示的詩歌的論述。他呼籲學者們不要用模糊的「多數學者同意」作為定論;如果歷史的RPW的意思是它所表示的,那麼公眾敬拜的每一部分都需要受到聖經清楚的約束(sanction)。今天的教會須要誠實的回歸到這個原則上。
第四,現今的長老教會和改革宗教會已經把RPW帶到了一個失喪的地步。
威廉森指出,當我們看到了長老會和改革宗所遺留的產業,就會發現今天非常清楚的一件事就是:許多這些教會已經用了所有的創新,取代了古舊改革宗的單純。150篇神所默示的《詩篇》已經被上百的無默示的詩歌所遮蔽了。許多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的神學家,甚至一些比較保守、正統的宗派,對RPW的看法,都與我們長老會和改革宗的先驅們大相逕庭。今日改革宗傳統所面臨的一個事實就是:改革宗教會要用重新定義的方式,除去RPW。
第五,提出結論並且建議需要急切歸正的地方。
威廉森引用大衛高登(T. David Gordon)的話:「討論改革宗對敬拜的理解,若要合理、有結果的話,就必須充分的尊重改革宗的傳統,並針對那些重要的、已經公開的傳統論述提出辯論。」
他指出: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正站在一個叉路口上,必須要選擇走那一條路,沒有一條路是容易和討喜的。我們若是繼續納入越來越多明顯抵觸傳統RPW的解釋的作法,或是至少是把RPW曲解到一個垮掉的地步,那麼我們就必須跟隨那些要藉著重新定義,把RPW廢掉的人;或是加入那些宣稱他們已經被解放的人。既然這二者的結果其實是相同的,威廉森把他們看為是單一的選項。
另一選項,當然就是開始這個艱鉅的工作,除去那些違反我們的信仰宣言的作法。這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加爾文的時代就不是容易的事,在此時此刻也是如此。但是此選項的確有明顯的優勢:「做這件事是對的」,並且做對的事最後會產生豐富的益處。
威廉森最後認為,改革宗先祖們單純的敬拜方式,會重新成為吸引人之處。許多的基督徒已經對那些誠心好意的人,對教會敬拜所帶來的改變、花招和創新感到憂心忡忡。他相信那一天將會很快到來, 歷史改革宗在聖靈和真理中的敬拜,會被認為是最新奇的事,甚至認識到這是最蒙福的敬拜!

威廉森論文原稿 |
西敏斯特信仰宣言
第二十一章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Chapter 21
敬拜規範原則
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
第二十一章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Chapter 21
敬拜規範原則
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
I. 人本性之光顯示有一位在萬有之上的主宰,又有至上的主權,本爲善,又向萬人行善的神,因此人當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敬畏、愛慕、贊美、求告、信靠、事奉祂[1]。但蒙悅納之敬拜真神的形式,乃是祂自己所設立的,又受祂自己所啓示的旨意之限制,我們不可按人的想象和方法,或撒但的提議,以任何可見的表象,或其他非聖經所規定的方式來敬拜神[2]。
II. 惟獨爲父、子、聖靈的神當受宗教的敬拜[3],天使、聖徒,或任何其他受造物都不當受敬拜[4]。人類墮落後的敬拜並不是沒有中保的,也不是憑著任何其他別的中介,乃惟獨以基督爲中保[5]。
III. 感謝的祈禱既爲宗教禮拜的主要部份[6],所以神吩咐萬人祈禱[7],爲求祈禱蒙垂聽,就必得奉聖子的名[8],憑聖靈的幫助[9],遵神的旨意[10],以悟性、謙卑、熱心、信心、和恒心去求[11];出聲祈禱時,就當用人所明白的言語[12]。
IV. 當爲合理的事祈禱[13],並爲現存的,或將要生存的各等人祈禱[14];但不可爲死人祈禱[15],也不可爲那些明知犯必死之罪的人祈禱[16]。
V. 以虔誠敬畏之心來誦讀聖經[17];純正的講道[18],以理解、信心,和敬虔來正當聽神的話而順服神[19],心被恩感歌唱詩篇[20]。正當執行或按理領受基督所設立的聖禮,均爲一般敬拜神的部份[21];此外,如宗教的宣誓[22]、誓願[23]、嚴肅的禁食[24],以及特殊時節的感恩等[25],都當按時期與季節,以聖潔和敬虔的方式舉行[26]。
VI. 宗教禮拜中的祈禱以及其他任何部份,現今在福音時代,既不受限于任何地域或任何方向,亦不因地域與方向而更蒙悅納[27];乃要隨地[28]在聖靈和真理中敬拜神[29],每日[30]在個人家中[31],獨自在隱密處[32];且更加嚴肅地在公共聚會中敬拜神。當神以其聖言或護理召聚公共聚會時,就不可漠不關心或故意忽略或放棄[33]。
VII. 一般而言,要把一段適當的時間分別出來來敬拜神,乃屬大自然律法;所以神在聖經中以積極的、道德的,和永久命令,特別指定七日中的一日爲安息,吩咐各世各代的萬人向他遵守此日爲聖日[34]。這聖日從世界之始到基督複活之前爲一周的末一日,自從基督複活之後,這日改爲一周的頭一日[35],這在聖經中稱爲主日[36],而且要繼續下去,此爲基督教的安息日,直到世界之末[37]。
VIII. 所以當向主守此安息日爲聖,人人要適當准備自己的心,事先整頓日常用務,非但整日停止自己的工作、言談、思想、屬世的職務和消遣[38],保守聖潔的安息;也要用全部時間舉行公私禮拜,並履行必須的與憐憫的義務[39]。
II. 惟獨爲父、子、聖靈的神當受宗教的敬拜[3],天使、聖徒,或任何其他受造物都不當受敬拜[4]。人類墮落後的敬拜並不是沒有中保的,也不是憑著任何其他別的中介,乃惟獨以基督爲中保[5]。
III. 感謝的祈禱既爲宗教禮拜的主要部份[6],所以神吩咐萬人祈禱[7],爲求祈禱蒙垂聽,就必得奉聖子的名[8],憑聖靈的幫助[9],遵神的旨意[10],以悟性、謙卑、熱心、信心、和恒心去求[11];出聲祈禱時,就當用人所明白的言語[12]。
IV. 當爲合理的事祈禱[13],並爲現存的,或將要生存的各等人祈禱[14];但不可爲死人祈禱[15],也不可爲那些明知犯必死之罪的人祈禱[16]。
V. 以虔誠敬畏之心來誦讀聖經[17];純正的講道[18],以理解、信心,和敬虔來正當聽神的話而順服神[19],心被恩感歌唱詩篇[20]。正當執行或按理領受基督所設立的聖禮,均爲一般敬拜神的部份[21];此外,如宗教的宣誓[22]、誓願[23]、嚴肅的禁食[24],以及特殊時節的感恩等[25],都當按時期與季節,以聖潔和敬虔的方式舉行[26]。
VI. 宗教禮拜中的祈禱以及其他任何部份,現今在福音時代,既不受限于任何地域或任何方向,亦不因地域與方向而更蒙悅納[27];乃要隨地[28]在聖靈和真理中敬拜神[29],每日[30]在個人家中[31],獨自在隱密處[32];且更加嚴肅地在公共聚會中敬拜神。當神以其聖言或護理召聚公共聚會時,就不可漠不關心或故意忽略或放棄[33]。
VII. 一般而言,要把一段適當的時間分別出來來敬拜神,乃屬大自然律法;所以神在聖經中以積極的、道德的,和永久命令,特別指定七日中的一日爲安息,吩咐各世各代的萬人向他遵守此日爲聖日[34]。這聖日從世界之始到基督複活之前爲一周的末一日,自從基督複活之後,這日改爲一周的頭一日[35],這在聖經中稱爲主日[36],而且要繼續下去,此爲基督教的安息日,直到世界之末[37]。
VIII. 所以當向主守此安息日爲聖,人人要適當准備自己的心,事先整頓日常用務,非但整日停止自己的工作、言談、思想、屬世的職務和消遣[38],保守聖潔的安息;也要用全部時間舉行公私禮拜,並履行必須的與憐憫的義務[39]。
1. 羅一20,十12;徒十七24;詩一一九68,卅一23,十八3,六二8;耶十7;書廿四14;可十二33。
2. 申十二32;太十五9,四9-10;徒十七25;出二十4-6;西二23。
3. 太四10;約五23;林後十三14;啓五11-13。
4. 西二18;啓十九10;羅一25。
5. 約十四6;提前二5;弗二18;西三17。
6. 腓四6。
7. 詩六十五2。
8. 約十四13-14;彼前二5。
9. 羅八26。
10.約壹五14。
11.詩四十七7;傳五1-2;來十二28;創十八27;雅五16,一6-7;可十一24;太六12、14-15;西四2;弗六18。
12. 林前十四14。
13. 約壹五14。
14. 提前二1-2;約十七20;撒下七29;得四12。
15. 撒下十二21-23;路十六25-26;啓十四13。
16. 約壹五16。
17. 徒十五21;啓一3。
18. 提後四2。
19. 雅一22;徒十33;太十三19;來四2;賽六十六2。
20. 西三16;弗五19;雅五13。
21. 太廿八19;林前十一23-29;徒二42。
22. 申六13;尼十29。
23. 賽十九21;傳五4-5;徒十八18。
24. 珥二12;斯四16;太九15;林前七5。
25. 詩一O七1-43;斯九22。
26. 來十二28。
27. 約四21。
28. 瑪一11;提前二8。
29. 約四23-24。
30. 耶十25;申六6-7;伯一5;撒下六18、20;彼前三7;徒十2。
31. 太六11;書廿四15。
32. 太六6;弗六18。
33. 賽五十六6-7;來十25;箴一20-21、24,八34;徒十三42,二43;路四16。
34. 出二十8、10-11;賽五十六2、4、6-7。
35. 創二2-3;林前十六1-2;徒二十7。
36. 啓一10。
37. 出二十8、10;太五17-18。
38. 出二十8,十六23、25-26,29-30,卅一15-17;賽五十八13;尼十三15-19、21-22。
39. 賽五十八13;太十二1-13。
2. 申十二32;太十五9,四9-10;徒十七25;出二十4-6;西二23。
3. 太四10;約五23;林後十三14;啓五11-13。
4. 西二18;啓十九10;羅一25。
5. 約十四6;提前二5;弗二18;西三17。
6. 腓四6。
7. 詩六十五2。
8. 約十四13-14;彼前二5。
9. 羅八26。
10.約壹五14。
11.詩四十七7;傳五1-2;來十二28;創十八27;雅五16,一6-7;可十一24;太六12、14-15;西四2;弗六18。
12. 林前十四14。
13. 約壹五14。
14. 提前二1-2;約十七20;撒下七29;得四12。
15. 撒下十二21-23;路十六25-26;啓十四13。
16. 約壹五16。
17. 徒十五21;啓一3。
18. 提後四2。
19. 雅一22;徒十33;太十三19;來四2;賽六十六2。
20. 西三16;弗五19;雅五13。
21. 太廿八19;林前十一23-29;徒二42。
22. 申六13;尼十29。
23. 賽十九21;傳五4-5;徒十八18。
24. 珥二12;斯四16;太九15;林前七5。
25. 詩一O七1-43;斯九22。
26. 來十二28。
27. 約四21。
28. 瑪一11;提前二8。
29. 約四23-24。
30. 耶十25;申六6-7;伯一5;撒下六18、20;彼前三7;徒十2。
31. 太六11;書廿四15。
32. 太六6;弗六18。
33. 賽五十六6-7;來十25;箴一20-21、24,八34;徒十三42,二43;路四16。
34. 出二十8、10-11;賽五十六2、4、6-7。
35. 創二2-3;林前十六1-2;徒二十7。
36. 啓一10。
37. 出二十8、10;太五17-18。
38. 出二十8,十六23、25-26,29-30,卅一15-17;賽五十八13;尼十三15-19、21-22。
39. 賽五十八13;太十二1-13。
西敏斯特大會會議紀錄
Meeting Minutes of the Westminster Assembly.
April 15, 1646
Meeting Minutes of the Westminster Assembly.
April 15, 1646
“Ordered, That the Book of Psalms, set forth by Mr. Rous, and perused by the Assembly of Divines, be forthwith printed in sundry volumes: And that the said Psalms, and none other, shall, after the first day of January next, be sung in all Churches and Chapels within the Kingdom of England, Dominion of Wales, and Town of Berwick upon-Tweede; and that it be referred to Mr. Rous, to take care for the true printing thereof.—The Lords concurrence to be desired herein.”
“已下令,經由神學家會議所細讀過的,魯斯先生所提出的《詩篇》,要付諸印刷成各樣的書冊:並定於明年一月一日,在英國、威爾士領土,和貝里克-特威德的所有教會中唱此版本的《詩篇》,而非唱別的;並由魯斯先生負責接下來的印刷事宜——願主贊同我們所願。”
“已下令,經由神學家會議所細讀過的,魯斯先生所提出的《詩篇》,要付諸印刷成各樣的書冊:並定於明年一月一日,在英國、威爾士領土,和貝里克-特威德的所有教會中唱此版本的《詩篇》,而非唱別的;並由魯斯先生負責接下來的印刷事宜——願主贊同我們所願。”